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21世纪以来西方乔治·爱略特研究述评
- 2016年
- 乔治·爱略特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21世纪以来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与时俱进的新景象,总体来说新世纪西方学界对爱略特的研究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传记批评风采依旧﹑文论视野下的阐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跨学科和影响研究异军突起﹑诗歌研究奋起直追。笔者希望通过对新世纪以来西方爱略特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其规律和不足,为今后国内爱略特研究提供参考。
- 杜海霞
- 关键词:乔治·爱略特
- 爱略特小说中的编织艺术与共同体意识——兼析《米德尔马契》中“网”的意象
- 2016年
- 乔治·爱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充斥着大量有关"网"的意象,这一设计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它凝结了爱略特对艺术和共同体的深刻洞见。文章从"网"的意象入手,从服饰、生活、叙事三方面,探究爱略特对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认识。
- 杜海霞
- 关键词:爱略特
- 解构二元对立 建构社会乌托邦被引量:1
- 2008年
- 库切的代表作《耻》是一部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小说。文章将从解构主义文学理论来颠覆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即黑人与白人,男人与女人,人类与动物,粉碎西方文明中的白人中心主义,男人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揭示库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虑、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创建乌托邦的理想。
- 杜海霞
- 关键词:《耻》二元对立乌托邦
- 变革中的保守主义者—谈乔治·爱略特中后期小说中的社会理想
- 2015年
- 乔治·爱略特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以往的评论大多是从伦理﹑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其作品,而往往忽视了其中后期作品中的保守主义思想。乔治·爱略特对政治改革﹑妇女运动﹑民族身份问题十分关注。她意识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并秉承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在政治上主张渐进式改良,认同两性差异和女性的责任,回归家庭和民族文化之根,是一位稳重守成的保守主义者。
- 杜海霞
- 关键词:乔治·爱略特保守主义社会思想
- 乔治·爱略特早期风景书写的“英国性”建构
- 2016年
- 风景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中表现尤为突出,批评家大多从荷兰风俗画、罗斯金的绘画观以及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爱略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和以"同情"为核心的人文主义关怀,但是忽略了风景中的"英国性"编码,爱略特对英国风景的描写具有田园色彩,兼具秀丽美的特征,而对欧洲或异国的风景描写则显得"高冷",甚至还有贬义,同时小说中对法国的不断指涉也不可忽视。爱略特在早期作品中通过风景建构了一种保守、渐变的"英国性",这也是抒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尝试之一。
- 杜海霞
- 关键词:英国文学爱略特民族认同
- 欧美文学渗透下的外语教学
- 2015年
- 受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影响,外语教学日益功利化,特别是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外语应试大多引入了大部分欧文文学及衍生作品,使得欧美文学在外语教学中有了新的定位,特别是在外语阅读方面尤为明显。这使现有的外语教学方式和策略受到极大的冲击,也为新一轮的外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契机。
- 孙红果杜海霞
- 关键词:欧美文学外语教学
- 浅析库切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被引量:2
- 2013年
- 空间理论是近年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库切几部代表性作品进行了文本细读,从空间的权力统制、身体作为特殊的空间形态和叙事的空间化三方面论述库切在文学创作中的空间观,从而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对空间本质的探索,库切向欧洲文学普遍主义原则挑战,对传统欧洲文学叙述模式、小说观念和作者权威的颠覆实际上创造出了一种事实上的批判文学,并以文本的形式参与了改变霸权政治的行动,并且体现着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关怀。
- 杜海霞张娜
- 关键词:空间叙事空间观
- Grace in Disgrace——Analysis of salvation of David
- 2011年
- 库切的代表作《耻》一直得到了来自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以往的论文研究该作中《耻》的表现不同,本论文尝试揭示主人公通过救赎而表现出荣耀的一面。本文分为两方面:主人公对女儿的爱和自己对性的虚荣心的瓦解。
- 杜海霞郑艳丽
- 关键词:《耻》救赎
- 浅谈英美文学研究——评《英美文学研究》
- 2020年
- 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写照,也是不同民族相互了解、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英美两国在世界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化浪潮中有着重要地位,英美文学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于我国文化工作者而言,加强对英美文学的研究工作,不仅可以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还可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在新时代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 杜海霞
- 关键词:英美文学民族历史文化文化工作者沟通交流文化精髓
- 无法承受生命之轻的死魂灵——试析《最危险的猎物》中扎洛夫的人格分裂
- 2011年
- 美国短篇小说经典《最危险的猎物》描述了两个臭名昭著的猎人在一座孤岛上的生死较量,最后输给了美国优秀猎手桑格.瑞斯福德的扎洛夫将军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方面他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另一方面他有一颗丧失人性、凶恶残暴的内心。本文通过细读的方法分析扎洛夫的双重人格,从而揭示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价值观所带来的灾难。
- 杜海霞郑艳丽
- 关键词:社会达尔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