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滨 作品数:11 被引量:6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15年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dislocation,SCIWOFD),是指头颈部受伤后经过X线和CT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颈椎骨折、脱位等情况,但是临床上具有颈脊髓损伤表现的一种损伤。国际上习惯称之为无放射学异常的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 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1]。 邵滨 房清敏关键词: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髂骨块与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0年3月—2014年3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患者60例,按植骨融合方式不同分为髂骨块组(31例)和Cage组(29例),髂骨块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围手术期、JOA评分、Odom’s临床疗效优良率及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60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月)随访,未出现失访及漏访现象。Cag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髂骨块组短(P<0.05),Cag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髂骨块组少(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术后3和12个月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ge组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髂骨块组(P<0.05)。术后3个月髂骨块组较Cage组植骨融合率高(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age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量较少,不存在供骨区疼痛的问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王大巍 邵滨 邢建强 梁强 张政 赵伟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率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A组96.5%,B组94.6%,C组95.7%,A组与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JOA评分、Odom's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A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组优良率较A组高,B、C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A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A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邵滨 房清敏 邢建强 王大巍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率 脊髓型颈椎病 静脉动脉化对微循环重建影响的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静脉动脉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后肢微循环重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分为动静脉转流组(A组)和缺血模型组(B组)各30只。A组制作静脉动脉化模型,B组制作缺血模型。于手术后第1、2、3、4周取A、B两组股动脉、股深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取远端腓肠肌做切片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取股动脉血分离血清测血清细胞因子,检测不同时相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A和B组术后1周灌注动脉血与回流静脉血血氧分压差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显著降低(P〈0.05),并且A、B组间上述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在术后1周后陆续因感染而死亡。术后4周,A组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B组肌肉组织弥漫坏死,A组肌纤维大小不等,萎缩变性,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3周,A组肌纤维逐渐恢复,炎细胞对比减少;术后4周,A组肌纤维排列有序,无萎缩变性及坏死征象。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A和B组血清因子含量明显提高(P〈0.05),而术后4周,A组血清因子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动脉化可使缺血肢体组织营养供应、微循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邵滨 房清敏 刘永涛 邢建强 王大巍关键词:静脉动脉化 血清 细胞因子 微循环 血气分析 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骨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将思维导图与PBL两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实习教学法,实验组采取思维导图与PBL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并对实践技能成绩及基本理论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实习生专业理论成绩和专业操作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卷调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思维导图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在骨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邢建强 邵滨 王大巍 刘栋 冯晴关键词:思维导图 PBL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早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L3-L5)的安全性及早中期疗效。方法采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40例L3-L5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高度及JOA评分,以及术后1年的椎间融合率、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结果40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LIF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为(64.1±3.6)%,椎间未融合及椎体塌陷各3例。结论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L3-L5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好地保护脊柱后方结构的优点。 邢建强 王大巍 王子龙 孙兆忠 李瑞 邵滨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疗效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L5/S1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SLDH 46例,患侧卧位,定位L4/5椎间隙,棘突中线旁开10~12 cm健侧作为进针点,建立工作通道至Ⅰ区,内镜下取出游离髓核组织。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观察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术后1周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5±0.4)、(3.0±0.4)分,术后1年分别为(1.6±0.3)、(1.9±0.3)分,与术前(5.8±0.5)、(7.1±0.6)分比较明显改善(均P=0.000);ODI术后1周、1年分别为(22.6±4.1)%、(9.8±2.8)%,与术前(69.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术后1周、1年优良率分别为89.1%(41/46)、93.5%(43/46)。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2.2%(1/46)。结论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邢建强 冯晴 刘栋 刘彬 邵滨关键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胸腰椎骨折术后后凸畸形分析:39例报道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术后继发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至2018年胸腰椎骨折行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术后继发后凸畸形39例。结果胸腰椎骨折术后脊柱后凸原因较多,早期主要在于手术操作有欠缺;1年内发生后凸畸形,多为固定节段短或螺钉短,不能有效支撑固定;未佩戴外固定支具或支具不牢靠且活动量大;患者骨质疏松;取出内固定后发生脊柱后凸主要在于稳定性差的骨折减压固定未给予充分植骨融合;椎间盘严重损伤,取出后再次塌陷。结论从当前病例总结,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于胸腰椎骨折的正确诊断、合适手术方式和有效的植骨融合。 张天奇 王大巍 房清敏 邢建强 邵滨 张岱捷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 被引量:42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随访2年以上,比较患者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0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8.5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3(1~5)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2(0~6)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ODI术前(70.8±4.6)%,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6.6±1.6)%和末次随访时(9.9±1.2)%(P均=0.000);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过伸位角度+过屈位角度),术前L 4~5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为9.62°±0.78°,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9.91°±0.72°(P=0.037),但与末次随访9.91°±0.61°无统计学差异(P=0.058);L 5~S 1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10.78°±1.27°、10.84°±1.43°和°,10.92°±0.97°,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60,P=0.771);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前(6.52±1.12)mm,与术后3个月(6.38±0.93)mm和末次随访(6.42±1.29)mm无统计学差异(F=0.329,P=0.720)。按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患者术后优良率95.0%(76/8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能明显缓解症状,中期临床疗效可靠。 王大巍 邵滨 邢建强 房清敏 孙兆忠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单侧侧块固定术治疗伴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23例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5岁,均行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于术后3 d,1年复查颈椎X线片、MRI,观测颈椎曲度变化;术后1年行JOA评分统计,计算功能改善率。结果 2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椎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15. 4个月(13~22个月)。手术时间为50~80 min,平均为65 min。术中出血为50~200 mL,平均为120 mL。术前JOA评分为5~10分,平均为7. 5±2. 0分,术后1年复查,患者JOA评分为10~16分,平均为13. 3±2. 1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提高。术前颈椎Cobb角为-21^-29°,平均为-26. 1±2. 3°,术后3 d X片显示Cobb角为-6. 5±2. 9°,较术前好转,患者束带感明显缓解,术后1年复查X片显示Cobb角为-7. 2±2. 6°,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可靠。 邵滨 王大巍 邢建强 孙金川 张政 赵伟 叶伟康 房清敏关键词: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后凸畸形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