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锋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内固定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 2篇粗隆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动力髋螺钉内...
  • 1篇有限内固定
  • 1篇有限内固定结...
  • 1篇支架外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锁定钢板
  • 1篇锁定钢板治疗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切开复位内固...
  • 1篇全脊椎截骨
  • 1篇人工股骨头

机构

  • 5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5篇郑锋
  • 3篇谌业光
  • 2篇黄凯
  • 1篇张惠城
  • 1篇郭伟康
  • 1篇田涛
  • 1篇谢伟文
  • 1篇黄健
  • 1篇赖兵
  • 1篇梁传兴
  • 1篇王彦波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12月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6例接受PFNA治疗为髓内钉组,45例接受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为锁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关节功能。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少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髓内钉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5.00%,锁定钢板组为5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良好效果,但PFNA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近期疗效较为理想,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郑锋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髋关节功能
单纯内固定与支架外固定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单纯内固定与支架外固定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关节面复位情况、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关节面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单纯内固定均能有效复位复杂性Pilon骨折关节面,但前者临床更为确切。
郑锋谌业光黄凯王彦波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PILON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1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关节组和DHS组,对于关节组中的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DHS组中的患者采取DHS内固定。结果 DH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引流量明显比关节组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关节组患者低,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关节组患者在手术后,下床时间明显比DHS组患者早(P〈0.05),患者在早期髋关节的功能也要显著好于DHS组中的患者(P〈0.05),然而经过多个月以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没有显著性的差别(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该以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做为首选的措施,应该慎重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严格掌握它的适应性。
郑锋谌业光谢伟文黄凯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研究比较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采用双排固定技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3、6、9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撕裂侧别、撕裂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均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评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较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在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更为明显。
郭伟康赖兵黄健梁传兴郑锋刘松浪
关键词:肩袖撕裂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
2012年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1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4±1.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1090±200)ml;术后患者侧凸矫正度及矫正率、后凸矫正度及矫正度有明显恢复,与术前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身高增长(6.7±1.7)cm,术后1例患者出现双下肢痛觉过敏症状,给予对应治疗后症况消失;全部患者无神经损害;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度较好,侧凸及后凸矫正丢失少于5°.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较为安全、有效.
张惠城谌业光郑锋田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