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梅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反应蛋白
  • 1篇蛋白
  • 1篇形态学
  • 1篇性疾病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常规检验
  • 1篇血沉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形态
  • 1篇血细胞形态学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益生菌
  • 1篇益生菌发酵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泰安市中医医...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山东碧蓝生物...

作者

  • 7篇李梅
  • 1篇李学朋
  • 1篇于淑霞
  • 1篇常玉林
  • 1篇王宗辉
  • 1篇刘晓丽
  • 1篇王素美
  • 1篇聂红霞
  • 1篇赵兴会
  • 1篇孙启祥
  • 1篇郭钦佩
  • 1篇胡红梅
  • 1篇苏睿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及NK细胞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水平,分析T细胞与NK细胞的变化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5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组45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检查三组患者的T细胞(包括CD3+CD4+、CD3+CD8+、CD4+CD25+)及癌组织的NK细胞计数。结果:肝癌组CD3+CD4+、CD3+CD8+、CD4+CD25+均有所下降,与肝脏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癌组织NK细胞计数有明显上升,与肝脏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有外周血中T细胞的降低,组织NK细胞上升,两者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
李梅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血T细胞NK细胞
益生菌发酵甘草对甘草酸含量及其抑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与甘草共发酵对甘草活性成分甘草酸含量及益生菌体外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活性的影响。选取饲用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BL-B11027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NBL-B3003发酵中药甘草,检测发酵过程中益生菌活菌数、pH、甘草酸含量和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圈直径的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NBL-B11027发酵甘草28 h后活菌数较不添加甘草组增加2.91倍,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圈直径增加4.5mm,甘草酸含量增率达到154.31%(P<0.01);植物乳杆菌NBL-B3003发酵甘草24h活菌数较不添加甘草组增加1.57倍,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圈直径增加3.0mm,但甘草酸含量较未发酵降低90.44%(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NBL-B11027发酵甘草能够显著增加甘草酸含量,益生菌与甘草共发酵能增加其体外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
樊梅娜王丽荣张国珍陈盼盼孟洁宁尚锴李梅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甘草甘草酸
补肾壮骨丹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
王宗辉翟献斌李军王素美刘晓丽胡红梅聂红霞赵兴会郭钦佩于淑霞苏睿常玉林吴方云李学朋李梅
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辨证分型法治疗,以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强筋壮骨为治疗原则,佐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基础实验研究表明,补肾壮骨丹对于肾阴虚大鼠血清钙和骨钙骨密度明显升高,可增加模型大鼠的骨密度并减少骨髓腔面积。对...
关键词: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在泰安市中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另外60例纳入试验组,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细胞指标异常特征和不同疾病的异常症状,评价预后效果并比较使用两种方法评估预后的准确率。结果试验组血细胞异常总检出率以及中性粒细胞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漏检误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细胞异常总检出率:93.33%(56/60)比76.67%(46/60),中性粒细胞异常检出率:33.33%(20/60)比16.67%(10/60),红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33.33%(20/60)比16.67%(10/60),漏检误检率:6.67%(4/60)比23.33%(14/60),均P<0.05]。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检出中性粒细胞异常,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检出血小板数目异常,贫血患者主要检出红细胞形态异常,白血病患者主要检出淋巴细胞异常,淋巴瘤患者主要检出淋巴细胞异常。试验组的预后效果评估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50/60)比66.67%(40/60),P<0.05]。结论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能够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并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估。
李梅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
白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2024年
感染性疾病,早期难以诊断,缺乏准确的诊断标志物。本研究拟探索多指标联合,以提高早期感染的诊断效率。方法 收集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住院患者的初次入院检查血清,测定其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多个指标。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入住科室等。结果 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感染组的IL-6,PCT,CRP,ESR及hsCRP等血清指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外周血中IL-6,PCT,CRP,ESR及hsCRP的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结论 IL-6,PCT,CRP,ESR及hsCRP多指标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早期感染的诊断效率。
王晓蕾梁延莹冯召田李梅
关键词:白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至泰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45例)、病毒感染组(35例),另外选择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仪,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受检者的IL-6、PCT水平;使用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分析各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IL-6、PCT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CRP(mg/L):145.96±18.25比43.22±10.15、5.06±1.52,IL-6(ng/L):98.65±20.65比16.12±8.14、6.05±2.36,PCT(μg/L):6.28±1.52比0.38±0.10、0.06±0.02,均P<0.05],且病毒感染组CRP、IL-6、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CRP、IL-6、PCT的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CRP:53.33%比34.29%、2.50%,IL-6:60.00%比17.14%、5.00%,PCT:88.89%比8.57%、2.50%,均P<0.05),且病毒感染组CRP、IL-6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加强血液学指标CRP、IL-6、PCT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疾病感染情况,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相关的实验室数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李梅
关键词: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
Pre-S1抗原与HBV-DNA相互关系的探讨
孙启祥李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