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穿琥宁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病例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王晓燕吴学新李君
- 关键词:穿琥宁过敏反应腹痛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抗病毒药物
- 泊沙康唑联合长春新碱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泊沙康唑和长春新碱联用诱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神经毒性的原因及干预措施的分析,探讨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两者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对1例ALL患儿联合使用泊沙康唑和长春新碱导致神经毒性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建议,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更换抗真菌药物,化疗结束后患儿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应重视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和长春碱类化疗药物合用时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不良反应,及时评估,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张一弛郝丽娜王晓燕张静赵孝林
- 关键词:泊沙康唑长春新碱病例分析
- TPM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的6-MP个体化治疗被引量:1
- 2017年
- 6-巯基嘌呤(6-MP)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阶段的关键化疗药物。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作为巯嘌呤类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其基因多态性及酶活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对6-巯基嘌呤的剂量耐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服用6-巯基嘌呤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和远期预后。此外,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型也可能与继发恶性肿瘤有关。因此,检测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或基因型,有助于预测巯嘌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制订安全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 张一弛赵孝林王晓燕郝丽娜吴学新
- 关键词: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6-巯基嘌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病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ALL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根据相关指南及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特点,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抗菌药物,ALL患儿相关症状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ALL患儿抗感染治疗实践,可提高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水平,促进患儿用药安全、有效。
- 张一弛赵孝林郝丽娜王晓燕张静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抗菌药物病例分析
- 影响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樟脑鉴别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王晓燕李君李国凤赵长美
- 关键词: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樟脑影响因素紫外分光光度法
- 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为了解儿科门诊用药情况,本文抽查了11980张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简要分析了不合理用药的机理,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用药的建议。
- 吴学新王晓燕郭辉
- 关键词: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
- 1例伯基特淋巴瘤患儿化疗后手部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方案的优化分析
- 2022年
- 目的 为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手部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患儿的抗感染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对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手部SSTI患儿的抗感染方案进行优化,针对该患儿可能存在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后续药物更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状态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剂量调整、替考拉宁频次确定等方面提出建议。结果 考虑为MRSA感染时首先选用利奈唑胺,之后根据血小板水平更换为替考拉宁,并确定其频次为前3剂160 mg,输液泵输,q12h,随后剂量为160 mg,输液泵输,qd;当患儿处于严重粒细胞缺乏状态时,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及米卡芬净抗感染治疗;根据指南和药动学/药效学理论,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剂量为1.2 g,ivgtt,q8h至1.8 g,ivgtt,q8h,并延长其输注时间至3 h。医师采纳上述建议。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予以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在参与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变化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
- 张一弛赵孝林王晓燕张静郝丽娜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