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瑜
-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析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糖尿病肾病伴蛋白尿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量、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量为(1.39±0.21)g/d、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为(465.26±42.48)mg/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9±0.42)g/d、(656.69±48.74)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伴蛋白尿患者采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尿蛋白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杨伟锋江瑜杨鸿昌
-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片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 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在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在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90眼术中玻璃体切除完毕后行气-液交换,待玻璃体腔无液体后注入曲安奈德(TA)2.5mg染色,再放入眼内灌注液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术,并对患者进行长期疗效观察。结果视力不同程度提高85眼,不变3眼,下降2眼。术后6,12,2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5)。OCT显示所有手术患者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不同程度逐渐减轻。随访期末未见前膜复发。结论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可视性能有效识别特发性黄斑前膜大小。术中能更清晰地辨认、剥离,不易误伤视网膜,手术效果好,利于手术医生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 江瑜
- 关键词:黄斑前膜曲安奈德玻璃体手术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人工羊膜移植术治疗复杂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人工羊膜移植术治疗复杂翼状胬肉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1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翼状胬肉患者30例42眼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22眼与对照组14例20眼。对照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人工羊膜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人工羊膜移植术治疗复杂翼状胬肉可获得理想疗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江瑜
-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内分泌科和眼科住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FFA检查,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结果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DR患者34例,患病率为34%,合并DN患者58例,患病率为58%;与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肾脏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生轻度、中度、重度视网膜病变患者UMA、尿TP的不断增加,Ccr随之出现明显降低,关联性较强。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联性较强,临床中可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预测糖尿病肾病程度。
- 杨伟锋江瑜杨鸿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并与传统3.2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8眼,年龄50~83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Ⅴ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眼,分别行1.8mm同轴微切口(微切口组)和传统3.2mm小切口(常规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第1 d;1 wk;1 mo观察随访,记录裸眼视力及散光改变,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第1d;1wk;1mo微切口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79%,83%,94%,常规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46%,64%,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d,微切口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75±0.45D,常规组角膜散光为1.12±0.5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术后1wk和1mo,微切口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76±0.40D和0.65±0.35D,常规组平均角膜散光为1.05±0.53D和0.85±0.43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常规超声乳化术,术源性角膜散光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 张建珠陈俊洪黄伯健江瑜庄义昭李雪霞卢国仁
- 关键词:微切口超声乳化角膜散光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不同时期激光治疗的疗效比较
- 2013年
-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不同时期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程将其分为两组。早期组:1个月<病程<3个月;晚期组:病程>3个月。两组采用象限联合后极部格栅样光凝法。记录两组激光前后视力、视网膜出血、眼部新生血管、黄斑病变转归情况。结果两组视力在光凝后均有所提高。其中晚期组在光凝前有58例出现新生血管发生,发生率为51.8%;早期组未发现有新生血管发生。光凝后早、晚期组黄斑水肿好转率分别为90.9%和66.1%。两组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采用光凝治疗BRVO患者,早期患者更有优势。
- 江瑜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激光治疗
- 1.8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45眼采用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4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度、眼压和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IO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 张建珠黄伯健江瑜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囊袋张力环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例26眼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患者,在微切口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将囊袋张力环植入不全脱位晶状体囊袋,观察患者术后视力、人工晶体(IOL)位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提高,治疗后视力同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20只眼IOL位置良好,3只眼IOL有轻度倾斜,3只眼IOL有轻度偏中心。术后7d 2例患者出现眼压偏高,术后随访期间无玻璃体脱出患者。术中未出现因张力环张力过大而导致的晶状体囊袋撕裂现象。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囊袋张力环可以使晶状体位置移中固定、前房更稳定,利于提高微切口超声乳化在不全脱位白内障吸除术的成功率以及I0L植入的稳定性。
- 江瑜
-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术囊袋张力环人工晶体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探讨
- 2001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患者视力、散光度的影响。方法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者18例进行分析,并与大切口22例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术后1天、1周、1个月视力比大切口组好,散光度比大切口组低。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散光度。
- 江武东江瑜方妙娟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屈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