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婕 作品数:8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遵义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淫羊藿苷在肿瘤细胞抑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5年 中草药相比较于化学疗法治疗肿瘤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的不良反应小,而且价格也比化疗药物便宜。淫羊藿苷是从淫羊藿属植物茎叶中提取的总黄酮的有效成分,国内外有关于它的抗瘤报告非常多,确实也发现其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功效,但大多还停留在体外实验阶段。淫羊藿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瘤药物具有广远的应用前景,所以还期待更多的体内和临床实验的开展。 王雨 李亦婕 王越 刘昕 李萍关键词:淫羊藿苷 肿瘤抑制 正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证实,正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 B)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的作用,但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浓度Na B对SACC细胞株ACC-M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探索Na B作用ACC-M细胞的最佳浓度并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Na B对ACC-M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5组浓度药物作用后ACC-M细胞中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Na B 0.625、1.25、2.5、5及10 mmol/L的5组均能抑制ACC-M细胞增殖且呈明显浓度依赖性(P<0.05)。5组浓度Na B均可抑制ACC-M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同时能降低ACC-M细胞HMGB1、TLR4 m 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蛋白表达的降低与HMGB1的抑制呈正相关(r=0.810,P<0.05)。结论:Na B可抑制ACC-M细胞增殖,显著降低ACC-M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时降低HMGB1、TLR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且2者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提示Na B可能是通过下调HMGB1、TLR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来实现对ACC-M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 刘昕 吴娟娟 李萍 王越 李亦婕 王雨 魏丹 宋琦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 正丁酸钠 高迁移率蛋白-1 TOLL样受体-4 迁移 淫羊藿苷对腺样囊性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1探讨淫羊藿苷体外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M)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及作用于SACC-M后相关细胞因子Bcl-2、Bax的表达变化。方法:1以不同浓度(0μg/m L、6.25μg/m L、12.5μg/m L、25μg/m L、50μg/m L、100μg/m L、200μg/m L、400μg/m L、800μg/m L)的淫羊藿苷分别作用于SACC-M(24 h、48 h、72 h),选择淫羊藿苷对高转移SACC-M细胞株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通过形态学观察淫羊藿苷对SACC-M细胞形态的改变。2正常对照组中加入同种剂量的药物溶剂,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处理高转移SACC-M细胞株,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0μg/m L)相比较,淫羊藿苷在不同浓度(50、100、200、400、800μg/m L)对SACC-M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在同一药物浓度下,从50μg/m L浓度开始,与同浓度24 h淫羊藿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了800μg/m L浓度时已经没有时间依赖性(P>0.05)。当用(50、100、200、400μg/m L)作用于细胞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显示ACC-M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2淫羊藿苷能呈浓度依赖性下调ACC-M中Bcl-2同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结论:体外淫羊藿苷可以抑制ACC-M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王雨 李萍 李亦婕 刘昕 王越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 淫羊藿苷 BCL-2 BAX 病案教学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病案教学的效果。方法:择2010级、2011级口腔专业学生为试点班1、试点班2,对照班为2009级学生,实验课分别进行病案教学和传统教学,比较各组实验成绩,并进行认可度问卷调查。结果:试点班1、试点班2的实验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问卷调查满意度高。结论:病案教学适宜应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都得以增强。 李亦婕 王雨 刘昕 王越 魏丹 李萍 葛颂 宋琦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 病案教学 实验教学 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多种相关因子的分泌代谢动态紊乱,并受到基因及产物的调控。涎腺的腺样囊性癌(ACC)是口腔颌面部中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行为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探讨侵袭转移相关因子与ACC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刘焕霞 李萍 冯亚平 吴娟娟 王雨 李亦婕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黏附分子 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桥梁学科,实验课是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与传统切片相比,数字化切片具有易于保存、便于检索等优势。将数字化切片应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能够增... 王越 刘昕 吴娟娟 李亦婕 王雨 魏丹 宋琦 葛颂 李萍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教学 文献传递 正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正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侵袭、迁移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探索正丁酸钠作用ACC-2细胞的最佳浓度,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正丁酸钠对ACC-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5组浓度药物作用后ACC-2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LR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625、1.250、2.500、5.000、10.000 mmol/L 5组浓度的正丁酸钠均能抑制ACC-2细胞增殖(P<0.05)且呈明显浓度依赖性;5组浓度正丁酸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0、5.000、10.000mmol/L浓度正丁酸钠可以抑制ACC-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同时降低ACC-2细胞HMGB1、TLR4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蛋白表达的降低与HMGB1的抑制呈正相关(r=0.810,P<0.05)。结论正丁酸钠能够抑制ACC-2细胞增殖,浓度较高时可以抑制ACC-2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降低HMGB1、TLR4的mRNA与蛋白表达,提示NaB对ACC-2迁移能力抑制可能通过下调HMGB1、TLR4的mRNA及蛋白表达来实现。 王越 吴娟娟 刘昕 李亦婕 王雨 魏丹 宋琦 李萍关键词:正丁酸钠 高迁移率蛋白-1 TOLL样受体-4 迁移 互助式教学方法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互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遵义医学院2009级~2011级口腔医学专业2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0级61名学生设为实验一组、2011级80名学生设为实验二组,采用互助式教学方法;将2009级67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比较3组学生理论课、实验课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互助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 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学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论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互助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刘昕 王越 吴娟娟 李亦婕 王雨 魏丹 葛颂 李萍 宋琦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教学 口腔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