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云

作品数:20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嘉兴市中心血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献血
  • 7篇献血者
  • 4篇输血
  • 4篇无偿
  • 4篇无偿献血
  • 4篇核酸
  • 3篇血液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隐匿性
  • 3篇隐匿性乙型肝...
  • 3篇隐匿性乙型肝...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肝炎病毒感染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感染

机构

  • 19篇嘉兴市中心血...

作者

  • 19篇孙亚云
  • 14篇倪修文
  • 12篇徐利强
  • 11篇李建华
  • 7篇毛惠娜
  • 3篇张瑜
  • 1篇王日春
  • 1篇张瑜

传媒

  • 8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嘉兴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建立嘉兴市梅毒(syphilis)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方法,研究制定本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对梅毒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跟踪随访,在检验结果反应性暂时屏蔽一定时间(≥6个月)后将他们召回,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TP DNA的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复检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结果 TPELISA检测53 531例献血者标本,其中ELISA双试剂阳性317例,TP-ELISA单试剂阳性标本217份,经TPPA试验阴性或不确定120份,联系到72例,实际前来血站检测28例。28例献血者半年后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可以归队。结论建立了嘉兴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方案,对复检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可以归队献血者28例)。探讨制定了本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对于消除永久屏蔽对假阳性献血者身心造成的压力和伤害,缓解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减少长期固定献血者的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徐利强李建华王日春孙亚云张瑜倪修文
关键词:献血者归队可行性
IgG抗-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
张瑜徐利强孙亚云
嘉兴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嘉兴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病毒(OBI)感染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的ELISA(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核酸扩增技术(NAT)对本中心52 69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联合筛查,对NAT+标本做进一步鉴别检测病毒类型;收集HBs Ag-/HBV-DNA+的标本再另选3种不同的HBs Ag酶免试剂盒定性检测,并选用化学发光对HBsAg和抗-HBs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QPCR)进行HBV核酸病毒载量测定;再结合血清学乙肝三系标志物、追踪检测和一般流行病统计学资料(性别、献血次数和年龄)来进一步分析研究OBI的血清学及病毒学相关分布情况。结果共确认47例OBI感染者,OBI流行率为0.89‰(1∶1 121),窗口期(WP)2例(1∶26 349);HBsAg、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6种OBI血清学模式,抗-HBs定量>100 m IU/m L的标本占27.66%(13/47),抗-HBc+占91.49%(43/47),HBV-DNA核酸定量范围(4.10-1.82)×10~3(IU/m L)(中位数15.83),5例阳性对照HBsAg+/HBV-DNA+病毒载量范围(61.47-1.28)×104(IU/m L)(中位数538.15),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的男性献血者OBI感染率高(P<0.05),多次献血者与首次献血者OB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倪修文徐利强李建华孙亚云毛惠娜吴瑾惠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BC核酸扩增技术
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细胞及其表型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的扩增能力及细胞表型特征。方法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调整浓度为2×106/mL后,接种于24孔培养板,1mL/孔。按以下2组添加诱导剂:1)抗-CD3+IL-2+IFN-γ;2)抗-CD3+抗-CD28+IL-2+IFN-γ。诱导剂的终浓度抗-CD3为1μg/mL、抗-CD28为0.5μg/mL、IL-2为0.1万U/mL、IFN-γ为100ng/mL。隔2d换液,培养至d7,经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算各孔细胞总量。采用免疫荧光单标记法分析CIK表面CD4+、CD8+及CD56+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分析CIK表面CD4+/CD25+、CD8+/CD25+、CD4+/FasL+、CD8+/FasL+的表达。结果培养至d7,激发型CD28单抗组CIK的细胞总量为(78.2±7.3)×106/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2.7)×106/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标记法的分析结果显示,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的CIK中CD4+细胞、CD8+细胞及CD56+细胞分别为(68.4±6.1)%、(34.6±7.2)%及(15.1±3.9)%,与对照组的(52.5±3.6)%、(26.9±2.7)%及(7.7±1.2)%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双标记法的分析结果显示,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细胞中CD4+FasL+T细胞、CD8+FasL+T细胞、CD4+CD25+T细胞及CD8+CD25+T细胞比例分别为(36.6±4.7)%、(40.7±3.2)%、(60.1±5.3)%及(58.5±4.1)%。与对照组的(21.9±3.9)%、(24.3±5.1)%、(45.6±4.6)%及(44.6±3.4)%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发型CD28单抗可增强CIK的扩增能力及上调细胞活化膜型分子的表达,提示激发型CD28单抗可具有提高CIK杀瘤能力。
倪修文孙健琦徐利强李建华孙亚云
关键词:CD28凋亡扩增
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性感染的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对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学输血传播性感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低危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确保血液安全。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嘉兴地区17927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信息,分析不同年龄、学历、职业、体重、献血次数的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结果。结果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75、14.85、10.85、8.27、41.36,P均<0.05)。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TP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96、69.65、79.55,P均<0.05),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09、0.85,P均>0.05)。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TP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8.85、39.23、18.84、43.42,P均<0.05),抗-HIV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不同体重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95,P<0.05),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6、3.17、4.63、8.74,P均>0.05)。再次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8.87、261.90、249.00、41.05、239.60,P均<0.05)。结论不同人口学特征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性感染的检测结果不同,专科及以上学历、医务人员、公务员、学生等人群可作为重点招募对象,另外加强人群健康知识宣教,鼓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强化献血宣传和优化献血服务,估计无偿献血者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孙亚云李建华倪修文吴瑾惠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人口学特征不合格率
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血液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掌握不同献血者的健康状况,排除高危献血者,提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嘉兴市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25803名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4项传染病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检测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HBsAg、抗-HCV不合格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抗-HIV、梅毒不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应严格筛查,建立-支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对保障血液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孙亚云
关键词:初次献血多次献血
嘉兴地区325例疑难交叉配血原因分析与处理被引量:1
2023年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输血安全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临床上输血前血型鉴定困难、抗体筛查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等疑难情况时有发生,现对嘉兴地区2019~2022年临床送检的325例疑难配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孙亚云杨云怡
关键词:交叉配血输血安全临床救治输血前
2009~2014年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分析与防范对策
2016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保障血液安全和献血者招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两遍检测,对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WB法确认;对确认结果,进行流行性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率为0.21%,确认阳性率为11.33/10万。男性感染率大于女性(P<0.05)。年龄在40岁以下组为主要感染人群,与41岁以上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高中以下组感染率为89.66%,与大学以上组的10.34%比较有差异性(P<0.05)。职业主要以非固定职业(自由职业、个体和服务业)人群感染为主,与其他职业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男-男性行为引起HIV病毒感染占总阳性的34.48%。结论:浙江省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HIV感染率不断上升,有向低危人群蔓延的趋势,男-男性行为已成为HIV传播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对献血人群的宣传教育,引进更为先进的检测方法,避免HIV经血液传播。
倪修文孙健琦孙亚云毛惠娜吴瑾惠
关键词:HIV无偿献血者
嘉兴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调查研究嘉兴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初筛工作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3年共210 186份无偿献血者样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对单家或双家不合格样本用TPPA做确认试验。结果 2009年-2013年,每年单家或双家梅毒试剂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0.39%、0.52%、0.54%、0.66%、0.71%,平均不合格率为0.57%,各年度梅毒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3,P<0.01);TPPA确认阳性率分别为0.31%、0.36%、0.42%、0.45%、0.48%,平均阳性率为0.41%,各年度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P<0.01);单家与双家试剂检测阳性经确认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兴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患者呈逐年增长态势,应加大对无偿献血者体检征询力度,加强街头检验初筛样本的梅毒快速检测,减少血液报废,保证临床血液安全。
孙亚云倪修文毛惠娜屠佳燕吴瑾惠徐伶莉
关键词:无偿献血梅毒
B(A)02/O02亚型的血清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附报告1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鉴定罕见的B(A)02/O02亚型,选择合适血液进行配血。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鉴定表型,利用分子生物学对血液标本第6、7外显子进行基因测序,并做家系调查。结果先证者和其父亲标本血清学鉴定疑似B(A),H物质较正常B型明显增强,血清中产生不规则抗-A;经基因测序后,2例标本的第6外显子有O02等位基因,其B等位基因的第7外显子发生700C>G突变。结论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后,2例标本均证实为B(A)02/O02,为先证者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和AB浆输血治疗。
孙健琦徐利强李建华孙亚云屠佳燕倪修文
关键词:ABO血型血清学检查输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