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鸿雁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性
  • 2篇脑炎
  • 2篇护理
  • 2篇病毒性脑炎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心力衰竭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醒脑静注射液
  • 1篇血清
  • 1篇血清NSE
  • 1篇血清神经元
  • 1篇血清神经元特...
  • 1篇亚群
  • 1篇依达拉奉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活动

机构

  • 8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8篇王鸿雁
  • 2篇赵洪芝
  • 1篇庄凡
  • 1篇张熙
  • 1篇张晓明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09
  • 2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疗法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疗法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疗法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BC-C_(3)bR)]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IgA、IgG、IgM、RBC-C_(3)bR、FEE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RBC-ICR、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疗法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膜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T细胞亚群指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王鸿雁
关键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醒脑静注射液病毒性脑膜炎T细胞亚群
老年肺结核1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那琳张熙王鸿雁赵洪芝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诊治方法症状
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神经损伤指标及CAT、LPO水平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神经损伤指标及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归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病毒用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条件施加依达拉奉治疗,持续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药效、神经损伤指标、血清CAT、LPO水平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各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CAT检测值高于对照组,血清LPO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总占比(15.00%)略高于对照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够提升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保障治疗安全性。
王鸿雁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依达拉奉抗病毒脂质过氧化物
神经节苷脂与更昔洛韦配伍用药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NSE、MBP水平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讨神经节苷脂与更昔洛韦配伍用药在病毒性脑炎(VE)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V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将其纳入两组,对照组20例单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神经节苷脂+更昔洛韦方案用药,疗程同为12 d。比较两组效、症状缓解时间、血清NSE、MBP水平以及炎性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略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抽搐、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及MB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该2项炎性指标下调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与更昔洛韦配伍用于VE的治疗,能够提升用药效果,加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可通过下调血清NSE、MBP的水平减轻神经损伤。
王鸿雁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更昔洛韦病毒性脑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老年性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及其护理
2001年
王鸿雁顾素姜佳娣
关键词:护理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认知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简单计算、动作指令、言语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突出,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水平,且安全性高。
王鸿雁白雪张晓明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NIHSS评分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被引量:5
2009年
赵金梅姜玉芹王鸿雁赵洪芝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出院指导
2001年
王鸿雁顾素庄凡
关键词:心力衰竭出院指导饮食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