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病理
  • 4篇磁共振
  • 3篇肿瘤
  • 3篇内镜
  • 3篇化疗
  • 3篇病理学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乳腺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术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机构

  • 13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李玉林
  • 4篇范伟雄
  • 2篇于昭
  • 2篇邓晋郁
  • 2篇陈刚
  • 1篇兰炎根
  • 1篇卢善明
  • 1篇张自正
  • 1篇孙艳
  • 1篇凌文峰
  • 1篇朱文标
  • 1篇程亚宝
  • 1篇谢锋
  • 1篇陈纪欢
  • 1篇陈凯
  • 1篇张正刚
  • 1篇郭剑波

传媒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活检确诊213例的GSI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同的分为多排螺旋CT组213例和超声内镜(EUS)组60例,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准,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定性以及定位准确率。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GIST的定性准确率为81.22%高于EUS的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诊断GIST的定位准确率为84.98%高于EUS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GIST的定性、定位准确率高于EUS诊断,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送李玉林樊妮娜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内镜
胃癌转移性淋巴结MSCT诊断与术后病检的多中心对照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MSCT对胃癌转移性淋巴结影像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照。方法选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12年6月-2014年9月住院部收治的20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检查,对其淋巴结的数目、直径和强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分析,并与术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以评价MSCT检查的优劣。结果 MSCT检查根据淋巴结直径的3个标准,检出率分别为23.91%、66.14%和9.95%;以强化程度的3个标准,检出率分别为26.98%、62.14%和10.88%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其诊断的灵敏度为90.94%、准确性为92.74%、特异性为95.64%;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χ2=9.38、7.22、4.06,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1MSCT在对胃癌转移性淋巴结进行影像判定检查时不同标准下的显示率不同;2MSCT对胃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扫描检查时具有特异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价值较高;3术前检查结果可作为临床诊疗方案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邓晋郁李玉林于昭范伟雄
关键词:MSCT胃癌转移性淋巴结病理对照
肺软骨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肺软骨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肺软骨瘤的CT表现。结果:13例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软骨瘤,均为单发,6例位于右肺,7例位于左肺,肿物较小,最大径>3 cm的仅1例。所有病例CT显示边界均清晰,5例出现浅分叶,仅有2例病灶出现了边缘小片样钙化,8例出现贴边血管征象,平扫CT平均值为(36.8±11.2)Hu。11例增强CT中,有3例不强化,8例呈轻度强化(强化值小于20 Hu),其中仅1例强化不均匀。有7例患者是体检或意外发现;有6例表现为咳嗽。结论:肺软骨瘤是一种肺内非常罕见良性肿瘤,CT特征性表现为肺内小孤立性结节、强化不明显,出现贴边血管征且少见钙化、无坏死,正确认识有利于术前诊断及鉴别。
李玉林吴海辉康其伟张自正陈刚
关键词:肺软骨瘤病理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机器学习模型可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钆塞酸二钠增强MR扫描的5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阴性组(n=34)及阳性组(n=25)。分别在肝胆特异期及表观弥散系数图像上测量得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进行降维并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混淆矩阵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构建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诊断MVI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3,0.95),准确率为0.80,敏感度为0.64,特异性为0.91。结论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肝细胞癌术前诊断MVI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郭剑波张添辉黄送程亚宝林异文李玉林
关键词: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对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作用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后肿瘤呈向心性退缩时,MRI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确诊,并行NAC的17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I完全反应(m CR)与非m CR、pCR与非p CR组间肿瘤退缩模式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对所有患者及肿瘤呈向心性退缩患者NAC后p CR的预测效能。结果m CR与非m CR、pCR与非p CR比较,肿瘤退缩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预测所有患者达p C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68.4%、94.7%、78.8%、91.3%、88.9%;MRI预测具有向心性回缩模式患者达p CR的AUC为0.895,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3.3%、95.6%、89.3%、92.9%、91.8%。结论MRI预测NAC后原发肿瘤呈向心性退缩者达p CR的准确性提高。
梁心红李玉林张冬兰张裕诺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学疗法磁共振成像病理学外科
健侧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健侧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BPE)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乳腺癌患者健侧乳腺NAC前后BPE差异,比较病理完全缓解(pCR)组与非pCR组、绝经前组(70例)与绝经后组(59例)患者基线BPE差异及NAC后各组间BPE差异,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BPE水平与腺体密度的相关性。结果pCR组(31例)和非pCR组(98例)NAC后BPE均低于NAC前(P均<0.01),组间基线B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组NAC后B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后pCR组BPE下降比非pCR组更显著(P<0.01)。绝经前组患者基线BPE及NAC后BPE均高于绝经后组(P均<0.01),绝经前组NAC后BPE下降更显著(P<0.01)。NAC后低BPE、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更易达到pCR(P<0.01)。腺体密度与BPE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NAC后健侧乳腺BPE降低可作为评价NAC有效性的指标。ER/PR阴性肿瘤患者比ER/PR阳性肿瘤患者更易实现pCR。
梁心红李玉林林异文杨日辉张裕诺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治疗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对放射科实习生和住培医师检出肺结节的辅助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放射科实习生和住培医师检出肺结节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10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常规胸部CT检查的40例患者图像。招募在放射科轮转的实习生和住培医师作为阅片者,阅片者在不借助AI软件的情况下独立阅片对胸部CT进行判读,记录肺结节的数量、位置和阅片时间,随后经过两周洗脱期借助AI对所有患者的图像进行再次阅片。计算独立阅片和AI辅助阅片模式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两种阅片模式检出效能的差异性;比较独立阅片和AI辅助阅片模式的阅片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实习生采用AI辅助阅片对肺结节的检出率89.22%高于独立阅片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培医师采用AI辅助阅片对肺结节的检出率92.16%高于独立阅片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和住培医师采用AI辅助阅片模式的阅片时间均短于独立阅片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实习生和住培医师肺结节检出效能,且显著缩短阅片时间。
张添辉曾锦梁刘舒珊李玉林范伟雄
关键词:肺结节人工智能住院医师计算机断层扫描
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的学习曲线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的学习曲线。方法 对2022年1—5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轮转的5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和5名影像实习医生进行PI-RADS理论培训,然后进行5次阅片考核。采用重复方差分析比较受训者5次阅片分数的差异性,并绘制学习曲线。结果 实习医生与住培医师5次阅片分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750、16.769,P <0.001),其中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的阅片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第3次与第4次、第4次与第5次的阅片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学习曲线显示,实习医生与住培医师在完成30个病例阅片后出现拐点。结论 实习医生与住培医师经过理论培训和完成30个病例阅片后,可基本掌握PI-RADS并趋于稳定。
张添辉李海翔龙曦古志聪李玉林范伟雄
关键词:磁共振前列腺临床教学医学教育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9年4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钙化、出血、囊变坏死、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结果15例肿瘤中有14例为神经鞘瘤、1例为神经纤维瘤。13例在胃部、1例在十二指肠、1例在横结肠。肿瘤大小不等,形态多数规则、边缘清晰,囊变坏死、钙化、分叶少见,多成跨壁或腔内生长,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中等到明显强化。免疫组化显示,S100均呈阳性、CD34、CD117、DOG1、SMA检查均呈阴性、Ki67(+)2%~3%。结论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胃,呈腔内或跨壁生长,形态规则,少见坏死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强化。
李玉林黄送康其伟朱文标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病理学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估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估肺癌化疗疗效价值。方法肺癌患者49例,对比分析化疗前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值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周期短化疗后49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4例(8.16%)、完全缓解(CR)15例(30.61%)、疾病稳定(SD)21例(42.86%)和疾病进展(PD)9例(18.36%);化疗前有效组血流量(BF)值高于无效组(P<0.05),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有效组BF值下降、MTT值升高(P<0.05),BV值和PS值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无效组患者BF、BV、MTT和PS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治疗前后肺癌血流灌注改变,可以用于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
邓晋郁李玉林于昭范伟雄
关键词:肺癌多层螺旋CTCT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