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宁 作品数:31 被引量:151 H指数:6 供职机构: 遂宁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双下肢毁损伤现场实施REBOA术及紧急输血1例 被引量:1 2024年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最早由Hughes等^([1])于1954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成为创伤急救中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止血方法。然而,由于REBOA球囊需要通过放射或者超声定位,院前应用时相应技术缺乏指南和规范指导等原因,REBOA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较少^([2])。2014年,伦敦空中急救中心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院前急救的RE-BOA术,迄今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报道。 杨波 陶宁 王明 杨敏 袁凯 杨光强 于任轩 李茜茜关键词:下肢毁损伤 输血 基于智能调节的心肺复苏自动按压机参数自动校准方法研究 2022年 为提高心肺复苏按压机的按压深度控制的精准度,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决策算法和模糊PI自动调节算法的参数校准控制系统。首先以血流灌注程度与骨折风险为反馈对象,通过模糊控制决策法计算获取胸外按压深度调节量;利用模糊PID自动调节算法对胸外按压的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的偏差进行控制;最后通过PID控制器输出精准的按压深度,完成按压参数校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决策算法结合模糊PID自动调节算法能够根据患者情况精确调节胸外按压深度参数,具体表现为患者经基于参数校准的按压机急救后自主呼吸循环能力(PETCO_(2))提升至国际标准Level3最高等级,骨折风险降低到163 N/cm的低风险等级。实验证明模糊控制决策算法和模糊PID自动调节算能够明显提升心肺复苏按压的质量、降低风险,满足按压机参数自动校准的研究需求。 张梅 陶宁 冯学芳 胥志亮 林正泽创伤性肋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35 2021年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既往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高达50%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连枷胸者.会出现慢性疼痛或胸壁畸形.超过30%的人会遗留长期残疾.而且往往无法重返全职工作。虽然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救治结局.但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国内外专家共识着重于整体治疗决策和方案的指导.国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缺少近几年肋骨骨折手术治疗进展。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与实用性.制订了《创伤性肋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对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固定部位选择、内固定方式和材料选择及肋骨骨折常见合并损伤的处理等7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孔令文 黄光斌 易云峰 都定元 姜保国 高劲谋 张连阳 蒋建新 白祥军 王天兵 赵兴吉 党星波 李占飞 徐峰 刘中民 王如文 肖颖彬 吴庆琛 吴春 程黎明 余斌 崔树森 吴京兰 杜工亮 邓进 胡平 杨俊 杨小锋 曾俊 王海东 戴继刚 符勇 侯立军 梁贵友 林一丹 谭群友 沈岩 胡培阳 陶宁 王成 王达利 吴旭 钟永富 喻安永 朱东波 肖仁举 邵标关键词:肋骨骨折 外科手术 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临床急诊上的特点与救治措施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临床急诊上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该病的救治措施。方法:选取7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为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结果:对全部7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后,有61例患者抢救成功,所占比例为87.14%;有9例患者抢救失败,所占比例为12.86%。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属于一种病情严重且变化复杂的疾病,对该病症实施治疗时,积极止血和纠正休克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所在。 贾映茂 陶宁 何诚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 救治措施 纳洛酮对休克患者血浆内啡肽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休克患者血浆内啡肽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方法40例休克患者于纳洛酮治疗前.治疗后1和2h测定β-内啡肽(β—EP),相同时间监测血气分析、血压、呼吸频率(RR)、心率(HR)、意识状态等指标。结果4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于纳洛酮治疗后10-15min开始出现升压效应,30例在首次用药后1-2h血压恢复正常。血气分析显示pH值、PaC02、PaO2治疗后好转。40例患者的血浆β—EP水平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结论β-EP参与休克过程,纳洛酮通过拮抗β-EP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的抑制作用使休克逆转.并且应持续用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直至休克解除。 李阳安 胡可慧 陶宁 汪翼 杜柯君关键词:纳洛酮 Β-内啡肽 休克 疗效 院前急诊对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在脾破裂保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7例脾破裂保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内科保守治疗、脾动脉栓塞、射频辅助保脾手术三种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17例脾破裂患者,保脾率97.4%。结论该组资料显示,对于脾破裂正确的院前分诊决策有助于提高脾破裂患者保脾成功率。进一步的量化指标研究能够为院前分诊提供可靠依据。 陶宁 汪翼 王毅关键词:脾破裂 射频消融 保脾手术 急诊 早期液体平衡量与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液体平衡量与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探讨其对VAP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EICU机械通气患者280例,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未发生组早期液体正平衡构成比,早期液体平衡量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期液体平衡量对VAP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280例患者发生VAP 81例(28.93%);将81例发生VAP的患者设为发生组,其余199例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早期液体正平衡构成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年龄≥60岁、脑血管疾病、肺部基础性疾病、使用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5 d构成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II)评分、早期液体平衡量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年龄≥60岁、脑血管疾病、使用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5 d、早期液体平衡量多均是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早期液体平衡量预测VAP发生的最佳截断点为183.29 mL,灵敏度为91.36%,特异度为71.86%,准确度为77.50%,AUC为0.813。结论早期液体正平衡是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早期液体平衡量对VAP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赵利 陶宁 何诚 任宏强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ALT、cTnI和AM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2022年 目的探究早期血液灌流(HP)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钙蛋白I(cTnI)、淀粉酶(AMS)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AOPP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在中毒6 h后予以HP治疗,研究组在中毒6 h内予以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血清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差异。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ALT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cTnI、AMS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患者cTnI、AMS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6、TGF-β1、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阿托品用量、ChE恢复正常时间、昏迷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结局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HP治疗AOPP对降低患者ALT、cTnI、AMS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对患者并发症影响不显著。 蔡婷婷 陶宁 涂贵新 蔡国容 胡建平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 CTNI 四川省遂宁市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四川省遂宁市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3~9月遂宁市35家基层120网络医院急救的1190名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患者对医院院前急救效果的认可。结果:患者或家属对院前急救人员配备情况,包括人员构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院前急救的正常使用车辆数量、车载设备种类等,了解医院院前急救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得出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质量的对策。四川省遂宁市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质量与患者病情、“120”专线障碍、出发时间延误、路途时间过长、车载设备不足及人员急救能力不足、医务人员自身因素、院前急救网络缺陷及其他原因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定期专业性的培训,可以显著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建议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强院前急救人员的细节化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可加强医院的院前急救能力。 蔡国容 陶宁 胡建平 何诚 何俊英 赵利 蒋新华关键词:院前急救质量 78例急诊创伤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创伤死亡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救患者死亡的原因,为进一步加强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内涵建设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 78例急诊创伤死亡的病例填写调查表,用Profox6.0建立数据库,分析患者死亡年龄分布、致伤原因、抢救措施、出车时间,并采用SPSS l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平均平均死亡年龄为44.8岁,以40~59岁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锐器伤、挤压伤。进行气管插管者占74.3%(58/78),呼吸机维持呼吸者占80.7%(63/78),实施胸外按压者占85.8%(67/78)。结论:急诊创伤死亡病例的年龄、致伤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监测和评估急诊科急救工作的时间因素、技术因素和质量因素等非常有必要,可依此加强管理。 李阳安 胡可慧 陶宁 汪翼 杜柯君关键词:创伤 死亡病例 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