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新
-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侵入颅内的颅骨肿瘤14例报告
- 1997年
- 1978年4月~1996年3月,我院收治侵入颅内的颅骨肿瘤(包括肿瘤样病变)14例,占同期颅内肿瘤患者的0.12%。均采用显微手术完整切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6例;年龄9~65岁,平均23.4岁。肿瘤位于斜坡1例、鞍区1例、眶骨3例、蝶骨嵴2例、岩骨1例、后颅窝乳突1例、顶骨2例、颞骨2例、枕骨1例。颅底骨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听力障碍、中枢性面瘫、动眼及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前突、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颅顶、颞、枕部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偏瘫、癫痫、肢体活动不便及颅骨隆起等。本组11例摄颅骨X线片,10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术前确诊12例,误诊2例。
- 聂振明朱广廷赵长地吕志新刘学宽
- 关键词:颅骨肿瘤病例报告侵入颅内
- 耳后小切口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 1990年
- 我们于1986年开始应用耳后小切口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4例,取得了术后抽搐立即停止,保存了神经功能的良好效果。 1.~般资料:男15例,女19例。年龄24~68岁。平均41岁。左侧21例,右侧13例。病程2—15年,平均7.5年。本组均经多种疗法无效或复发的病例。
- 种衍军刘学宽吕志新邵启节程启龙张志强邵彤段德义
- 关键词:切口入路面肌痉挛蛛网膜粘连术后听力
- 颈动脉注入尿激酶治疗脑梗塞被引量:4
- 1995年
- 采用经颈内动脉注入尿激酶(UK)溶栓治疗脑梗塞78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随访1~6个月,通过脑血管造影或CT复查,证实梗塞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再通,梗塞灶消失或缩小。证明UK颈内动脉给药比静脉给药合理,疗效好。
- 种衍军邵启节张志强吕志新王保平
- 关键词:脑栓塞尿激酶溶栓疗法
-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临床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痉挛9例及面肌痉挛33,例完全缓解者分别为6例及31例,明显缓解者分别为3例及2例,所有病例均有效,总有效期分别为4~20周(平均14周)及16~34周(平均22周)。局部副反应轻微、短暂,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且操作简单。认为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该方法可作为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的新方法.
- 赵长地陈鹤秀聂振明刘学宽马志冲邵彤邵启节吕志新
- 关键词:肉毒毒素眼睑痉挛面肌痉挛
- 持续性脑脊液体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 1991年
- 为了探索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新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SAH造成颅内高压有脑疝倾向的病人,选择性地采用脑室插管持续性脑脊液体外引流共32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 种衍军刘学宽吕志新邵启节于筠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引流颅内高压持续性氧合血红蛋白
- 106例颅底肿瘤并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报告了106例颅底肿瘤并三叉神经痛。其中胆脂瘤83例,三叉神经鞘瘤11例,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纤维瘤3例,脑干胶质瘤、听神经瘤各2例。桥小脑角胆脂瘤多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或唯一症状,其它多表现为非典型三叉神经痛。分析了不同肿瘤诊断和手术要点,总结了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经验。
- 邵彤刘学宽吕志新种衍军倪福运刘国伟程启龙赵长地岳增为
- 关键词:颅底肿瘤三叉神经痛脑肿瘤
- 经耳后枕下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
- 1991年
- 1980~1990年,我们采用耳后枕下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患者2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6~82岁。初次手术在本院8例,外院12例;首次术后复发时间为20天至6个月;
- 程启龙段德义刘学宽种衍军吕志新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复发手术
- 围套式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 1992年
- 面肌痉挛为常见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一侧面肌反复发作性,不随意的抽搐。迄今对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也莫衷一是。我们自1986年7月至1991年9月,术前诊断为原发性面肌痉挛的92例,采取耳后小切口入路,应用涤纶片围套式神经血管减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 种衍军邵启节段德义张志强程启龙邵彤倪福运刘学宽吕志新
- 关键词:面肌痉挛外科手术
- 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8
- 1994年
- 本文报告自1984年1月至1993年4月,对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者1100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行桥小脑角探查术。据术中发现不同病因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本组死亡2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9.5%。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并发症和副反应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刘学宽邵彤种衍军聂振明程启龙段德义刘国伟邵启节赵长地朱广庭秦德慈张志张吕志新倪福运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局麻显微血管减压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