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 刘生云何予川崔萌张俊峰万占伟崔长勇王敏刘红珍赵连军王俊昀
-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又是滩区广大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目前黄河下游河道内有120多个大小不等的滩地,滩区总面积约3154km2(含封丘倒灌区),村庄1928个,人口约189万人,耕地面积约340万亩。滩区...
- 关键词:
- 关键词:黄河下游
- 黄河下游长远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
- 李文家张同德李海荣安催花何予川张会言王敏胡建华杜玉海张志红侯晓明周丽艳王红声刘生云王宝玉等
- 黄河下游长远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紧密结合治黄实践,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的洪水、泥沙、河道演变、凌汛、现状河防工程等防洪(防凌)形势和防洪减淤工程布局、水沙调控体系、下游河防工程等对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黄河...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堤防加固
- 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 2015年
- 1项目概况
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与鄂尔多斯市共6个盟市,黄河内蒙古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干流总长度843.5km,本次治理河段长669.4km。
- 王小芳王敏
-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段防洪工程水土保持黄河流域
-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减缓措施探讨
- 介绍黄河中下游沿线分布的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保护对象及生境类型,针对防洪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植物资源及鸟类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工程的影响可以恢复,对湿地生境的影响可以补偿,工程占地对...
- 董红霞李晓玲王楠张彦玲王敏
- 关键词:防洪工程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
- 黄河中常洪水变化研究
- 张会言李海荣张志红刘红珍王敏张学成王彤何刘鹏等
- 该项目研究针对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和区域洪水组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模型,通过典型年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黄河流域中常洪水的量级、来源及组成、大型水库及水利水保工程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黄河水沙冰凌输移模型库和标准构建及模拟系统研发与应用
- 2024年
- 1研究背景,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水沙冰凌输移过程复杂,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支撑黄河流域规划编制、防汛方案比选、预案制定、实时调度、效果评估的量化手段和应用服务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数学模型及系统平台建设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软件化程度不高;尽管世界上已开发出FLUENT、MIKE、DELFT-3D等软件系统,但仅适于低含沙河流,适用于黄河高含沙水流的模型研发相对滞后;模型研发过程控制主观随意性大,缺少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来源的模型无法集成耦合与标准化复用,缺少高效的统一集成运行平台。因此,亟须面向治黄实践中具体业务的专业模型及系统支撑平台,以提升重大治黄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 余欣梁国亭余欣梁国亭张防修杨明杨明夏润亮赖瑞勋张晓丽张防修钟德钰窦身堂韩琳王明
- 关键词:主观随意性软件化高含沙水流
-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减缓措施探讨被引量:7
- 2011年
- 介绍黄河中下游沿线分布的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保护对象及生境类型,针对防洪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植物资源及鸟类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工程的影响可以恢复,对湿地生境的影响可以补偿,工程占地对植物多样性基本没有影响,对保护植物野大豆的影响不大。采取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后,防洪工程的建设不会影响保护区湿地水源的补给关系,不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村庄外迁可以增加保护区鸟类栖息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同时工程所植草、树将为保护区鸟类提供新的栖息场所,有利于鸟类生存和繁衍。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主要不利影响为施工期施工活动、取土场占地、施工噪声、生活区夜间灯光等,采取减缓措施后,工程实施对保护区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
- 董红霞李晓玲王楠张彦玲王敏
- 关键词: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
-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 薛松贵张会言张新海张俊峰张学成王煜杨立彬张建军潘启民王敏
- 该项目是国家重大资源环境应用研究项目,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科技支撑。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和水利工程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浅析山地型风力发电场生态环境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风电场建设越来越多,风电场的建设对调节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电力紧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风力发电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生态影响为植物量损失,运行期生态影响为对鸟类和景观影响。以五凤山风电场为例,探讨了山地型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植被、鸟类和景观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 王敏王小芳
- 关键词:风电场生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