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冠脉
  • 3篇冠状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室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造影
  • 2篇介入
  • 2篇梗死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单纯收缩期
  • 1篇单纯收缩期高...
  • 1篇地尔硫卓
  • 1篇电极脱位
  • 1篇动脉成形术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病

机构

  • 10篇泰达国际心血...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韩丽
  • 4篇任自文
  • 4篇张峰
  • 4篇史东
  • 2篇董军
  • 2篇段文涛
  • 1篇邓志华
  • 1篇李玉亮
  • 1篇夏成凤
  • 1篇张云强
  • 1篇宋昱
  • 1篇刘洪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防范心内科介入医生职业暴露被引量:4
2016年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结合根本原因分析,找出介入手术流程中的所有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计算事先风险数值,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改进后,心内科介入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由42.86%降低到7.14%(P<0.05),RPN值由1 593.94分下降至611.03分,有效避免了介入医生职业暴露的发生。
韩丽任自文董军
关键词:心内科
缬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89例ISH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d-1,疗程为8周,治疗期间随访记录患者的血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81例患者完成预定研究,8例失访。患者口服缬沙坦1周后收缩压开始明显降低,8周后收缩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时,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期间出现眩晕4例,咳嗽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不良反应轻微。
韩丽邓志华
关键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胰岛素抵抗
DMAIC在缩短患儿镇静超声检查等候时间的实践
2023年
目的对现有的小儿镇静超声流程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流程中的缺陷,通过流程再造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通过精益工具价值流图、SIPOC图,统计分析了解流程现状,发现诊疗规律,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前提下,通过集中人员、设备方式简化流程,建立错峰预约机制,减少流程不畅导致的等待。结果将患儿超声检查时间从322 min缩短到124 min,从原先一天完成3~4例超声检查到改进后的一天完成10例超声检查,提高了检查效率。结论应用DMAIC改进方法改进的超声流程,提高了超声科工作效率,增加超声检查有效时间。
夏成凤韩丽董军刘洪
关键词:超声检查DMAIC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脑出血一例
2024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0年,加重9 h”于2020年9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于3年前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2020年1月7日开始,患者因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活动耐量下降,伴乏力、纳差、恶心、下肢水肿,反复住院10余次。
位艳伟张云强田树光韩丽宋昱
关键词:左心室辅助装置扩张型心肌病华法林脑出血血压管理
直接PCI中早期经冠脉给予地尔硫卓预防无复流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冠脉内早期给予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复流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行急诊PCI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60例,在直接PCI中早期预防性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对照组74例,未给予地尔硫卓。排除术前持续严重低血压以及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冠脉造影时以及PCI完成即刻对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基线特征。PCI即刻评价无复流发生与否(P=0.04)方面及c TFC(P=0.00)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早期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可以预防无复流的发生。
史东韩丽张峰任自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地尔硫卓心肌梗死无复流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CHD-HF)患者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78例CH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入组后予强心利尿、扩冠及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治疗4w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及心功能变化指标有无差别。结果治疗4w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4.62%,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心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 CHD-HF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韩丽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美托洛尔
冠脉CT血管造影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经过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运动试验、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检查的胸痛筛查流程,仍难以确诊的93例胸痛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的CCT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临床拟诊和C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以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为标准,临床拟诊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7%(53/75),40.4%(8/18)和84.1%(53/63);C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7.3%(73/75),85.7%(12/14),和92.4%(73/79)。结论:对于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冠脉CT血管造影有重要价值,又是无创的,可优先采用。
张峰史东韩丽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胸痛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抗血小板聚集、激活以及血栓形成,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本文对替罗非班在机型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疗效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韩丽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
以单根JL3.5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以单根JL 3.5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15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69例,初始选择JL 3.5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对照组87例,按常规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l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导管相关并发症、30d内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桡动脉痉挛占比[10例(11.5%)比2例(2.9%),P=0.045]、进急诊室至球囊扩张(D2B)时间[(71.24±14.01)min比(66.59±13.98)min,P=0.041]、进导管室至球囊扩张(C2B)时间[(17.89±3.89)min比(15.20±3.47)min,P<0.001]、手术时间[(31.11±7.25)min比(27.98±6.78)min,P=0.007]、X线曝光时间[(10.18±2.34)min比(8.94±2.12)min,P=0.001]以及对比剂用量[(91.12±10.25)ml比(83.47±9.87)ml,P<0.001]均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中以JL 3.5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安全有效,可以缩短D2B、C2B、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桡动脉痉挛及对比剂用量。
史东韩丽李玉亮段文涛张峰任自文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电极脱位致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误放电一例
2014年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再发加重10天"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于2013年9月17日安置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出院后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胸部电击感,发作前无心悸感,3天内共电击11次。经透视证明为右室电极脱位。分析发作时腔内图考虑为感知心房信号导致误放电。
史东段文涛韩丽张峰任自文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电极脱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