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枫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肾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于上世纪50年代用于临床,是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并广泛用于血液系统严重的非恶性肿瘤及少数实体肿瘤治疗.然而,移植后并发症尤其是移植后血栓性微血管病(Transplant-associate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A-TMA)是移植失败和导致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TA-TMA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致命性肾相关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尚未建立检测及预后体系,并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导致HSCT后TA-TMA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90%[1].因此,结合临床患者资料深入研究TA-TMA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手段和新突破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HSCT后TA-TMA发病情况、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如下综述.
- 李枫林任雨王萍
- 关键词:血栓性微血管病后并发症移植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并发症
- CD300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CD300a(IRp60)是CD300糖蛋白家族的一种I型跨膜抑制性受体,在细胞内外刺激因子作用下与磷酸酶配体结合,磷酸化细胞质尾部内嵌于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s)中的酪氨酸残基,调控胞内信号活动。
- 斯婷陆滢李枫林裴仁治
- 关键词:血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CD300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CD300a(IRp60)是CD300糖蛋白家族的一种Ⅰ型跨膜抑制性受体,在细胞内外刺激因子作用下与磷酸酶配体结合,磷酸化细胞质尾部内嵌于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s)中的酪氨酸残基,调控胞内信号活动。CD300a广泛表达于髓系以及淋巴细胞表面,且因细胞类型及分化程度不同而差异性表达,参与调节细胞的一系列功能。另外,CD300a异常表达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疾病预后关系密切。本文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就CD300a在血液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CD300a的结构、在不同血细胞中的功能与调节及其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间的关系等。
- 斯婷陆滢李枫林裴仁治
- 关键词:血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17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98例初发APL患者,177例接受ATRA联合ATO治疗,116例接受ATRA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低中危组(WBC≤10×10^9/L)和高危组(WBC> 10×10^9/L)APL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低中危APL患者中,ATRA联合化疗和ARTA联合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的复发率分别为22.0%(20/91)和6.1% (6/98) (P=0.004);3年预计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78.0%和92.9%(P=0.021).在高危APL患者中,ATRA联合化疗和ARTA联合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的复发率分别为25.0%(4/16)和5.2%(3/58) (P=0.035);3年预计RFS率分别为80.8%和93.0%(P=0.063).两种方案治疗的低中危和高危患者比较,早期病死率、完全缓解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可以延长低中危AP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并能降低低、中、高危患者的复发率.
- 陆滢李枫林牧启田孟海涛钱文斌佟红艳麦文渊裴仁治余梦霞赵小英金洁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急性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存活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