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 作品数:9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水平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铁调素(Hep)、铁蛋白(Fn)水平,以及铁代谢状况与T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41例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41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Hep、Fn水平;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患者TD的严重程度及其与血清Hep、F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D组血清Hep水平低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Z=-2.99,Z=-3.62;P均<0.01),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P>0.05);TD组血清Fn水平高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Z=2.00,Z=2.39;P均<0.05),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F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P>0.05)。TD组血清Hep水平与Fn水平呈负相关(r=-0.396,P<0.05),AIMS评分与血清Hep及Fn水平无相关性(r=-0.052,r=0.14;P均>0.05)。结论:TD患者存在铁代谢蛋白异常,铁代谢障碍可能参与了TD的病理生理过程。 张文跃 易正辉 吕钦谕 朱强 马俊峰 韩晓东 杨晓龙 谢立关键词:迟发性运动障碍 铁调素 铁蛋白 精神分裂症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5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方面,艾司西酞普兰的效果更明显。 朱强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 难治性抑郁症 疗效分析 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介素-1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4例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肥胖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IL-18水平;以27例非肥胖患者(非肥胖组)和47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肥胖组HOMA-IR、血清IL-18水平高于非肥胖组(Z=-5.05,P<0.001;Z=-2.78,P<0.01)及正常对照组(Z=5.98,Z=6.68;P均<0.001);非肥胖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Z=4.58,P<0.001)。治疗后肥胖组体质量及BMI均有明显下降(Z=2.07,Z=2.13;P均<0.05);HOMA-IR虽有明显下降(Z=2.74,P<0.01)但仍高于非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Z=-4.01,Z=4.73;P均<0.001);IL-18水平显著下降(Z=5.48,P<0.001)并低于非肥胖组(Z=3.42,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Z=3.59,P<0.01)。HOMA-IR与IL-18水平治疗前后均无相关(r=0.108,r=0.034;P均>0.05);HOMA-IR变化值与IL-18水平变化值也无相关(r=0.122,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IL-18水平。 朱强 张文跃 韩晓东 顾凤华 马俊峰 陆忠桃关键词:二甲双胍 抗精神病药 肥胖 胰岛素抵抗 白介素 伴药源性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伴药源性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状况。方法:对伴药源性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肥胖组)、不伴药源性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非肥胖组)及正常人42名(正常组)。以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其认知功能,酶免疫法测定血清BDNF水平,常规检测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肥胖组P300潜伏期较非肥胖组和正常组延长(P均<0. 01),非肥胖组P300潜伏期也较正常组延长(P <0. 01);肥胖组P300波幅较非肥胖组和正常组下降(P均<0. 01),非肥胖组P300波幅也较正常组下降(P <0. 01);肥胖组、非肥胖组及正常组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81,P>0. 05);肥胖组HOMA-IR高于非肥胖组及正常组(均P <0. 0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300潜伏期与HOMA-IR呈正相关(r=0. 34,P <0. 01),P300波幅与HOMA-IR呈负相关(r=-0. 29,P <0. 05)。结论:伴药源性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有更明显的认知功能缺陷,并与BDNF无关;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了药源性肥胖相关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吴爱菊 张文跃 韩晓东 朱强 马俊峰 杜向东关键词:药源性肥胖 事件相关电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抵抗 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的关联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CBS)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技术,检测75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CBS基因T833C、G919A多态性,采用单倍体相对风险度(haplotyperelativerisk,HRR)分析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分析CBS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均未发现CBS基因T833C、G919A多态性,但下游8-9内含子33bp处见G→A突变。患者组G→A突变的基因型频率[GG(82.67%),GA(14.67%),AA(2.66%)]与父母组[GG(81.33%),GA(16%),AA(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患者组G→A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G(90%),A(10%)]与父母组[G(89.33%),A(10.67%)]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HRR分析未显示G→A突变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χ2=0.21,P>0.05),TDT分析未见A等位基因在杂合双亲向患病子女的传递中有优势性(χ2=1.80,P>0.05)。结论:CBS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张文跃 祁小飞 宣春明 顾凤华 韩晓东 朱强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胱硫醚-Β-合成酶 基因 多态性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 subunit,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对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奥氮平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并检测患者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BMI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T基因型者治疗后的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及BMI增加较CC基因型者更明显(均P<0.01),携T等位基因(TT型+CT型)者治疗后的WGR及BMI增加较非携T等位基因(CC型)者更明显(均P<0.01)。治疗后WGR≥7%者GNB3基因C825T基因型分布(CC型15.69%,CT型54.90%,TT型29.41%)与WGR<7%者(CC型38.46%,CT型43.59%,TT型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GR≥7%者T等位基因频率(63.33%)高于WGR<7%者(39.7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TT基因型(以CC型为参照)影响奥氮平治疗后的体重变化(β=1.83,标准化β=0.29,P<0.01)。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的体重增加有关。 张文跃 祁小飞 鲍晨曦 易正辉 朱强 杨忠 魏英 马俊峰 陆忠桃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奥氮平 体重增加 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给予喹硫平[(303±118)mg/d]联合艾司西酞普兰[(10.8±1.8)mg/d]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1)评定抑郁症状的变化,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的变化,治疗中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相比,HAMD和BPRS评分在治疗后2、4、6周均明显下降(P<0.01)。至治疗后6周,按疗效评定标准,抑郁症状的显效率(痊愈+显效)为75%,精神病性症状的显效率为70%。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单相抑郁有效,且安全性好。 顾凤华 韩晓东 宣春明 朱强 莫挺 张志兰 张文跃关键词:喹硫平 艾司西酞普兰 精神病性抑郁 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85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抑郁失眠组(44例)和抑郁非失眠组(41例);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3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抑郁失眠组数字广度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类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抑郁非失眠组的数字广度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抑郁失眠组WCST正确数、分类数明显低于抑郁非失眠组,WCST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抑郁非失眠组(P均<0.01)。②各组间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0.65;P均>0.05)。③PSQI评分是抑郁症患者WCST各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标准化β=-0.29~0.28;P<0.05或P<0.01)。结论: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明显,睡眠质量可能是抑郁症执行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志兰 张文跃 宋义勇 朱强 马俊峰 易正辉关键词:失眠 抑郁症 炎性细胞因子 肥胖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2016年 本研究对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肥胖及非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糖脂代谢、血清白介素(IL)-18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肥胖与长期服药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为2015年1~6月本院精神科长期住院的18~60岁患者106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持续〉2年,连续稳定服用1~2种抗精神病药〉1年;均具有≥小学文化,右利手,能独立完成测试内容。 马俊峰 张文跃 朱强 霍冯达 顾芸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肥胖 白介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