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海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恶性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肠癌
  • 3篇细胞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化疗
  • 3篇恶性肿瘤
  • 2篇乳腺
  • 2篇晚期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癌
  • 2篇抗原
  • 2篇非编码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分型
  • 2篇奥沙利铂
  • 2篇长链

机构

  • 16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州市中医院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廖海红
  • 10篇潘月芬
  • 10篇齐全
  • 8篇沈俊俊
  • 8篇钟丽萍
  • 7篇姜亦珍
  • 2篇卢振产
  • 1篇周庆
  • 1篇李国栋
  • 1篇张诗吟
  • 1篇杨红琪
  • 1篇刘进
  • 1篇纪鹏天
  • 1篇茹利新
  • 1篇泮旭铭
  • 1篇沈健
  • 1篇姚小波
  • 1篇余敏敏
  • 1篇沈佳英
  • 1篇沈小芳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ADP、FH_2、FDP、DD水平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是晚期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因素[1].有报道称,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74% ~ 12.10%,较非肿瘤患者增高约7倍[2],如何早期诊断及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廖海红潘月芬沈俊俊齐全钟丽萍姜亦珍
关键词:非肿瘤患者晚期患者化疗前后ADP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肿瘤内科培训的实践与教学优化被引量:5
2022年
全科医师在恶性肿瘤的全程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内科是全科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基地,但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主动带教意识不强、带教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湖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通过改革教学理念、调整规培计划、变革教学模式、重视医患沟通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有助于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肿瘤学规培质量,为改善我国基层肿瘤诊治水平提供帮助。
沈俊俊卢振产沈佳英潘月芬钟丽萍廖海红齐全姜亦珍
关键词: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肿瘤内科教学优化
长链非编码RNA BCYRN1对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brain cytoplasmic RNA 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32例卵巢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IOSE和卵巢癌细胞系(SKOV3、HO8910、A2780)购自美国ATCC;癌组织和癌细胞中BCYRN1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检测;采用BCYRN1高表达质粒和低表达质粒及其相应的对照物转染SKOV3细胞,分别构建BCYRN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细胞系;采用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结果 BCYRN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5.64±1.02)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2.12±0.65);BCYRN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水平为SKOV3(2.25±0.78)、HO8910(2.85±0.78)、A27809(3.12±1.01),显著高于IOSE(1.01±0.12);BCYRN1高表达能够促进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 BCYRN1在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其作为促癌基因促进卵巢癌的进展。
李喜梅林丽毛郁蕾陈新宵冯泽蛟廖海红
关键词:SKOV3细胞株
艾迪注射液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采用胸腔放置引流管放净胸腔积液.对照组每次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45 ~ 60 mg+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地塞米松5 mg+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注艾迪注射液50 ml,1周后重复胸腔内注入,持续3周.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一般生活状况评分(KPS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86.7% (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55.6%(25/45)],KPS评分[(7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6)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75.6%(34/45)]明显高于对照组[42.2% (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 (10/45)]明显低于对照组[68.9% (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单用博来霉素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钟丽萍潘月芬沈俊俊齐全廖海红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博来霉素
安罗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难治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治疗晚期难治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难治性卵巢癌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GEMOX方案,35例)和观察组(安罗替尼+GEMOX方案,46例)。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VEGFR、PDGFR、FGFR、c-Kit、肿瘤标志物、生存情况及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39.13%、76.08%)明显高于对照组(17.14%、5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5.343,均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VEGFR[(411.62±110.88)pg/ml]、PDGFR[(65.48±10.21)pg/ml]、FGFR DNA[(3.21±0.36)×10^(5)copies/μl]、c-Kit DNA[(2.13±0.54)×10^(5)copies/μl]、CA125[(43.94±7.84)U/L]及CEA[(6.94±1.34)ng/ml]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R(498.85±110.84)pg/ml、PDGFR(73.69±10.57)pg/ml、FGFR DNA(4.56±0.41)×10^(5)copies/μl、c-Kit DNA(3.21±0.60)×10^(5)copies/μl、CA125(88.76±7.69)U/L及CEA(11.64±1.5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7、3.530、15.742、8.497、26.771及14.469,均P<0.05)。观察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5.46±1.32)月]长于对照组[(3.85±1.71)月],6个月生存率(80.43%)、1年生存率(63.04%)高于对照组(60.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84,χ^(2)=4.082、4.237,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GEMOX方案在晚期难治性卵巢癌中治疗效果可观,可抑制VEGFR、PDGFR、FGFR及c-Kit表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好。
沈小芳茹利新纪鹏天姚小波廖海红
关键词:临床疗效
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在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究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收治的7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及11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MRI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阳性表达情况以及MRI特征,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在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性、恶性上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protein4,HE4)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组患者的CEA、CA125、CA19-9、HE4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组患者的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肿瘤成分以囊实/实性为主,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良性组患者的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肿瘤成分以囊性为主,肿瘤实质多呈现轻度强化或无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RI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鉴别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上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MRI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RI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鉴别诊断卵巢肿瘤上的准确性更高,优于单一MRI检查或肿瘤标志物检测。MRI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卵巢肿瘤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左建建泮旭铭沈健廖海红
关键词: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
浸润性乳腺癌的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血脂代谢特点,分析血脂表达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30例浸润性乳腺癌(浸润组),以同期150例良性乳腺病(良性组)为对照,所有患者术前1周内采静脉血进行血脂检测并分析,根据术后免疫组化对乳腺癌行分子分型,观察不同分型的血脂表达,探讨血脂差异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浸润组的TG、TC、LDL-C、V-LDL-C、Apo B及Apo E明显高于良性组(P <0. 05),HDL-C及FFA明显低于良性组(P <0. 01)。分子分型后:Luminal A型组所有血脂指标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uminal B型组HDL-C明显低于良性组(P <0. 01),Her-2过表达型组的TG、V-LDL-C、Apo B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 <0. 05),三阴型组的HDL-C明显低于良性组(P <0. 05)。浸润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P <0. 01),合并组的TG、Apo B及FFA均明显高于非合并组(P <0. 05),HDL-C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 <0. 01)。浸润组去除高血压及糖尿病后再分子分型,除Her-2过表达型组的载脂蛋白外,其余各组血脂表达均与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时的数据一致。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血脂代谢有差异,分亚型分析可能是乳腺癌脂质代谢研究的新方向。
沈俊俊潘月芬钟丽萍齐全廖海红姜亦珍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血脂分子分型
终末期直肠癌合并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例
2017年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s,PNS)是指在无转移性、感染性或代谢性并发症时,某些恶性肿瘤在神经系统出现的远隔效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等任何部位。PNS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主要见于肺癌、乳腺癌、胸腺瘤等[1]。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罕见的终末期直肠癌合并PNS病例报道如下。
廖海红潘月芬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直肠癌恶性肿瘤并发症神经肌肉接头周围神经系统远隔效应
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中,34例复发(复发组),86例未复发(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波形蛋白(vimentin)、p53、Ki-67和细胞角蛋白7(CK7)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微转移(LNM)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ER、PR、p53和vimentin阴性率高于未复发组,Ki-67和CK7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病理分级G2及G3、有LNM、Ki-67阳性和使用紫杉醇+铂类药物化疗是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病理分级、LNM、Ki-67和化疗方案是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吴晓莉倪莹王敏霞廖海红
关键词:宫颈鳞癌复发
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83例K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西妥昔单抗治疗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经西妥昔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63.9%,疾病控制率为86.7%。全组中位随访15.5个月,中位PFS为8.7个月,6、12、18个月PFS率分别为71.1%、32.5%、13.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原发部位、基线糖类抗原(CA)199水平、是否发生皮疹及严重程度及早期肿瘤退缩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线CA199水平、肿瘤位置、皮疹、早期肿瘤退缩可能是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mCR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钟丽萍沈俊俊韩书文齐全廖海红姜亦珍潘月芬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