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超
作品数:
13
被引量:7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刘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雷春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吴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雷春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谭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0篇
会议论文
3篇
期刊文章
领域
10篇
医药卫生
1篇
天文地球
主题
12篇
出血
8篇
脑梗
8篇
脑梗死
8篇
梗死
8篇
出血转化
7篇
脑梗死后
5篇
急性
3篇
预后
3篇
预后关系
3篇
脑出血
2篇
药物
2篇
症状
2篇
症状性
2篇
他汀
2篇
他汀类
2篇
他汀类药
2篇
他汀类药物
2篇
无症状
2篇
无症状性
2篇
抗栓
机构
13篇
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13篇
陈艳超
10篇
刘鸣
8篇
雷春艳
6篇
吴波
2篇
郝子龙
2篇
谭戈
2篇
雷春燕
传媒
3篇
中国脑血管病...
2篇
中国脑血管病...
1篇
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7篇
2015
3篇
2014
3篇
2013
共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病前抗栓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卒中登记库基础上连续性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收集...
陈艳超
文献传递
脑出血之前运用他汀类药物与脑出血后结局的关系:系统评价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脑梗死中他汀类药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是他汀类药物和脑出血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论。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本研究运用系统评价调查脑出血之前运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影响脑出血后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材料和方法我们搜索C...
雷春艳
吴波
刘鸣
陈艳超
急性脑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出血转化:在临床上应该被忽视吗?
背景是否无症状性出血转化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长期预后目前还是不清楚。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本研究调查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的长期死亡率、残疾率和复发率是否不同。材料和方法我们前瞻性性及连续性收据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到20...
雷春艳
吴波
刘鸣
陈艳超
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及症状性出血转化(SHT)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成都卒中登记库,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后1周内入住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将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
谭戈
刘鸣
雷春燕
陈艳超
郝子龙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出血转化:在临床上应该被忽视吗?
目的:是否无症状性出血转化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长期预后目前还是不清楚.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本研究调查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的长期死亡率、残疾率和复发率是否不同.方法:我们前瞻性性及连续性收据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到201...
雷春艳
吴波
刘鸣
陈艳超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与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
目的 了解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出血转化患者的恰当处理提供依据帮助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6~2014.7.1)、EMbase (1966~2014.7.1)、...
陈艳超
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成都卒中登记库,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后1周内入住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将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对出血转化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症状、体征加重分为症状性出血转化组(SHT组)和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组(ASHT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入院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变量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598例,249例(9.6%)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其中28例(1.1%)为SHT。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男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饮酒及吸烟比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急性卒中治疗Orgl0172试验(TOAST)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T组与ASHT组比较,所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独立影响因素为高脂血症(OR:0.588,95%CI:0.374~0.924,P=0.021)、心房颤动(OR=3.188,95%CI:2.159~4.707,P〈0.001)、血糖(OR=1.081,95%C1:1.044~1.119,P〈0.001)、NIHSS评分(OR=1.305,95%CI:1.170~1.455,P〈0.001),高脂血症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心房颤动、血糖、NIHSS评分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TOAST分型中,相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OR=0.315,95%CI:0.167—0.5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去除自变量心房颤动,则TOAST分型中,对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心源性栓塞型卒中与出血转化呈独立正相关(OR=2.
谭戈
刘鸣
雷春燕
陈艳超
郝子龙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转化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病前抗栓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卒中登记库基础上连续性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既往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CT/ MRI等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后72 h复查CT/ MRI等结果,将出血转化患者纳入到出血转化组,非出血转化患者按照1∶1比例入选与出血转化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为非出血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用药情况等进行比较。对两组间有差异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出血转化与病前使用抗栓药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6916例,其中伴有出血转化433例(6.3%,出血转化组),未出血转化组患者433例。(1)两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既往脑梗死病史、入院时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出血转化组使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均高于非出血转化组[抗凝药物:14.1%(61例)比3.9%(17例),P <0.01,OR =4.01,95% CI:2.303~6.99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4.3%(62例)比8.3%(36例),P =0.005,OR =1.84,95% CI:1.194~2.846]。(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入院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为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3.302(1.860~5.862)、2.081(1.281~3.382)、1.047(1.026~1.069)、1.055(1.011~1.100),均P <0.05]。结论入院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独立相关,其与急性�
陈艳超
雷春艳
刘鸣
关键词: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出血转化
在脑出血中血脂与脑微出血局域性相关
目的:调查脑出血的病人血脂与不同位置的脑微出血是否存在关系.方法:连续和前瞻性地收集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脑出血的病人.根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及不同位置的脑微出血分析其人口学特点、临床资料、血脂有无不同.结果:有77个脑出血的病...
雷春艳
吴波
刘鸣
陈艳超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与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出血转化患者的恰当处理提供依据帮助改善患者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014.7.1)、EMbase(1966014.7.1)、CBM(1978...
陈艳超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