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翔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癫痫
  • 1篇代谢
  • 1篇医学教育
  • 1篇疑难病例
  • 1篇疑难病例分析
  • 1篇致痫
  • 1篇致痫大鼠
  • 1篇酸钠
  • 1篇托吡酯
  • 1篇前额
  • 1篇前额部
  • 1篇癫痫大鼠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脑病
  • 1篇线粒体脑肌病
  • 1篇小脑
  • 1篇小脑共济失调
  • 1篇脑病
  • 1篇脑肌病
  • 1篇脑内

机构

  • 4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4篇李欣
  • 4篇曹翔
  • 3篇王莉
  • 3篇汪麟
  • 1篇曲义坤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癫痫大鼠脑内Rho激酶2表达变化分析
2015年
目的对癫痫大鼠脑内Rho激酶2表达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体重在180~220 g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10只,观察组50只,实验组根据不同的取材时间分为6 h、1 d、3 d、5 d、7 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并对其采用腹腔注射法注射氯化锂进行癫痫模型制作,造模成功后分别在6 h、1 d、3 d、5 d、7 d进行断头取脑,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两组大鼠脑内Rho激酶2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ho激酶2的表达水平在6 h组开始升高,在3 d组达到高峰,5 d组和7 d组表现为下降,其中3 d组和5 d组与对照组的相对光密度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鼠颞叶脑组织中Rho激酶2表达水平在癫痫发作3 d组和5 d组明显升高,7 d组有开始下降,3 d、5 d和7 d组与对照组的相对光密度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大鼠与与癫痫大鼠在脑内颞叶区和海马区都有Rho激酶2的表达,在癫痫大鼠中的Rho激酶2表达水平从癫痫发作后6 h组开始,经历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
李欣曹翔汪麟王莉
关键词:癫痫大鼠
医疗科技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分析当前医疗科技发展的特点,并针对医疗科技的发展,研究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李欣曹翔曲义坤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育资源
疑难病例分析:线粒体脑病1例被引量:1
2015年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25岁,黑龙江人,职员。主因"间断性偏盲、低热、头痛、恶心、呕吐20余天"于2010年5月8日由门诊以"头痛待查"收入神经内科。
李欣曹翔汪麟王莉
关键词:线粒体脑病疑难病例分析同向性前额部线粒体脑肌病小脑共济失调
丙戊酸钠及托吡酯对海人酸致痫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丙戊酸钠及托吡酯对海人酸致痫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研究部门养殖的40只SD雄性大鼠,将其分为丙戊酸钠(VPA)组、托吡酯(TPM)组、癫痫模拟组、丙戊酸钠(VPA)及托吡酯(TPM)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用生理盐水将海人酸配成2 mg/ml并按照4mg/kg经腹腔注射除正常对照组之外的其他组别大鼠,以此制作癫痫模型。成功制作模型后,选取癫痫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大鼠断头取血制成血清,通过酶联免疫法对其骨形成指标PICP进行测定。之后给予TPM组每天灌胃2次,VPA组灌胃3次。联合治疗组每天采用TPM灌胃2次,VPA灌胃3次,观察上述组别研究对象的NTX和PICP。结果治疗不同天数后,各个组别之间的NTX、PICP浓度变化有差异,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托吡酯治疗癫痫可抑制骨形成,而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不但起到抑制骨形成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骨吸收,二者联用抑制和吸收作用更明显。
李欣曹翔汪麟王莉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托吡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