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海燕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肺疾病
  • 2篇社区获得性
  • 2篇社区获得性肺...
  • 2篇稳定期
  • 2篇环状
  • 2篇获得性
  • 2篇获得性肺炎
  • 2篇疾病
  • 2篇肺炎
  • 1篇单病种
  • 1篇单病种质控
  • 1篇低剂量
  • 1篇质控
  • 1篇沙美特罗
  • 1篇沙美特罗替卡...

机构

  • 7篇广东省佛山市...

作者

  • 7篇申海燕
  • 4篇梁建忠
  • 3篇邓丽文
  • 2篇陈海花
  • 2篇潘小青
  • 2篇黄燕飞
  • 1篇黄丽娟
  • 1篇刘晓苑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控实施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基层医院实施单病种质控前后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相关指标的分析,评价单病种质控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该院内一科住院的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是否符合CAP入院标准、氧合评估、病原学监测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机、起始抗菌药物选择、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费、药占比、治疗效果等共十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单病种质控前后该院内一科社区获得性肺炎收治符合率由85.98%上升至99.22%;符合收治住院标准的患者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药费均有下降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但药占比由48.04%降至46.03%,总治疗有效率由96.10%上升至98.43%,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实施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控工作能有效地监督临床医生合理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住院费用特别是药品费用,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申海燕梁建忠何玉仪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控
CAP临床路径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路径实施前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前后两个年度住我院内一科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分析对象,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占比、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五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了临床路径的患者与未实行这一方法的患者之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占比、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后,可以明显规范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既可保证疗效,又可降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药占比,且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申海燕梁建忠
COPD患者应用环状管理模式对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环状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区六联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0,给予环状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结果干预后,两组FEV1、PEF均显著升高(P <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BODE指数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BOD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环状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功能,改善预后。
邱佩娟申海燕黄燕飞邱发娣刘敏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E指数
应用CAT问卷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CAT问卷的应用评估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按照预先制定的COPD患者入组及排除标准选择30例患者,1年内每半年应用COPD生活质量评估专用的CAT问卷调查评分,比较评分变化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COPD患者1年内的CAT评分变化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问卷可较好的评价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及时有效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申海燕梁建忠邓丽文黄丽娟
关键词:COPD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环状管理模式的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环状管理模式对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佛山市南海区六联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内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医院管理,观察组(30例)给予环状管理,对两组的急性发作次数、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1年内急性发作共(35.0±5.3)次,观察组患者1年内共发作(6.0±1.5)次,较对照组发作次数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5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观察组QO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1.5±5.9)VS(104.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环状管理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
刘晓苑申海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满意度
长期吸入中低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长期吸入中低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3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中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沙美特罗替卡松(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μg)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沙美特罗替卡松(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100μg)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年。比较治疗前、治疗1年后各组患者CAT评分、第1s末呼气末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6min步行距离(6-MWT)及年人均急性加重次数和年人均住院次数。结果治疗后中剂量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6-MWT均高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吸入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能明显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且中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推荐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吸入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
申海燕梁建忠陈海花潘小青冼伟玲邓丽文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法
CAT问卷在COPD稳定期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CAT问卷在COPD稳定期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实际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60例,在2014年1月、6月及12月分别由患者自行填写CAT问卷,每次根据患者CAT评分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或更改防治措施,最后一次进行CAT问卷有效性调查以评估CAT问卷实施效果及可行性。结果患者1年内的CAT评分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77.14%的患者认为通过填写该问卷可以增加患者本人对COPD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88.21%的患者认为该问卷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或加重程度有用,90.36%的患者认为可以推荐给更多的COPD患者使用。结论 CAT问卷简单方便,应用于COPD的社区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申海燕潘小青冼伟玲陈海花邓丽文邱佩娟黄燕飞
关键词:COPD稳定期健康教育社区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