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明
-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的影响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自知力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
- 姜义彬隋爱民林英明胡敏优张卫华
-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康复
- 文献传递
- 血清肌酸激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活性探讨
- 肌酸激酶是肌酸转变成磷酸的催化酶,存在与骨骼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有存在,有文献报告精神分裂症与它有关,为了验证其相关性,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 林英明贾方增姜义彬
- 文献传递
- 血清肌酸激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活性探讨
- 肌酸激酶是肌酸转变成磷酸的催化酶,存在与骨骼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有存在,有文献报告精神分裂症与它有关,为了验证其相关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做出报告。
- 林英明贾方增姜义彬
- 关键词:血清肌酸激酶精神分裂症活性
- 文献传递
- 奥氮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奥氮平(欧兰宁)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氯丙嗪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个人与社会功能...
- 许学明齐钢桥林英明庞军委
- 文献传递
- 低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病例的临床特征
- 1997年
- 对35例以低剂量氯氮平治疗有效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与64例对照病例进行临床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病程、住院次数、BPRS焦虑抑郁因子分和思维障碍因子分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女性多、起病早、病程长、住院频、BPRS低焦虑抑郁因子分和高思维障碍因子分可能是低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病例的一些临床特征。
- 陈文泽姜义彬林英明安桂青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低剂量
-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作案特点及责任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责任能力评定主要依靠鉴定医生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法学知识判定,而缺乏统一、有效、方便、实用的评定工具,本文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特点及与责任能力相关的因素,供同道们参考。
- 齐钢桥顾瑞成姜义彬林英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作案特点犯罪行为司法精神医学司法鉴定
- 文献传递
- 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躯体化障碍患者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配合认知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6个月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定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治疗4周时及6个月时SAS、SDS、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2组间比较,研究组各时点各项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
- 林英明陈文泽姜义彬
- 关键词:西酞普兰躯体化障碍
-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作案特点及责任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犯罪行为关系密切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以暴力作案居多,是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责任能力评定是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之一,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 齐钢桥顾瑞成姜义彬林英明
- 文献传递
- 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 99例患者采用 6周的开放给药法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 (TESS)观察帕罗西汀、阿米替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帕罗西汀不良反应明显轻于阿米替林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帕罗西汀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 陈文泽林英明陆强姜义彬
- 关键词:帕罗西汀老年抑郁症安全性
- 血清肌酸激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活性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活性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4,8周末进行CK测定,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病例组CK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CK值与BPRS分数呈正相关(入组时P<0.05,治疗4周时P<0.01)。结论CK升高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标改变之一。
- 林英明贾方增姜义彬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肌酸激酶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