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小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肠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切除术治疗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囊

机构

  • 11篇广汉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庄小军
  • 1篇徐亮
  • 1篇李云峰
  • 1篇包芙蓉
  • 1篇黄勇
  • 1篇陈苏宁
  • 1篇王小艳
  • 1篇黄玲
  • 1篇何苏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2篇家庭生活指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探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析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将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开腹组患者进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对腹腔镜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数量、住院的时间、术毕至腹痛消失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结肠癌的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及术毕至腹痛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结肠癌的复发率相比,P>0.05。结论: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腹痛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庄小军颜小艳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出血量
用不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对比
2021年
目的:比较用不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VTE高风险(Padua预测评分≥4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些患者住院期间,均对其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三组患者进行治疗。根据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各有65例患者。为小剂量组患者每次皮下注射0.4 ml的低分子肝素钙,为常规剂量组患者每次皮下注射0.6 ml的低分子肝素钙,为大剂量组患者每次皮下注射0.9 ml的低分子肝素钙,三组患者均每日皮下注射1次。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各项凝血指标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常规剂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患者和大剂量组患者,组间相比,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均长于大剂量组患者和小剂量组患者,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大剂量组患者和小剂量组患者,P<0.05。结论:与用大剂量和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效果相比,用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此类患者发生VTE的效果更为理想。
颜小艳徐亮彭世秀余庆何苏陈蓉唐铭谢忠莲雷志霞费欣肖李娟王小艳庄小军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静脉血栓栓塞症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临床分析39例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结肠癌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结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9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优于开腹组,而在总住院费方面略高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社会功能评分、心理情绪评分、排尿功能评分、消化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庄小军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
不容忽视的小儿肠套叠
2020年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和它相连的肠管腔内引发的疾病。一般是发生于 2 岁以下的儿童。除了便秘以外,肠套叠是婴幼儿急性腹痛的第二类常见的病因。尽管肠套叠发生的不多见,但是其引起的危害却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来了解肠套叠的相关知识。
庄小军
关键词:套叠
痔疮是一种什么病?
2020年
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这种静脉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果我们排便的时候持续用力,就会导致肛门口局部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十人九痔,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现象,而且大多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便秘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痔疮到底是个什么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痔疮的相关知识。
庄小军
关键词:痔疮发病率增高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不同化疗方案的毒副反应和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不同化疗方案的毒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87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行Cape OX化疗方案(n=44),对照组术后行FOLFOX4化疗方案(n=4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毒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结直肠癌专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R38)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结束时的生活质量,随访3年观察两组预后。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减少及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化疗结束时功能领域中身体形象和未来展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症状领域中体重下降和化疗副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88.64%,对照组为79.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496,P=0.221)。观察组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率86.36%,对照组为74.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969,P=0.161)。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Cape OX化疗方案毒副反应较轻,且对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有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包芙蓉庄小军黄继菊陈苏宁黄玲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毒副反应预后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218例胆囊疾病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2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92±21ml,手术时间76±20分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7±9小时,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48±6小时,住院总天数8±1天,恢复工作时间16±4,总住院费3116±104元。术后并发症: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痊愈出院。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庄小军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疾病疗效分析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58例I、Ⅱ期乳癌患者,术方式包括肿瘤象限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2例,肿瘤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6例。结果 58例患者经过6~23个月的随访,至目前均健在,无肿瘤局部复发,3例出现皮下积液,4例患者放疗后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双乳对称性好,无活动受限,满意度达98.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庄小军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
CT衰减值在术前评估低位直肠癌直肠周围间隙侵犯和小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低位直肠癌直肠周围脂肪间隙的平均CT值对于判断低位直肠癌周围脂肪间隙侵犯和直肠周围小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拟行外科手术治疗并被术前病理结果证实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全腹检查,并于后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观察测量。采用ROI CT值测量法分别测出每个病例在平扫及增强时直肠周围脂肪间隙的平均CT值。结合病理结果,根据有无直肠周围脂肪间隙侵犯将病例分为T(+)、T(-)两组,根据有无直肠周围小淋巴结转移将病例分为N(+)、N(-)两组,分别比较T(+)、T(-)两组患者及N(+)、N(-)两组患者的ROI平均CT值的差异性。结果 T(-)组与T(+)组患者直肠周围脂肪间隙ROI 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N(+)组患者直肠周围脂肪间隙ROI 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意义(平扫:AZ=0.686,P=0.016;增强:AZ=0.682,P=0.019)。平扫及增强时,当ROI平均CT值取-80^-70 Hu为诊断直肠周围间隙侵犯参考值;平扫及增强时,当ROI平均CT值取-70^-60Hu,为诊断直肠周围小淋巴结转移的参考值。结论直肠周围脂肪间隙CT表现分型及ROI平均CT值的测量能够为直肠癌周围脂肪间隙侵犯和直肠周围小淋巴结转移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庄小军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术前评估多层螺旋CT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255例,其中经左胸入路手术81例,经腹手术174例,所有患者均行胃周淋巴结及下胸部淋巴结清扫。选取年龄、性别、Siewert分型、Borrmman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食管侵犯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临床特征因素,分析其与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2例(79.2%)患者存在胃周淋巴结转移,其中19例(7.5%)同时伴随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与非下胸部淋巴转移组(n=236)相比,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组(n=19)具有食管侵犯长度更长、TNM分期更晚的特点(P<0.05),同时两组在Siewert分型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下胸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侵犯长度及肿瘤TNM分期对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OR分别为:30.1、17.3。结论:AEG的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率低,其转移与否同肿瘤的Siewert分型、食管侵犯长度、肿瘤的TNM分期密切相关。
庄小军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