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彬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肠癌
  • 4篇直肠肿瘤
  • 4篇肿瘤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结直肠肿瘤
  • 4篇肠肿瘤
  • 3篇细胞
  • 2篇代谢
  • 2篇预后
  • 2篇腹腔
  • 1篇蛋白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营养管
  • 1篇营养管理
  • 1篇增殖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郑晓彬
  • 4篇兰平
  • 3篇邹一丰
  • 3篇林绪涛
  • 3篇范德军
  • 3篇周驰
  • 2篇吴小剑
  • 2篇何晓生
  • 1篇吴现瑞
  • 1篇阮蕾
  • 1篇陈曦
  • 1篇杨峥
  • 1篇康亮
  • 1篇练磊
  • 1篇何小文
  • 1篇陈秀婷

传媒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肿瘤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争议与难点被引量:6
2017年
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改进,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远期疗效也逐渐得到认可,最新指南逐渐推荐腹腔镜技术代替开腹技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习曲线长、技术难度大,仍存在诸多操作性问题,加之越来越清晰的"膜解剖理念"的出现,有必要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争议与难点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兰平郑晓彬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白介素36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生存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白介素36α(IL-36α)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9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IL-36α的表达情况,根据IL-36α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在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3%、77.2%和66.3%、65.3%(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36α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均P <0.05).结论 IL-36α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相关,并且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林绪涛范德军邹一丰何晓生郑晓彬刘炫辉兰平
关键词:预后
siRNA-Ambra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Ambra1对结直肠癌SW480和HCT1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靶向Ambra1基因的siRNA转染至结直肠癌SW480和HCT15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br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实验检测siRNA-Ambra1对结直肠癌SW480和HCT15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siRNA-Ambra1对SW480和HCT1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NAAmbra1对SW480和HCT15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N-cadherin、E-cadherin和Viment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siRNA-Ambra1可抑制SW480和HCT15细胞中Ambr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值均<0.05),促进SW480和HCT15细胞的克隆形成、增殖、迁移和侵袭(P值均<0.05)。siRNA-Ambra1可上调SW480和HCT15细胞中EMT相关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下调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上调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ERK1/2(phosphorylated 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结论:沉默Ambra1基因可通过EMT及ERK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SW480和HCT1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成海春董功航郑晓彬刘华山周驰胡拓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细胞运动肿瘤浸润
G蛋白耦联受体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1(GPR3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2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GPR3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根据结直肠癌组织平均吸光度值分界值,将患者分为GPR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GP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平均吸光度值(0.063±0.014)比(0.045±0.020),P=0.000]。以0.051的平均吸光度值为分界值将全组患者分为GPR31低表达组197例和高表达组124例。高表达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2.1%(15/124)比4.1%(8/197),P=0.007]。GPR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和59.7%,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2%和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癌胚抗原异常、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GPR31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GP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邹一丰林绪涛范德军陈秀婷杨峥郑晓彬刘炫辉吴小剑兰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合并自发性腹腔脓肿的克罗恩病患者需早期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合并自发性腹腔脓肿的克罗恩病患者需早期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克罗恩病合并自发性腹腔脓肿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需行早期手术干预(脓肿发生后60 d内接受的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94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24例;诊断克罗恩病时的年龄平均28.4岁;自发性腹腔脓肿发生的年龄平均30.4岁,腹腔脓肿平均病程为3年,其中回结肠型(L3)占81.9%(77/94),单发脓肿占76.6%(72/94)。有33例(35.1%)既往接受过腹部手术;52例(55.3%)合并肠狭窄;71例(75.5%)合并肠瘘。克罗恩病合并自发性腹腔脓肿后60 d内,有44例(46.8%)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有腹部手术史(OR=3.23,95%CI:1.12 ~ 9.31,P = 0.030)、合并肠狭窄(OR = 3.52,95%CI:1.26 ~ 9.85,P = 0.017)和合并肠瘘(OR = 4.31,95%CI:1.25 ~ 14.80,P = 0.020)为早期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OR= 0.18,95%CI:0.05 ~ 0.62,P = 0.007)则为早期手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合并自发性腹腔脓肿的克罗恩病患者如果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合并肠狭窄或肠瘘,则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而使用肠内营养可降低早期手术干预的风险。
何晓生郑晓彬练磊周驰何小文吴小剑兰平
关键词:克罗恩病外科干预
CCL21对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CL21对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CCL21高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应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CCL21低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与迁移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及成球实验等一系列体外实验,探讨CCL2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干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证实,CCL21慢病毒感染和小干扰RNA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可分别上调和下调结直肠癌细胞中CCL21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发现,CCL21高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与迁移能力都较CCL21低表达的细胞明显降低,划痕愈合实验也发现,CCL21高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速度较慢;另外,CCL2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在成球速度及成球密度方面均低于CCL21低表达的细胞系。结论CCL21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减弱肿瘤细胞的干细胞表型。
戎煜明陈曦范德军林绪涛郑晓彬周驰胡拓邹一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CCL21
taTME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临床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尤为明显,其中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40%~60%[1-3]。在直肠癌患者中,基础代谢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能量需求增加,机体呈相对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更严重的是,直肠癌患者往往伴有肠梗阻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这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的正常摄入和吸收,因此直肠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风险,且易出现营养不良。此外,目前临床上治疗直肠癌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术前化疗耐受性,削弱治疗效果,延缓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4]。
阮蕾刘华山曾子威郑晓彬康亮
关键词:直肠癌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高代谢术前化疗基础代谢
炎症性肠病合并肠腔狭窄的内镜治疗被引量:8
2018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性疾病,根据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可将其主要分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炎症性肠病以患病率、致残率和癌变风险高,治愈率和发病年龄低为特征,其常见并发症包括肠瘘、腹腔脓肿和肠腔狭窄等,其中肠腔狭窄常见于克罗恩病患者.报道显示,病程超过10年的克罗恩病患者中合并肠腔狭窄的比例超过30%[1],且狭窄最常位于回盲部及手术吻合口 [2].按发生机制来分,良性狭窄可以分为炎性、纤维性及混合性狭窄3种类型.炎性狭窄是由于肠壁充血水肿和肠壁增厚所导致,应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多可缓解;而纤维性狭窄是慢性炎症反应长期反复刺激导致肠壁纤维化形成[3],由于缺乏确切的抗肠壁纤维化药物,合并肠腔纤维性狭窄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既往因高手术率而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4].近年来,内镜作为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肠腔狭窄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主要的内镜治疗手段包括内镜下球囊扩张(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EBD),内镜下小针刀狭窄切开(endoscopic stricturotomy with needleknife,NKSt)以及支架置入等.手术及内镜治疗炎症性肠病相关肠腔狭窄各有千秋,两者的优劣性总结见表1[5].
吴现瑞郑晓彬沈博
关键词:肠病肠壁内镜肠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