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玲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可持续发展——西部贫困地区脱贫的必然选择被引量:3
- 2001年
-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要求人类的发展必须保持在地球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绝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含义是以提高全体人民的能力为主旨,而特别关注那些迄今为止缺乏这种能力的人群。西部贫困地区特殊的地域特征,特殊的资源环境,特殊的人口状况,特殊的建设任务,决定了扶贫脱困工作必须始终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只能走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依靠科学技术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依靠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 刘爱玲宋子良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脱贫西部贫困地区教育
-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基于1936年至2006年的文献统计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对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揭示了该学科知识增长的两大特征: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呈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的交替发展态势;分支学科不断衍生、交叉融合,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学科结构体系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 刘爱玲史艳艳
- 关键词:近现代知识增长
- 晚清社会变迁与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特征
- 2006年
- 文章基于晚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因素入手,分析了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认为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紧密联系,具有明显的被动次生特征。
- 刘爱玲李强
- 关键词:晚清社会
- 美、英、日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课程设置及特点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以美国哈佛大学和匹兹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为例,介绍了世界著名高校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概况,总结了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共性与个性,对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生教育正规化、国际化、品牌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刘爱玲李鑫陶柯霏
- 关键词:课程设置
- 造就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被引量:4
- 2003年
- 进入21世纪,伴随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作为衡量和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基于对社会文化氛围的相关阐述,客观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对创新的束缚,指出了如何在我国建立有利于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
- 刘捷刘爱玲
- 关键词:社会文化氛围传统文化
- 架起沟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桥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2011年
- 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科学技术史教育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结合的最佳桥梁,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 刘爱玲
- 关键词:人文素质
-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
- 2007年
- 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由于人们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化了人和自然的对立,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因此迫切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 周巍刘爱玲
- 关键词: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 对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课程正规化建设的思考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客观地阐述了国内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概况、优势、特色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加强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课程正规化、品牌化建设的构想。
- 刘爱玲李鑫
- 关键词: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课程建设
-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学科兴趣中心的转移——基于1936年至2006年的文献统计
- 2010年
- 文章对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学科兴趣中心转移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中国地质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变迁的趋势:学科体系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总趋势上与世界地质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具有趋同性。
- 刘爱玲史艳艳陶柯霏
- 从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看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再探被引量:7
- 2002年
- 半个世纪以来 ,李约瑟博士提出的难题 ,引起了我国学者的热烈讨论。本文仅从中国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行再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是封建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 ,其特征是高度集权、封闭禁锢、以人治代替法制 ,这种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内向的、稳定的、隔绝的文化机制。因此 ,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 刘爱玲张冀满
- 关键词:社会文化价值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