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倩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HIV/AI...
  • 9篇HIV/AI...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3篇亚群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外泌体
  • 3篇细胞亚群
  • 3篇粒细胞
  • 3篇CD64
  • 3篇HIV
  • 2篇中性粒细胞C...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滤泡辅助性T...
  • 2篇免疫
  • 2篇TH2
  • 2篇BCL-6
  • 2篇B细胞

机构

  • 12篇河南中医药大...
  • 9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18篇冯倩
  • 17篇任伟宏
  • 13篇李文博
  • 11篇仝岩
  • 10篇冯慧洁
  • 7篇赵航
  • 6篇李延卿
  • 5篇荣昊
  • 4篇王利伟
  • 3篇李磊
  • 3篇黄志勇
  • 2篇赵素玲
  • 2篇陈恒
  • 1篇宋军营
  • 1篇王炜
  • 1篇桑锋
  • 1篇李磊
  • 1篇李彦卿

传媒

  • 4篇免疫学杂志
  • 3篇2014年河...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CD64的变化
目的:探讨HIV/AIDS 患者外周血中CD4+T 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CD64 的变化。方法:筛选2014 年5 月至9 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收治的47 例经HIV 确证实验阳性患者,根据CD...
冯倩任伟宏仝岩赵航李文博李延卿冯慧杰
关键词:TH2中性粒细胞CD64
基于甲基化修饰逆转探讨参术白胡颗粒治疗胃癌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预测并验证参术白胡颗粒甲基化调控位点,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SG裸鼠胃癌模型验证参术白胡颗粒(下称“参术”)的抗肿瘤作用。通过TCMSP、DrugBank、UniProt及PubChem数据库检索参术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MalaCards和GEO数据库中获取胃癌差异表达基因,利用Venny 2.1.0将两者取交集获得参术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在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疾病-通路”网络图,从而筛选出参术治疗胃癌的关键通路和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Tools 1.1.2软件将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Pymol软件进行作图结果可视化。最后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验证靶基因。结果:给药12 d后,治疗组模型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药物有效成分42种,潜在靶基因664个,与71个胃癌差异基因交集后得到15个靶基因。GO和KEGG分析得到11条通路和两个甲基化修饰的主要基因——DNMT1和EZH2。研究发现治疗组肿瘤组织中DNMT1和EZH2表达显著下降(P<0.05)。分子对接发现药物中7个有效成分与DNMT1和EZH2有对接活性。结论:参术白胡颗粒中金合欢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7种关键有效活性成分可作用于DNMT1和EZH2核心靶蛋白,逆转DNA/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发挥抑制胃癌生长的药理作用。
刘盼盼任伟宏张旭冉苗晋鑫李文博韩文彦冯倩冯慧洁荣昊贺娇张振强
关键词:胃癌DNMT1EZH2组蛋白修饰
HIV/AID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与病程关系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的表达量,探讨其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40例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分为A、B 2组(A组CD4^+T淋巴细胞<350,B组CD4^+T淋巴细胞>350),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9)及其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PU.1)的表达量,通过比较3组间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表达量的差异,分析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HIV/AIDS患者CD4^+T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降低,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升高;3组组间比较显示,Th1细胞百分比A组(6.71±3.05)和B组(5.82±2.52)低于健康对照组(10.89±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百分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9细胞百分比A组(2.0±0.69)、B组(0.66±0.23)和健康对照组(0.40±0.1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录因子PU.1相对表达量A组(3.30±0.78)和B组(1.59±0.4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相对表达量与CD4^+T细胞成负相关(r=-0.637,r=-0.746,P=0.000)。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的表达量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两者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的指标。
王利伟任伟宏冯倩李文博冯慧洁
关键词:HIV/AIDSTH9细胞
新型循环提取方法研究miRNA-21在NSCLC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构建新型血清miRNA提取方法,并评估血清外泌体miRNA-2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NSCLC患者(试验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从每例受试者外周血中离心出两份等量的外周血血清,设为A、B两组,每组为相同的40例血清标本。在miRNA提取方法方面,A组为直接从血清中提取miRNA-21,B组先富集血清外泌体,再从外泌体中提取miRNA-21,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A、B两组血清miRNA-21表达水平,通过分析两组血清中各自试验组、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来比较两种血清miRNA提取方法的优劣;并进一步分析血清外泌体miRNA-21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病理分型、病理分期、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明显上调(P<0.05),上调倍数为2.93倍,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其预测NSCLC风险价值高,曲线下面积为0.867(P<0.05),95%CI为0.721~1.000;而通过直接从血清中提取miRNA-21的方法,NSCLC患者和健康人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外泌体miRNA-21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TNM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miRNA-21表达水平具有更高的预测NSCLC风险的价值,并且与NSCLC病理分期、TNM分期相关。
荣昊任伟宏李延卿何鑫冯倩李文博冯慧洁
关键词:NSCLC血清外泌体MIRNA
HIV/AIDS患者者外周血T、B和NK细胞数量变化与病程的关系
目的: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外周血T、B和NK细胞绝对数的变化,探讨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72例HIV感染者、36例AIDS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集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术检...
李磊王利伟黄志勇冯倩仝岩赵航任伟宏
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烟曲霉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的烟曲霉抵抗实验的研究,初步探讨其抗真菌的机制,为临床的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提供实验指导。方法将烟曲霉菌株复苏后,接种于沙保弱平板,恢复正常毒力。用洗液洗脱烟曲霉的孢子,进行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两性霉素B体外抗真菌的研究;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含烟曲霉孢子的溶液,注入小鼠的肺部,当确证其肺部感染了烟曲霉后,用L-AmB进行治疗,后期通过观察小鼠肺部的病理结果判断疗效并检测鼠肺部细胞在药物治疗后的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Beclin-1的水平。结果 L-AmB组的体内外抑菌作用强于AmB组且L-AmB可显著增加鼠肺部细胞的自噬水平。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通过显著的增加细胞的自噬水平,来有效的抵抗烟曲霉的感染。
赵素玲陈恒仝岩冯倩李文博任伟宏
关键词: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烟曲霉自噬BECLIN-1
胃癌源性外泌体对HLA-DR^(neg)leukocytes中Dicer1、PTEN基因的调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源性的外泌体对HLA-DR^(^(neg))leukocytes中Dicer1、PTEN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肿瘤源性外泌体调控机体免疫抑制功能的机制。方法提取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并鉴定,免疫磁珠法分选HLA-DR^(neg)leukocytes,吖啶橙染色后的外泌体与CFSE染色后的HLA-DR^(neg)leukocytes在37℃,5%CO_2条件下共培养12 h;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共培养后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中Dicer1、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胃癌患者外周血外泌体;同时观察到外泌体被HLA-DR^(neg)leukocytes有效摄取。QRT-PCR检测结果显示Dicer1 m RNA、PTEN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0.46±0.19、0.48±0.27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icer1、PTEN蛋白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0.15±0.11、0.33±0.19倍(P<0.05)。结论胃癌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抑制HLA-DR^(neg)leukocytes中Dicer1、PTEN基因的表达,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肿瘤来源的外泌体的免疫调控作用提供线索。
冯慧洁任伟宏仝岩冯倩李文博荣昊
关键词:胃癌外泌体
Bcl-6mRNA在HIV/AIDS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cl-6 mRNA 在HIV/AIDS 患者滤泡辅助性T 细胞(Tfh)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集60 例HIV/AIDS 患者和20 例健康人外周血,根据CD4+T 细胞数将HIV/AIDS ...
冯倩任伟宏仝岩赵航李文博李延卿冯慧杰
关键词:HIVB细胞
Th22细胞及其关键转录因子在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病程进展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HIV/AID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22细胞的含量及其关键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 R)的表达量,探讨Th22细胞在HIV/AID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筛选2014年3月至10月期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研究中心经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者60例,根据CD4+T细胞数将HIV/AIDS患者分为A(CD4〈200 cell/μl)、B(200≤CD4≤500 cell/μl)、C(CD4〉500 cell/μl)3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以及Th22细胞(CD4+IL22+)的百分比。RT-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AhR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A组Th22细胞比率大于其他3组(P〈0.05);B组和C组Th22细胞比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Th22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转录因子AhR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PBMC中高表达Th22细胞及其转录因子AhRmRNA,提示Th22细胞很可能与HIV/AIDS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李磊任伟宏冯倩仝岩王炜赵航李文博李延卿冯慧洁
关键词:芳香烃受体HIV
Bcl-6mRNA在HIV/AIDS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 Bcl-6 mRNA 在 HIV/AIDS 患者滤泡辅助性 T 细胞(Tfh)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筛选2014年5月-11月期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经 HIV 抗体确证实验阳性者60例,根据CD4+ T 细胞数将 HIV/AIDS 患者分为 A(CD4<200个/μl),B(200个/μl<CD4<500个/μl)和 C(CD4>500个/μl)三组,同期选取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B,NK 细胞)和 Tfh 细胞(CD4+ CXCR5+ICOS+)的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 Bcl-6 mRNA 的表达,并分析 Tfh 细胞与其转录因子 Bcl-6 mRNA 的相关性,Tfh 细胞与 B 细胞的相关性。结果A,B 和 C 三组 Bcl-6 mRNA 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94±0.91,2.27±0.62,2.15±0.351,P 值均<0.05);A 组 Tfh 细胞大于 C 组(5.88±3.01 vs 1.26±0.87,P =0.032)和健康对照组(5.88±3.01 vs 0.78±0.42,P =0.004);四组 NK 细胞和 B 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64,0.571);Tfh 细胞与 Bcl-6 mRNA正相关(r=0.799,P =0.000),Tfh 细胞与 B 细胞无关联(r =-0.083,P =0.657)。结论Bcl-6 mRNA 和 Tfh 细胞的变化可能与 HIV/AIDS 疾病进展有关。
冯倩任伟宏李彦卿李文博仝岩赵航冯慧洁
关键词:滤泡辅助性T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