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康复
  • 3篇前庭
  • 2篇眩晕
  • 2篇前庭康复
  • 2篇功能康复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肺功能康复
  • 2篇复位
  • 2篇C3
  • 1篇短期疗效
  • 1篇眩晕患者
  • 1篇运动病
  • 1篇噪声性
  • 1篇噪声性听力损...
  • 1篇噪声作业
  • 1篇噪声作业工人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三院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戴峰
  • 4篇崔庆佳
  • 4篇王蕊
  • 4篇楼颖
  • 4篇闫瑾
  • 2篇冯静
  • 2篇王寒明
  • 2篇刘艳玲
  • 2篇马全胜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第三颈椎(C3)损伤患者的肺功能康复1例
目的 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颈椎损伤严重的并发症,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因此伤者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式呼吸是否幸存.膈神经由颈3、4、5组成,颈4是主要的成分.为了满足正常的通气和有效地清除分泌物,气管切开...
刘艳玲马全胜王寒明冯静戴峰
关键词:肺功能康复训练
噪声作业工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与纯音测听关系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与纯音测听的关系,以及DPOAE测试在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汽车发动机厂510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组,观察组人群根据纯音测听单耳听阈值以及听力损失频率的特点分为5个观察亚组;另选择该厂50名非噪声作业工人为对照组。采用DPOAE和纯音测听检查检测2组人群各频率的纯音听阈及DPOAE的幅值、信噪比、通过率。结果在0.5~6.0 kHz,5个观察亚组人群的纯音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3.0~6.0 kHz,5个观察亚组人群的DPOAE信号幅值和信噪比分别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1.5 kHz,观察亚组1、观察亚组2和观察亚组3人群的DPOAE检查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2.0~6.0 kHz,观察亚组4和观察亚组5人群的DPOAE检查通过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采用纯音测听检查方法,各观察亚组与对照组人群的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为0.71~1.00;采用DPOAE检查方法,各观察亚组与对照组人群的AUC值为0.57~0.97;2种检查方法的AUC值比较,观察亚组1、观察亚组2、观察亚组3、观察亚组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仅观察亚组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POAE检查操作便捷,可客观反映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水平,可作为纯音测听检查的补充检查手段,应用于职业健康检查与听力监测筛查。
刘芳崔庆佳闫瑾戴峰胡雯王蕊张雷楼颖王溪琳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纯音听阈噪声性听力损失
仪器辅助耳石复位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
2019年
目的探讨仪器辅助耳石复位法对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VM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VM药物治疗,试验组在VM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耳石复位法治疗,共接受3次耳石复位法治疗,1次/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运动病(motion sickness, MS)敏感性以及6个月后头痛、眩晕症状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 60例VM患者全部完成随访。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MS敏感性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试验组MS敏感性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头痛和眩晕的发作频次、天数及强度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试验组减少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仪器辅助耳石复位法治疗VM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更能降低患者的MS敏感性,头痛、眩晕发作频率和程度,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胡雯刘芳王恩彤崔庆佳王蕊张雷闫瑾戴峰楼颖单希征
关键词:运动病耳石复位法
第三颈椎(C3)损伤患者的肺功能康复1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颈椎损伤严重的并发症,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因此伤者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式呼吸是否幸存。膈神经由颈3、4、5组成,颈4是主要的成分。为了满足正常的通气和有效地清除分泌物,气管切开常常是必要的措施,然而,气管切开后正常的呼吸屏障没有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通过这例患者的治疗经过,在探讨此类患者肺功能康复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肢体功能的康复建立基础。方法患者段睿山,男,47岁,2013-7-19从四楼坠落,C3骨折,颈髓损伤平面C3-4。2013-7-25北医三院骨科在全麻下行颈前路C3-C4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C3-C4融合固定术。2013-8-1日行气管切开术,意识清楚,留置胃管及尿管,北医三院住院期间右侧肺炎,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绿脓杆菌感染。2013-08-08转入北京康复医院心内科CCU,身体评估:血红蛋白11.5g/L,呼吸16次/min,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基本消失。与康复科共同联合制定康复方案,首先进行呼吸康复,争取拔除气管内套管,康复科到床旁进行被动康复,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及关节的活动度。呼吸康复采用严密持续多参数监测下的膈肌锻炼方法,具体如下:(1)先用750g沙袋放在腹部,一周后1500g沙袋放在腹部,膈肌是人体一块最大的吸气肌,通过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腔扩大和缩小来完成呼吸过程。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和神经的支配。主要的吸气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的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患者的肋间肌功能几乎丧失,好在膈肌和腹肌的功能还幸存,通过对残存肌肉的训练,能够满足患者呼吸的需求。(2)吹气球,患者可直观的看见锻炼的效果,锻炼吸气肌和呼气肌。(3)坐位姿势维持训练5min×4,多角度等长收缩6秒训练10×4。(4)利用breath link K5软件连接呼吸机训练仪,比较直观的进行吸气肌力量训练,通过电脑上�
刘艳玲马全胜王寒明冯静戴峰
关键词:吸气肌北医三院气管内套管C3弥散功能障碍
不同前庭康复时长及日频次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前庭康复时长及日频次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喉科门诊BPPV复位后患者120例,依据不同前庭康复次时长和日频次分为A组(15 min/次,3次/d)、B组(15 min/次,6次/d)、C组(30 min/次,3次/d)和D组(30 min/次,6次/d),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开始时、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对4组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中文版前庭康复获益量表(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benefit questionnaire,VRBQ)评价,分析各组疗效。结果不同康复治疗总时长效果的比较,治疗开始时,4组DHI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VRBQ总评分及前庭康复获益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4组DHI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及VRBQ总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总体前庭康复获益程度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康复治疗次时长效果的比较,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不同次时长组间的DHI总评分及眩晕残障程度、VRBQ总评分及前庭康复获益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康复治疗日频次效果的比较,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不同日频次组间DHI总评分及眩晕残障程度、VRBQ总评分及前庭康复获益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前庭康复治疗总时长至4周,可提高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有条件者可适量增加前庭康复次时长至15 min以上、日频次3次以上,能有效改善早期部分眩晕症状。
崔庆佳王蕊闫瑾杨丽丽楼颖戴峰
关键词:前庭康复时长频次
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2022年
目的:评价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确诊的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153例(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7例,梅尼埃病38例,突发性聋伴眩晕26例,前庭性偏头痛23例,前庭神经炎19例),随机按照2∶1样本量匹配,试验组103例患者采用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仅口服药物治疗。分别在开始治疗时、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时进行自评量表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临床资料、自评量表和DHI评分各基线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8周时试验组自评量表和DH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8周时疗效优于4周,尤其表现为行走时情绪得分降低和重度眩晕残障程度比例降低(均P<0.01)。同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前庭神经炎患者自评量表和DHI评分优于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和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P<0.05)。合并头痛(P<0.05)、治疗前眩晕残障程度较重(P<0.01)为影响前庭康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前庭外周性眩晕的效果优于仅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尤其在改善情绪障碍和眩晕残障程度方面较为明显。此前庭康复方案更适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前庭神经炎患者,合并头痛或重度眩晕的疗效较差。
崔庆佳王蕊闫瑾刘芳陈娜张雷戴峰楼颖
关键词:眩晕前庭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