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尧
- 作品数:37 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环氧化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喉癌组织及34例癌旁组织中COX-2和VEGF表达,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COX-2和VEGF在喉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8%和70.77%,均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且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COX-2表达与T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VEGF表达则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COX-2和VEGF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和VEGF在喉癌组织表达异常增高,其在喉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且两指标的表达与喉癌不良预后有关。
- 陈祖尧余玲粱灼萍刘文军黎万荣覃纲
- 关键词: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改良乳突根治术中耳甲腔成形术式的改良及其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改良乳突根治术中耳甲腔成形术式的改良及其联合乳突封闭的疗效。方法将38例接受改良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Ⅲ型的中耳胆脂瘤患者分为2组,改良组20例术中进行耳甲腔成形改良术式联合乳突封闭术,对照组18例术中采用经典耳甲腔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术后6个月听力水平、术后与术前外耳道直径比、乳突术腔与外耳道口直径比等指标。结果改良组干耳时间为8.5±2.93周,对照组干耳时间为14.9±6.4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与术前外耳道口直径比为1.22±0.21,对照组为1.8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6个月听力提高14.1±5.67 dB,对照组为14.1±6.61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乳突术腔体积为2.22±0.32 ml,对照组为3.55±0.32 ml,后者大于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乳突术腔与外耳道口直径比为2.26±0.35,对照组为2.36±0.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乳突根治术中采用改良耳甲腔成形术联合乳突封闭能有效缩小乳突术腔,缩短术后干耳时间,且能最大程度保留外耳道口直径接近正常值。
- 陈祖尧江青山唐洪波
- 关键词:改良乳突根治术
- TNF-α、MMP-9在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过程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鼻息肉组织中TNF-α、MMP-9的表达和意义,探讨两者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以进一步阐述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发病机制和重要意义。方法:实验组为取自于30例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时切...
- 陈祖尧
- 关键词:鼻息肉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9嗜酸性粒细胞
- 文献传递
- 尼美舒利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祼鼠移植瘤CD44和MMP-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喉鳞状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人喉鳞癌Hep-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尼美舒利处理裸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OX-2、CD44和MMP-7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OX-2、CD44和MMP-7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肿瘤体积增长较对照组缓慢,体积抑瘤率为63.36%,重量抑瘤率达51.81%,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裸鼠体重增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OX-2、CD44和MMP-7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尼美舒利可有效抑制人喉鳞癌细胞系Hep-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CD44及MMP-7表达有关。
- 覃纲刘文军梁灼萍陈祖尧余玲黎万荣
- 关键词: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7
- 喉癌中血管生成素-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喉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喉癌及34例癌旁喉黏膜组织中Ang-2和MMP-7的表达,分析Ang-2和MMP-7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中Ang-2和MMP-7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喉黏膜组织(均P<0.05),且Ang-2表达与肿瘤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MMP-7表达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而二者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程、吸烟、饮酒、病理分化程度及临床分型无关(均P>0.05)。喉癌组织中Ang-2和MMP-7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ng-2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无瘤生存率未见明显关系(P>0.05);MMP-7表达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未见明显关系(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ng-2和MMP-7阳性表达为喉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Ang-2和MMP-7的高表达,两者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喉癌生物学行为、评估预后的客观指标。
- 覃纲刘文军余玲梁灼萍陈祖尧黎万荣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基质金属蛋白酶-7喉肿瘤鳞状细胞
- TNF-α、MMP-9在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过程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鼻息肉组织中TNF-α、MMP-9的表达和意义,并探讨两者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鼻息肉组织及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TNF-α、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
- 陈祖尧余玲刘文军梁灼萍黎万荣覃纲
- 病例引导结合互动模式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病例引导结合互动模式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理论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病例引导结合互动模式教学法进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理论考试分析其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从业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病例引导结合互动模式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率,并提高其从事该专科的职业兴趣,是一种值得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理论教学中推广的教学法。
- 陈祖尧官印江青山唐洪波许明刘利军周芝芳
-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互动模式教学改革
- 变应性鼻炎模型中上下呼吸道气道重塑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模型中鼻黏膜及肺组织中气道重塑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上下呼吸道一致性的气道重塑病理过程。方法 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R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AR模型建立后,通过ELISA法检测鼻黏膜、肺组织匀浆及血液标本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AR模型组鼻黏膜及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AR模型组肺组织中未出现明显的气道重塑病理改变。AR模型组鼻黏膜及肺组织中TGF-β1、IL-4、IL-13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其在血液中表达水平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黏膜与肺组织中TGF-β1、IL-4、IL-13表达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模型中鼻黏膜及肺组织中气道重塑相关细胞因子TGF-β1、IL-4、IL-13表达明显增高,且鼻黏膜及肺组织中具有一致性的表达,上下呼吸道可能具有类似的细胞因子发病机制。
- 陈祖尧许明江青山廖剑绚唐洪波
-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气道重塑
- 胸部外伤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胸外科收治胸部外伤并急性呼吸衰竭(ARDS)67例患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等因素的分析,讨论如何防治胸部外伤后ARDS的发生,提高胸部外伤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67例患者中,61例患者是由于胸部外伤本身所致连枷胸、肺广泛挫裂伤、血气胸、休克等严重损失并发ARDS,6例是由于不正确胸部外固定、未有效排痰、输液过多等医源性因素所致,60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胸部外伤的严重程度是并发ARDS的最重要因素,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或避免ARDS的发生。
- 任守阳陈祖尧李雪飞黄健
- 关键词:胸部外伤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 哮喘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同时患有变应性鼻炎(AR)和哮喘的患者下呼吸变态反应性炎症对鼻腔黏膜功能的影响,以探讨上下呼吸道炎症一致性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患者分为AR组、AR合并哮喘组和正常鼻黏膜组;利用糖精实验检测患者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pH试纸检测患者鼻黏膜pH值,采用前鼻主动测压法测量鼻腔总阻力,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含量。结果:AR组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平均为13.40mm/min,AR合并哮喘组为15.51mm/min,正常鼻黏膜组为8.03mm/min,三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AR组鼻黏膜pH值平均为6.39,AR合并哮喘组为6.36,正常鼻黏膜组为6.67,AR组和AR合并哮喘组鼻黏膜pH值与正常鼻黏膜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但AR组和AR合并哮喘组相比无明显差异;AR组鼻腔总阻力值平均为0.579Pa/(cm3·s),AR合并哮喘组为0.590Pa/(cm3·s),正常鼻黏膜组为0.424Pa/(cm3·s),AR组和AR合并哮喘组鼻腔总阻力值与正常鼻黏膜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但AR组和AR合并哮喘组相比无明显差异;AR组鼻腔灌洗液中ECP的含量平均为27.98μg/L,AR合并哮喘组为35.74μg/L,正常鼻黏膜组为4.92μg/L,三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AR患者合并哮喘时,哮喘的反复发病对鼻黏膜的纤毛传输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哮喘促进AR在发病过程中降低鼻黏膜纤毛的功能,同时也促进了AR患者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加重和促进了AR的发病。
- 廖剑绚陈祖尧
- 关键词:哮喘鼻黏膜嗜酸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