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忠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晚期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BPH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的BPH患者前列腺组织标本,将其分为单纯BPH组和BPH伴慢性组织炎症组。HE染色法检测患者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GB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分布;分析BPH患者前列腺组织HMGB1的表达与组织炎症、前列腺体积、患者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等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BPH患者中52.5%(21例)伴有慢性组织炎症。与单纯BPH组相比,BPH伴慢性组织炎症组前列腺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HMGB1主要表达于前列腺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单纯BPH组的前列腺组织中HMGB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BPH伴慢性组织炎症组HMGB1则可分布于胞核和胞浆。与单纯BPH组相比,BPH伴组织炎症组前列腺体积、患者年龄、血清PSA浓度和IP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前列腺组织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P<0.05);BPH患者前列腺组织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血清PSA浓度和IP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晚期炎症因子HMGB1可能参与了BPH的发生过程。
- 赵瑞宁王建忠柳良仁魏强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高迁移率族蛋白B-1炎症因子炎症反应
- 不同大小仿膀胱生理牵张力对膀胱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索不同牵张力对膀胱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膀胱平滑肌细胞复合硅胶材料后对材料施加5%、10%、15%、20%及25%等不同大小的牵张力,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酶标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在牵张力作用下膀胱平滑肌细胞呈现“收缩型”形态学改变,由无序的星形舒展状态向相对规则的纺锤状细胞形态迁移变化。CCK-8所测对照组吸光值度A为0.471±0.027,各牵张组分别增至1.320±0.094(5%组,P〈0.0001)、1.0014-0.029(10%组,P〈0.0001)、0.821±0.032(15%组,P〈0.0001)、0.6214-0.032(20%组,P=0.0004)及0.591±0.056(25%组,P=0.0268)。与对照组(29.35±0.55)%相比,细胞增殖指数增加到(55.55±1.05)%(5%组,P〈0.0001),(47.70±0.20)%(10%组,P〈0.0001),(35.40±2.10)%(15%组,P〈0.0001),与20%组的(34.85±0.55)%(P=0.1372)和25%组的(30.35±0.45)%(P=0.52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强度牵张力可以调节膀胱平滑肌细胞形态并促进细胞增殖活性,5%形变率的牵张力下细胞增殖帚活阱.
- Romel Wazir田野岳轩罗德毅邬韬王建忠王坤杰
- 关键词:膀胱形态学细胞增殖牵张力
- 双J管管壁结石形成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了解双J管管壁结石形成的基本情况,探讨分析双J管管壁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2~7月在我科因上尿路结石接受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共84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使用电脑体式显微镜观测双J管管壁结石形成情况,对临床资料与管壁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J管平均留置时间(17.0±6.0)d,67例(79.8%)双J管形成管壁石膜。石膜形成组较未形成石膜组更年轻〔(44.9±11.5)岁vs.(54.4±12.6)岁,P=0.004〕;尿蛋白阳性患者的管壁石膜形成率更高〔62/73(84.9%)vs.5/11(45.5%),P=0.002〕;尿路感染阳性者较阴性者石膜形成率高〔26/28(92.9%)vs.41/56(73.2%),P=0.035〕;血尿阳性者较阴性者石膜形成率高〔67/80(83.8%)vs.0/4,P=0.001〕。不同性别、双J管留置时间、血清钙、无机磷、尿酸、尿pH、结石类型之间石膜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5例双J管管壁结石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发现与原发结石成分完全一致。Logistic回归发现石膜形成与低龄和尿蛋白相关(P〈0.05),与血尿和尿路感染无关(P〉0.05)。结论影响管壁石垢形成的因素众多,尿蛋白阳性和低龄是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 曹祥明刘嘉铭廖邦华朱池海李虹罗德毅王建忠王坤杰
- 关键词:双J管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