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璇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儿童
  • 4篇干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地中海贫血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植物抗宿主病
  • 2篇贫血
  • 2篇重型
  • 2篇重型地中海贫...
  • 2篇抗宿主病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蛋白
  • 1篇导师
  • 1篇动员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免疫学教研室

作者

  • 8篇刘璇
  • 6篇冯晓勤
  • 5篇何岳林
  • 5篇吴学东
  • 4篇陈丽白
  • 3篇刘秋君
  • 3篇温建芸
  • 2篇李春富
  • 1篇俞莉
  • 1篇任玉琼
  • 1篇廖建云
  • 1篇郑华
  • 1篇彭智勇
  • 1篇赵丽瑛
  • 1篇丁蓉芳
  • 1篇阮永胜
  • 1篇张玉明
  • 1篇蒋小滔
  • 1篇王莉
  • 1篇刘晓婷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T引导下儿童肿瘤穿刺活检21临床分析
刘璇冯晓勤吴学东张玉明何岳林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包积液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量心包积液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儿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6例(<18岁)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移植后发生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的儿童患者9例,总结其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统计中大量心包积液的发病率,分析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9例患儿发生了10例次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发病率为5.8%(95%CI 2.7%~10.7%),中位发生时间为149.5(7~312)天。8例(88.9%)为晚发型心包积液,中位发生时间为163.5(121~312)天。1例二次移植患儿发生2次心包积液,均在移植后20d内。8例晚发型心包积液中4例同时存在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5例发生不同程度肺部感染,3例在免疫抑制剂减量后发生中至大量心包积液,1例合并膀胱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9例患儿中7例并发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8例患儿给予病因、对症等综合治疗,其中5例行心包穿刺引流,缓解后短期内均无复发。4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4.4%(95%CI 13.7%~78.8%),死因为重症肺炎、脓毒性休克或放弃治疗,而非心包积液。结论:本中心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量心包积液发病率为5.8%(95%CI 2.7%~10.7%),以晚发型为主。晚发型心包积液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肺部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大量心包积液患儿死亡率高,但无一例直接死于心包填塞。
赵娜娜肖玉华刘璇卢艳玲余鑫冯晓勤
关键词: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儿童
PBL小组讨论中导师干预的性别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PBL教学模式的小组讨论环节中,导师角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的引导者,既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讨论,但又要及时适当干预,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及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同性别学生具有明显差异,对导师干预度需求与认可也存在明显不同。该研究通过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性别角度分析导师干预在小组讨论环节的必要性,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导师干预模式提供线索。
侯晓睿庄严王莉郑华赵丽瑛刘璇吴砂
关键词:PBL性别差异
重组HBsAg-GFP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pCMV-HBsAg-GFP真核表达载体,鉴定重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抗原性。方法:以HBV转基因鼠C57BL/6J-TgN(AlblHBV)44Bri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HBsAg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AC-GFP。通过阳离子聚合物将重组质粒pCMV-HBsAg-GFP转入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抗原性。结果: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片段大小符合HBsAg基因699 bp的理论值。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也与理论值相符。荧光显微镜显示,转染293T细胞48 h后,约50%呈亮绿色,细胞形态好,荧光表达强度高。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均为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CMV-HBsAg-GFP真核表达质粒,其表达的重组蛋白与天然HBsAg具有相同的抗原性。
刘璇肖强吴砂蒋小滔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真核表达转基因鼠绿色荧光蛋白
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
2025年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找到相合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同胞来源脐血干细胞与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具有不同的特征,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移植治疗的一种潜在造血干细胞替代来源。目的: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48例,男28例,女20例,中位年龄4岁,均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脐血移植前均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预处理方案,脐血移植后均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1)48例患儿输注的总有核细胞中位数为8.17×10^(7)/kg,输注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2.40×10^(5)/kg,脐血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98个月,44例植入成功,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8 d和31 d,其中37例移植后植入证据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7例移植后早期检测为供受者稳定混合嵌合;(2)44例植入成功患儿中,4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为Ⅰ级(n=2)和Ⅱ级(n=2),受累器官均为皮肤,均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脐血移植后,48例患儿中5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激活,12例发生败血症,3例发生侵袭性真菌病,21例发生口腔炎,8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4)48例患儿中,47例存活,1例在移植后28 d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死亡,43例无病存活,3例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发生移植后全血细胞减少,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和89%,1年时移植相关死亡的累计发病率为2.1%;(5)结果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效果良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风险低。
温建芸陈丽白何岳林冯晓勤刘璇徐肖肖李秀刘秋君吴学东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WAS综合征三例报告
吴学东陈丽白李春富何岳林刘璇彭志勇冯晓勤
铁过载对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童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铁过载对β-重型地中海贫血(TM)儿童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本中心21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TM)患者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数据。采集PBSC前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磁共振成像(MRI)T2*方法检测肝脏和心脏的铁负荷,评估TM患者铁过载程度。TM患者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d后采用自动单个核细胞分离程序采集PBSC,分析铁过载与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TM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5±3.41)岁。基于铁蛋白水平的铁过载分度,T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相关计数在轻、中、重型三组间未见显著差异。218例TM患者中171例接受了MRI T2*检测。中重度肝脏铁过载组白细胞分离产物WBC计数和单个核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均P<0.05)。171例患者中,152例心脏铁过载MRI T2*水平正常,不同程度的心脏铁过载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计数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在TM患者中,中重度肝脏铁过载与PBSC动员效果较差相关。在行PBSC采集术前,通过积极螯合治疗减少肝脏铁过载可能改善PBSC的动员效果,心脏铁过载对PBSC动员的影响需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充分评估。
Bindanda Mvuama Van Timothee杜晶任玉琼何岳林阮永胜阮永胜刘璇陈丽白陈丽白温建芸丁蓉芳俞莉刘秋君刘晓婷廖建云吴学东彭智勇冯晓勤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重型地中海贫血动员铁过载
血浆生物标记物水平与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移植成败的关键,寻找其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不完善,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后血浆生物标记物的变化有其自身特点。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患者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胰岛再生衍生因子3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以期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早期诊断、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南方医院儿科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共计127例患儿,采集移植前10 d、移植后第0,7,14,28,90天、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出现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药物干预后1,2,4周患儿外周血,采用Luminex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胰岛再生衍生因子3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在127例患儿中有100例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点采集血浆标本,按照EBMT-NIH-CIBMTR分级标准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0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40例,其中有9例Ⅱ-Ⅳ度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②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发生点的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和胰岛再生衍生因子3α水平高于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相比,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移植后7 d的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水平显著增加(P<0.05)。单纯Ⅱ-Ⅳ度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发生点的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和胰岛再生衍生因子3α水平高于非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在发生点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7 d时,急�
温建芸苗丽丽管迪刘璇陈丽白冯晓勤徐肖肖刘秋君吴学东何岳林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