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蕾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学
  • 3篇学科
  • 3篇课程
  • 3篇课堂
  • 3篇课堂教学
  • 3篇讲授
  • 2篇知识
  • 2篇师专
  • 2篇教育
  • 2篇教师
  • 2篇教师专业
  • 2篇教学改进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动词
  • 1篇行为动词
  • 1篇选课
  • 1篇学科能力
  • 1篇学理
  • 1篇学生思维
  • 1篇学问

机构

  • 11篇北京教育科学...
  • 1篇中关村第一小...

作者

  • 11篇李晓蕾
  • 4篇贾美华
  • 2篇顾瑾玉
  • 1篇商红领
  • 1篇彭香
  • 1篇孟献军
  • 1篇王彤彦
  • 1篇贾福录
  • 1篇荆林海
  • 1篇贾欣
  • 1篇金利
  • 1篇黄冬芳
  • 1篇何光峰
  • 1篇李伏刚
  • 1篇夏宇
  • 1篇康杰
  • 1篇秦晓文
  • 1篇李英杰
  • 1篇张玉峰
  • 1篇李青霞

传媒

  • 2篇课程.教材....
  • 2篇教育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教师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小学管理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学认识论关于“知识价值与建构路径”观点的合理性被引量:1
2017年
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时代要求,知识学习仍然有其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对于复杂知识结构的清晰把握。知识的符号化本质决定了:惟有促使学生掌握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够令学生达致对知识的深刻领悟及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教师的言语讲授,正是引导学生思维脱离具体依赖、走向主动抽象的关键因素,并能够简化知识的抽象层级,减轻学生认知负担。同时,在学生安静聆听的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十分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李晓蕾
关键词:教学认识论知识学习
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点?--北京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研究报告(2015)被引量:15
2016年
为有效解决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与学的问题,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项目组聚焦核心素养在学科层面的五大领域(阅读、数学、科学、技术、问题解决),开展教学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研究的前测数据,梳理出北京市中小学生在五大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教学因素进行了诊断分析,提出了实践取向的改进策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项目组顾瑾玉黄冬芳贾福录贾美华贾欣金利荆林海康杰李伏刚李晓蕾李青霞李英杰孟献军彭香乔文军秦晓文王彤彦吴洋夏宇张玉峰
关键词:数学素养
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0
2019年
技术进步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具手段和思考问题的全新视角,也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点、思路与启示。过去八年间,以"关注证据、强调实证"为思路,构建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五大领域的教学实验研究,促进了证据与教研的深度融合;为客观诊断教学问题、评估教学质量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了对学生发展需求和发展水平的有据评定;切实指向了问题解决与行动改善;有力提升了教师的课程理解与专业发展。
贾美华李晓蕾
关键词:教学改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生 融合资源——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的实践探索
2015年
道德与公益、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国际理解、一年级融合课程、六年级毕业课程……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面临着“对课程进行深度整合、全面规划与系统设计,以使之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挑战之时,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已通过颇具特色的课程统整,建构起丰富多彩的“6-2—6”课程模型,不但高度凸显出儿童立场,还深度融合各种资源。
李晓蕾
关键词:资源融合自主选课核心价值理念
基于学科能力标准的教学指南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切实获得能力的发展,弥补现行课程标准未对学科核心能力标准进行明确系统设计的缺失,本研究尝试从理论层面对"学科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据此研制、构建适合北京地区教学实际的学科能力标准体系,并给予具体的教学建议与案例指导,最终形成了集内容标准、能力水平和教学建议于一体的纲领性文本。接着探索各类教学标准之间的对接与融合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学科能力标准开展成规模的实证研究,并以学科能力模型为基础,开展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教学改进实验研究。
贾美华顾瑾玉李晓蕾
关键词:教学指南
讲授法批判的再批判——对于“生成性教学”误区的反思被引量:7
2017年
"生成性教学"思潮反对预设性思维主导下的灌输式教学,其以杜威、皮亚杰的理论为依据,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教学中占主导的讲授法,倡导合作探究、师生对话。就文本分析而言,杜威、皮亚杰的思想和"生成性教学"的观点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而历史地看,教学论和心理学界均对讲授法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以推翻"讲授=灌输"的传统认知。并且,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在应用讲授法时,师生之间其实同样在进行着一种特殊的"对话"。
李晓蕾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讲授法师生对话
“双减”背景下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改进——基于204节录像课的分析
2024年
运用“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系统”,对北京市26个学科的204节中小学录像课进行分析诊断,指出现阶段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教学目标关注高阶思维不够,可操作性不够,没有完全指向学习结果;教学任务的挑战性不够,教学问题的设计在体现思维的逻辑性方面有待提升;师生互动存在较多问题,教师讲授、提问以及学生被动发言仍为主要方式,给予学生的等待时间严重不足,对学生的发言更关注正确答案。说明对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仍是教学中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三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贾美华何光峰李晓蕾
关键词:教学诊断教学改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数据被引量:24
2020年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中、小、幼各学段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结果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实施现状还是资源保障层面,都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指导原则、课标修订、教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把握正确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李晓蕾
改革开放40年课程标准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8
2018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成果丰硕、发展迅速。课标的研制与推行,坚定了"学生主体"这一基本价值立场,释放了教师教学的专业自主权,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概念深入人心。在研究者面向实践自觉展开的一系列反思总结与思想交锋中,人们对课标的观察视角与研究内容不断深化扩展,对课标的认识解读逐渐深入到科学理性层次,并丰富了对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带动了我国教育教学和教育价值观的持续进步。
李晓蕾
关键词:课程标准行为动词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关于促进学生思维的讨论被引量:26
2022年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学校、教师向课堂教学要效率,通过高效、低耗的精细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高涨需求。教学改革应从当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阻碍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功效的要素着手,首先要以知识结构为抓手,助力学生形成完整、通畅、系统化的思维路径;其次应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设计富有思维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自觉的概括抽象掌握知识体系,重构解决问题的经验与策略;再次要适时通过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在“静听下的思考”中经历积极的言语思维建构过程;最后,则是要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与教学对思维的发展发挥同向功效。
李晓蕾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讲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