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香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采血
  • 3篇无偿
  • 3篇无偿献血
  • 3篇献血
  • 2篇单采
  • 2篇单采血小板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血小板输注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报废
  • 1篇血站
  • 1篇疑似
  • 1篇油墨
  • 1篇招募
  • 1篇溶血
  • 1篇输注
  • 1篇图像
  • 1篇图像感知

机构

  • 8篇苏州市中心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邱香
  • 6篇曹维娟
  • 2篇李维洁
  • 2篇罗刚银
  • 2篇史蓉蓉
  • 1篇古彦铮
  • 1篇王明元
  • 1篇金一鸣
  • 1篇汤龙海
  • 1篇黄子逸
  • 1篇许杰

传媒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苏州市近6年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6—2021年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针对原因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以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市血站非正常报废血液8593袋,通过Excel表格分类和归纳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计算各个非正常报废原因的构成比,针对非正常报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2016—2021年采血总量为460086袋,非正常报废量为8593袋(全血256袋,红细胞43袋,血浆8294袋),非正常报废率为1.868%(全血0.056%、红细胞0.009%、血浆1.803%),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分别为1.259%、1.646%、2.068%、2.276%、2.113%、1.823%。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中,脂血占79.43%,血浆颜色异常占5.54%,破袋占3.29%,凝块占1.15%,溶血占0.07%,其他占0.52%。结论脂血、血浆颜色异常、破袋、凝块、溶血等是血液非正常报废的主要原因,对此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注重采血前的咨询,注重采血袋的选择,同时要提高采血技术,全过程轻拿轻放,及时检查血液外观,加强血液制备过程的管理,以降低报废率。
史蓉蓉曹维娟邱香
关键词:血站血液报废
基于深度图像感知的轻量化血浆识别算法研究
2025年
临床使用疑似溶血血浆易引发体外溶血症,其症状包括心衰、严重贫血等。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血浆图像能显著提高识别精度,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你只看一次”系列网络第5代版本(YOLOv5)的血浆品质检测模型。然后,在血浆数据集上引入本文模型和评价体系,最终分类识别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8.7%。本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算法网络中的全维动态卷积、分离式核注意力池化、残差双向信息融合以及重参数化模块组合,能高效获取空间映射特征信息,提高血浆品质检测的平均识别精确度。综上,本文方法可以实现对血浆图像的高效检测,为预防体外溶血症提供了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检测方法。
张瀚文孙渝江浩胡金田罗刚银李栋曹维娟邱香
两种白细胞滤器获取单个核细胞作为实验研究的生物学功能的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去白细胞滤器(apheresis platelet leukoreduction system chambers, LRSCs)和全血去白细胞滤器(whole blood leukoreduction filters, LRFs)所收集的白细胞替代常规人全血白细胞进行实验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和表型。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法和反冲洗获得LRSCs和LRFs白细胞,经人的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用CD3激发型抗体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IL-2)体外扩增培养10 d,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并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进行表型分析,对比两种滤器分离出的白细胞生物学差异。结果:(1)PBMCs镜下观察:LRSCs中细胞较纯,个体大小较均一;LRFs包含部分形态较小的血小板和形态较大的粒细胞。两者细胞活力无差异。(2)LRSCs所分离的PBMCs细胞亚群以淋巴细胞为主,单核细胞次之,含极少量的粒细胞;而LRFs淋巴细胞与粒细胞比例接近,单核细胞较少。初始状态淋巴细胞群体中各细胞亚群表型相似。(3)LRSCsPBMCs细胞,经CD3与IL-2体外刺激后,细胞活化集落大且较均一,而LRFs-PBMCs细胞集落多但分布较散。(4)体外培养第6天、第10天两组滤器间淋巴细胞各亚群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种滤器血PBMCs细胞凋亡率类似,且均为早期凋亡细胞比例高于晚期凋亡细胞。(6)经体外扩增培养10d,发现两种滤器血PBMCs细胞增殖速率相当,细胞活力等同。结论:两种滤器所得的白细胞均可用于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且LRFs含有较多的粒细胞,这也为粒细胞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临床用血与实验用血的需求。
汤龙海何红红黄子逸曹维娟邱香李维洁古彦铮王明元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苏州市无偿献血中采血不足量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中采血不足量发生的原因,寻求改进、解决的措施。方法:对苏州市2013年1月-2014年6月101 619名无偿献血者中307例不足量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2013年1月-2014年6月不足量血发生率为0.302%,其中由献血反应导致的不足量比例为0.133%,针堵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足量比例为0.169%。团队自愿无偿献血发生不足量比例低于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字2=4.5998,P<0.05);流动献血车献血反应发生率较献血屋高(字2=4.0416,P<0.05)。结论:提供良好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护士的穿刺技术,预防献血反应,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不足量血的发生。
邱香曹维娟石晓洪
关键词:采血
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及其与供者组群的相关研究
2019年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与供者组群特点,以提高临床单采血小板的使用效果。方法:以2015-10-2017-02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276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供者组群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进行276次血小板输注,有效输注184次,有效输注率为66.7%。其中恶性肿瘤(C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后出血(PPH)、其他疾病(OTS)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6.9%、76.9%、59.6%、54.2%、62.9%、45.8%、83.3%、69.2%,不同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会下降(P<0.05);但不同组群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对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需有相应的适应证,应尽量减少输注次数。苏州地区针对血小板捐献者的筛查指标非常有效,血小板临床疗效与其供者组群没有相关性。
方志红金一鸣邱香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
基于改进型U-Net的变色油墨血浆判别模型
2024年
目的:为了解决因主观判别尺度不一和计算响应过长,在血浆制备过程中易出现疑似溶血血浆误判输出和疑似非溶血血浆医学报废的现象,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或产生浪费的问题。方法:研制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变色油墨理念的限界法。利用改进型U-Net网络进行图像分割,引入改进型注意力机制、批量归一化和填充模块来解决空间映射关系中存在的估计均值偏移、计算效率低和感受野视场不足的问题,并利用自采样本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对比。结果:采用变色油墨限界法进行分类判别,在确保血浆样本识别精度为前提的同时,提升了血浆判别的计算效率、降低了判别时间,实验结果评价准确率为99.52%。结论:本研究模型的血浆判别精度优于其他判别模型,有望应用于临床。
张瀚文曹维娟罗刚银江浩邱香许杰史蓉蓉郑然
关键词:血浆变色油墨
苏州地区血小板捐献者人群特点及招募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苏州地区血小板捐献者的人群特点及招募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血小板供应。方法 随机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7月期间451例苏州市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并对献血前后的血细胞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血...
邱香曹维娟李维洁王伟戴非羽李俊婕周昌健
关键词:无偿献血招募
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两个固定采血点10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B组对献血者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献血者献血投诉人数、主动退出人数、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后疼痛评分(VAS)以及献血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的献血投诉人数、主动退出人数以及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A组(P〈0.05);B组献血者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献血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的人群细微综合的护理可以减少献血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该类人群对护理的满意度,利于稳定和扩大无偿献血的队伍,利国利民。
石晓洪邱香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反应VA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