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评价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17例 1周内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其中血栓形成位于髂静脉 1例 ,髂股静脉 4例 ,股静脉 6例 ,股静脉 5例 ,静脉 1例。血栓长度 4~ 3 0cm ,平均 11.2 9± 5 .86cm。采用经皮穿刺方法 ,置入 6F或 8FOasis流变溶栓导管并与高压注射器连接 ,将生理盐水以 2 .5ml/s的流率和 5 171kPa的压力注入 ,行流变血栓清除术 ,观察血管开通、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流变血栓清除术后 ,17例重建了前向血流 ,并清除了绝大部分血栓物质 ,技术成功率 (残留狭窄 <5 0 % )为 10 0 %。 15及 3 0天的初始血管开通率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流变血栓清除术能迅速、安全。
- 王晓白张艳乔宏宇申刚王林
-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流变血栓清除术在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02年
- 目的 评价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 0例阻塞时间在 90d内的外周动脉闭塞患者 ,其中闭塞段位于肱动脉 1例 ,髂动脉 2例 ,髂股动脉2例 ,股浅动脉 9例 ,股动脉 1例 ,动脉 2例 ,胫后动脉 2例 ,腓动脉 1例 ,闭塞长度 4~ 2 1cm ,平均(12 1± 4 8)cm ,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置入 6F或 7F 2种型号Hydrolyser流变溶栓导管并与高压注射器相接 ,将生理盐水以 4ml/s的注射流率和 5 171kPa的压力注入行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 ,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流变血栓清除术后 ,19例 (95 % )重建了前向血流并清除了大部分血栓物质 ,技术成功率 (残留狭窄 <5 0 % )为 85 % (17/ 2 0 ) ;12例附加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PTA)、3例附加内支架治疗 ;18例 (90 % )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无改善者 2例 ,其中 1例截肢。 2 4h及30、90d的初始血管开放率分别为 95 %、80 %和 70 %。与流变血栓清除术相关的并发症有远端栓塞1例 ,血管破裂 1例。结论 流变血栓清除术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清除急性或亚急性血栓。
- 王晓白张艳乔宏宇王林
- 关键词:血栓清除术流变学动脉闭塞性疾病
- 改良血管造影CT方案研究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
- 2002年
- 目的 :改良肝癌血管造影CT方案 ,研究肝癌血供。方法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3例 ,联合应用CTHA和CTAP对其血供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结果 :全组病例均有肝动脉供血 ,其中 2 9例为明确的单纯肝动脉供血 ,4例为包括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明确的门静脉供血表现。在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 ,不同组织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显示 :肝癌组织在CTHA上呈显著的强化 (P <0 0 5 ) ,在CTAP上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比较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复查碘油CT的肿瘤最大横截面积 ,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为肝动脉供血 ,本研究采用的改良血管造影CT检查方案快速简单、安全可靠 ,为肝癌介入治疗提供了有力指导。
- 王晓白乔宏宇张艳王林刘善达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造影原发性肝癌
- 流变溶栓术在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水力流变溶栓导管(Hydrolyser)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例外周动脉闭塞进行流变溶栓复通治疗,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0~79岁,平均57岁,闭塞时间5~61天,平均49...
- 王晓白张艳乔宏宇
- 文献传递
- 犬吸入性肺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
- 2017年
- 目的本研究拟成功复制犬热蒸汽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并探讨急性吸入性肺损伤早期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的连续心输出量(CCO)、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等核心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犬热蒸汽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未予以致伤)。肺水肿组:根据肺损伤肺水肿后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B1组:1 h;B2组:2 h及B3组:4 h。试验中监测ABP、SVV、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犬蒸汽吸入性肺损伤致伤后,早期即发生循环动力学的变化,以致伤后30min至1 h最为明显,ABP、HR、CO持续下降,SVV较前升高。结论犬蒸汽吸入性肺损伤致伤后,早期即发生循环动力学的变化,造成动物氧合及代谢障碍,并可以迅速导致肺水肿,以致伤后30min至1 h最为明显。
- 梁冰曹阳江伟航张艳王琳
- 关键词:吸入性肺损伤心输出量每搏量变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