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继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胺碘酮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房颤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衰竭
  • 2篇他汀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 2篇胺碘酮治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电图

机构

  • 11篇武汉市汉口医...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11篇马继东
  • 8篇刘如泉
  • 4篇胡红平
  • 3篇李惠
  • 2篇郑娟娟
  • 1篇王柳堃
  • 1篇文媛
  • 1篇叶菲
  • 1篇李昊
  • 1篇王萍
  • 1篇孙新
  • 1篇雷玉梅
  • 1篇朱汉东
  • 1篇胡小平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2例,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112例,3组均给予泮托拉唑40 mg·d-1,po;雷贝拉唑组119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d-1,po,对照组121例,不加用质子泵抑制药。3组均常规给予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并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检测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血小板反应指数,并随访12个月,比较3组再发心血管事件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用药1个月后,3组血小板反应指数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雷贝拉唑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表明,雷贝拉唑组再发心血管事件高于泮托拉唑组和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则3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56%,8.93%,37.19%(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加用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较雷贝拉唑小。
刘如泉文媛马继东兰为群朱汉东
关键词: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氯吡格雷心血管事件消化道不良反应
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2009年
兰为群马继东刘如泉胡红平李惠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血栓溶解疗法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06年
马继东兰为群刘如泉胡红平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降血脂药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AMI患者伴快速房颤,给予胺碘酮首剂150mg静脉推注,15min后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给以150mg静推,继之0.5~1.0mg·min-1持续静滴1~3d,静脉用药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第1周200mg,tid,第2周200mg,bid,第3周200mg,qd,24h总量<1200mg)和倍他乐克(25~50mg,bid),观察用药前后房颤转复、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55例房颤转复,所有患者心室率得到控制,用药前后血压平稳。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房颤安全有效。
雷玉梅胡小平马继东兰为群
关键词:胺碘酮美托洛尔急性心肌梗死房颤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间期离散度探讨
1999年
马继东
关键词:心肌梗塞QT离散度心电图
比较火焰喷灼和水汽清洁崩瓷界面对于修补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罗晓冰李昊张馥兰马继东欧阳梅琳徐卫新戴方毅叶菲王萍孙新
比较火焰喷灼和水汽清洁崩瓷界面对于修补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为汉口医院口腔科自选科研项目。该研究适用于口腔修复专业有关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崩瓷后的再修复。  近年来,随着口腔修复工艺的发展,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在临床上得...
关键词:
关键词:树脂口腔修复
静脉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52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h内的102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52例和毛花苷C治疗组5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给予毛花苷C0.4~0.8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8%和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5)次/min降至(73±12)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6±14)次/min降至(92±12)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兰为群胡红平李惠刘如泉马继东
关键词:胺碘酮毛花苷C心房颤动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快速心房颤动的效果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快速房颤71例均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随后以0.5~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 h。比较治疗前后心率及左房内径(LAD)大小。结果本组24 h内有58例转复为窦性心律(81.7%),用药后1 h、2 h及24 h平均心室率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转复者LAD为(33.8±5.2)mm,未转复者为(41.5±4.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RR间期延长,停药后恢复,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快速房颤效果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刘如泉马继东郑娟娟
关键词:心脏病心房颤动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 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38例,常规治疗组38例。2组均给予扩血管药、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中药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改...
郑娟娟兰为群马继东刘如泉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2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CHF合并VA患者在积极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连服1周;然后改为0.2g,每日2次,连服1周;以后0.1~0.2g每日1次,每周服5d停2d,维持治疗。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做24h动态心电图,用药8周后复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平均减少≥70%或连发减少≥80%,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者为有效,否则为无效。结果所有42例患者治疗8周后心功能改善均≥1级;VA治疗总有效率78.6%,心率明显减慢,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胺碘酮对于纠正CHF患者合并VA安全有效。
兰为群胡红平李惠马继东刘如泉
关键词: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