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敏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学院教育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无为”之教与教师素养
- 2007年
- “无为”,是道家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将其译为“禁止违反自然的行为”,“无为而冶”的管理思想在道家哲学中极具特色,并被奉为管理的最高境界。
- 张桂敏
- 关键词:教师素质道家哲学管理思想中国科技史哲学思想
- 太极思维教与学——谈教学动势的建立
- 2008年
- 以太极思维原理来分析教学问题,对于我们策划教学动势,进行教学动态管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化生论——教学时立互化;感应论——教与学相感互通;机发论——教学执机而行。通过吸取道家关于太极思维的三个基本理论,来帮助我们实现有关教学动势的构想。
- 张桂敏
- 关键词:太极思维教学
- 逆向思维与道家的教育智慧被引量:2
- 2008年
-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习惯、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它与一般的、传统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式相区别而独具特色。逆向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道家文化中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理论为出发点。这种思想,就是逆向思维的智慧。
- 张桂敏
- 关键词:逆向思维教育智慧道家文化反传统
- 农村幼儿教师就业维权培训工作的实施策略
- 2012年
-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试用期间权益、工资福利权益等方面。高校的教师教育基地在实施农村幼儿教师就业维权培训工作时,具体做法应为:做好法律普及工作、掌握签约环节的维权知识、明确法律救济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维权服务活动等。
- 李南张桂敏
-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
- 人格的和谐:高等教育的价值定位被引量:2
- 2007年
- 和谐人格指的是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处于协调、平衡与统一状态。和谐人格是和谐社会的根基。现代和谐人格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定位。确立培养和谐人格的价值目标是高校教育创新的内在必然。
- 张桂敏
- 关键词:和谐人格教育目标
- 赞万物之化育——谈“无为”的教学方略
- 2007年
- "无为",是道家教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行无为之治、不言之教,关键在于尊重自然的法则。教学方法强调自察、渐悟、身教示范、因势利导等,要求教育者尊重自然、扎实内功,以"不争而善胜"为指导,促进学生的长促发展。
- 张桂敏
-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 略论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管理策略被引量:3
- 2007年
-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应从平衡生态结构入手,组织系统与生活世界共建;积极建构优良的课堂生态机制,促使内部认同与外部控制合力;培育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文化,使师生各得其位,安所遂生。
- 张桂敏
-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课堂管理
- 公立幼儿园教师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公立幼儿园教师疲劳的现况,探索与疲劳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疲劳量表FS-14和TDL生命质量测定表对山东省和北京市229名在教学一线岗位的公立幼儿园女性教师进行测试,并分析其疲劳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公立幼儿园教师FS-14总得分为(7.53±3.23)分,躯体疲劳(5.16±2.05)分,脑力疲劳(2.38±1.74)分;②城市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躯体疲劳得分均高于县级幼儿园教师,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年龄≥26岁的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疲劳症状,工龄在13-17年和≥18年的幼儿教师脑力疲劳得分和疲劳总得分均高于其他工龄教师,在编幼儿教师的躯体疲劳得分、脑力疲劳得分和疲劳总分均高于非在编教师,主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躯体疲劳得分和疲劳总分均高于配班教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出深造、职业倦怠、坚持体育锻炼、生命质量情况与教师的疲劳得分有关。结论:疲劳在公立幼儿园教师中普遍存在。增加幼儿教师外出深造机会、提高其生命质量、坚持体育锻炼、降低职业倦怠,才能减少其疲劳症状的发生。
- 李南费忠化张桂敏张霞王萍段荣翠
- 关键词:幼儿教师影响因素
- 浅析班级管理中对传统哲学思想的借鉴
- 2007年
- 体用兼理、内外并协、无为而治为班级管理三态。体用兼理的管理方式突出理念指导,内外并协侧重动力激发,无为之治体现了管理活动的灵活性与艺术性。三种管理方式渐次从局限性管理的"有"上升至普适性管理的"无",从"有为"到"无为",终而升华为融会贯通、出神入化的"无不为",形成了阶梯化的管理体系。
- 张桂敏
- 关键词:无为而治
- 试析道家教学思想的方法论特征被引量:3
- 2007年
- 道家从自然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尊道而尚"自然"。其教学方法论思想的基点就在于尊重学习主体的自然自我,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通一而毕,取法自然;无为之治,不言之教;逆向而求,"复"而反"约";智恬交养,心与物齐等等。探索其教学方法论的思想底蕴,对于我们反观当代教育,超越局限性,具有重要意义。
- 张桂敏
- 关键词:道家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