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沙

作品数:2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骨折
  • 6篇伤科
  • 6篇小儿
  • 5篇泡腾颗粒
  • 3篇伤科方
  • 3篇中药
  • 3篇疗效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炎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事件
  • 2篇提取罐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疗效
  • 2篇疾病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2篇闭合性
  • 2篇闭合性骨折
  • 2篇HPLC法

机构

  • 25篇四川省骨科医...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25篇杨沙
  • 23篇尹小娟
  • 23篇温慧敏
  • 10篇冯光富
  • 6篇张忠
  • 3篇林禹
  • 2篇王英
  • 2篇陈星宇
  • 1篇曾南
  • 1篇叶家军
  • 1篇毕梦娜
  • 1篇季欧
  • 1篇陈运久
  • 1篇刘中军

传媒

  • 3篇现代中药研究...
  • 3篇西部医学
  • 2篇中成药
  • 2篇四川中医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7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伤科方配方颗粒、泡腾颗粒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小儿伤科方配方颗粒、泡腾颗粒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和亚慢性毒性作用,评价其用药安全性,为小儿伤科方配方颗粒、泡腾颗粒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以SPF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分3次灌胃,测定小儿伤科泡腾、配方颗粒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SPF型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天,分别于第1天、7天、14天、21天、28天称重,给药结束后对各剂量组小鼠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同时采集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称重,计算各器官的脏器系数,同时制作相应器官的石蜡切片,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在最大给药量(90.0g/kg,以生药量计)下未表现出任何毒性反应,解剖也未发现明显可见的病理变化。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小鼠的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小鼠相比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各器官组织均未出现异常病理变化。结论:小儿伤科方配方颗粒、泡腾颗粒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用药也不会产生亚慢性毒性作用,具有很高的用药安全性,可在中药临床上推广应用。
温慧敏尹小娟杨沙陈诗韵冯光富张忠
关键词:泡腾颗粒
茵栀黄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茵栀黄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汤加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DBIL、PC-Ⅲ、Col-Ⅳ、LN、HA、IgM、Ig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且安全性性好。
尹小娟冯光富温慧敏杨沙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
HPLC法测定恩施州产千层塔中石杉碱甲的含量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千层塔药材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千层塔中石杉碱甲进行测定。结果:石杉碱甲对照品在0.0203~0.4028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3),加样回收率为99.93%(RSD=2.3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对照品石杉碱甲出峰早,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可作为千层塔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测定方法。
温慧敏杨昭武苟寒阳尹小娟刘中均杨沙林禹李儒杰
关键词:千层塔石杉碱甲
清热解毒汤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考察清热解毒汤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汤,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创口感染率、炎性因子(CRP、TNF-α、IL-6、PCT)、疼痛评分、OD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口感染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疼痛评分、OD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汤可安全有效地改善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预防创口感染。
杨沙尹小娟温慧敏冯光富汪蕾李儒杰
关键词:清热解毒汤下肢开放性骨折
HPLC法同时测定美洲大蠊中尿嘧啶与肌苷的含量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药材中尿嘧啶与肌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尿嘧啶与肌苷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色谱柱选用waters sunfire TM C18柱(4.6×250 mm;5μm),以3%甲醇溶液(含0.07%醋酸)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流速为0.6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结果尿嘧啶对照品在0.020 3-0.202 8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6),加样回收率为99.90%(RSD=2.61%,n=6);肌苷对照品在0.103 76^-1.037 6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9),加样回收率为99.94%(RSD=2.25%,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可作为美洲大蠊中尿嘧啶与肌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温慧敏尹小娟刘中均杨沙林禹李儒杰
关键词:美洲大蠊尿嘧啶肌苷
枇杷叶总三萜酸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优选提取和分离枇杷叶中总三萜酸的工艺。方法以枇杷叶总三萜酸含量为控制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洗脱剂组成等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75℃,提取次数2次,溶剂(80%乙醇)用量4倍,洗脱剂选择60%乙醇及90%乙醇。结论该工艺提取分离效率高、推广性强,适用于枇杷叶中总三萜酸的提取分离过程。
尹小娟冯光富温慧敏杨沙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厄达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对厄达替尼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厄达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挖掘FAERS数据库2019年第2季度—2022年第2季度的厄达替尼的药品不良事件数据,并采用报告比值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挖掘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以厄达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时间报告593例。其中男性所占比例(50.08%)高于女性所占比例(35.08%)。年龄多集中在46~80岁。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77.07%)。将无效信号排除后,共得到药品不良事件信号71个,依据MedDRA对该71个信号的首选术语(PT)进行分类,共涉及到16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胃肠紊乱疾病、社会环境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结论厄达替尼常见的药品不良事件与说明书记载的无较大差异,具有一致性,但涉及到的SOC分类与说明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杨芝芳尹小娟杨沙刘佩寇楠何亚楠李惠敏李凤超温慧敏
关键词:数据挖掘
基于FAERS数据库对阿基仑赛ADE信号的挖掘与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阿基仑赛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挖掘FAERS数据库2018年1月—2023年9月阿基仑赛的不良事件数据,并使用报告比值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法对其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风险信号监测。结果共收集到以阿基仑赛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2352例,共挖掘出331个首选术语(PT)。通过整理重复PT,阈值筛选最终生成182个PT,相关报告数共3686份。对182个信号的PT进行分类,共涉及到19个SOC,按照PT报告数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社会环境、各类检查及血管与淋巴管疾病,阿基仑赛发生最频繁的不良事件主要为神经毒性、热病及疾病进展等;按照信号强度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各类检查、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与抗原受体T细胞(CAR-T)相关性脑病综合征与神经毒性关联性强,与说明书基本一致,验证了本研究的可靠性。结论阿基仑赛常见不良事件信号与说明书记载的无较大差异,具有一致性,但用药过程中还需警惕说明书中未提及的不良事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杨芝芳李惠敏李凤超杨沙寇楠尹小娟何亚楠温慧敏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
小儿伤科方泡腾颗粒和配方颗粒对闭合性骨折大鼠的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小儿伤科方泡腾颗粒和配方颗粒对闭合性骨折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骨折模型组、传统汤液组、泡腾颗粒组以及配方颗粒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闭合性骨折大鼠模型,传统汤液组、泡腾颗粒组以及配方颗粒组均给予小儿伤科方按生药量计算10 g/kg灌胃,正常组及骨折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0 d后检测各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磷酸酶(ALP)、D-二聚体、血清钙、血清磷浓度,根据抗折力实验以及影像学结果判定愈合组织抗折强度和X线片评分,并对骨折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与骨折模型组比较,传统汤液组、泡腾颗粒组和配方颗粒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VEGF、ALP、D-二聚体、血清磷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钙浓度、骨折愈合抗折强度及X线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3用药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模型组骨折部位可见明显的组织分离,小儿伤科方治疗后骨折部位出现新生的骨小梁,可见较成熟的骨组织,并且局部形成骨连接。结论小儿伤科方泡腾颗粒和配方颗粒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小梁、骨组织的生长,从而调节骨组织修复及再生,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温慧敏尹小娟杨沙陈诗韵冯光富曾南张忠庞超平
关键词:血液黏度
小儿伤科方与小儿伤科颗粒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依从性的影响对比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使用小儿伤科方与小儿伤科颗粒的依从性,旨在优化后续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小儿伤科方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儿伤科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评估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5 d及治疗1个月时的疼痛程度,治疗1个月时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采用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3 d、15 d及1个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时的骨痂X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小儿伤科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使用小儿伤科颗粒治疗的依从性更好,更利于提高治疗整体疗效、促进患儿骨折愈合,且服用颗粒制剂的不良反应少,更为安全可靠。
杨沙尹小娟温慧敏冯光富汪蕾李儒杰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疼痛关节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