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月红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采血
  • 2篇产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采血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采血
  • 1篇新生儿体重
  • 1篇氧化碳
  • 1篇早产儿呼吸
  • 1篇早产儿呼吸窘...
  • 1篇正压通气
  • 1篇糖水
  • 1篇特殊药物
  • 1篇疼痛
  • 1篇通气
  • 1篇注射泵
  • 1篇综合征
  • 1篇桡动脉

机构

  • 4篇保定市妇幼保...

作者

  • 4篇任月红
  • 3篇张洁
  • 1篇张樊
  • 1篇李宁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在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效果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在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住院早产儿15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对照组桡动脉穿刺采血,糖水组采用糖水吸吮;非营养性吸吮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对比3组疼痛情况、行为状态。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糖水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96.0%、98.0%高于对照组的74.0%,采血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采血中、采血后1 min疼痛评分、为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糖水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操作时哭泣时长、回复基线时长、DAN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参数变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和糖水组的变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和糖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均能够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程度,改善其行为状态,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值得应用。
陈娜任月红刘晓恩张洁张凤李宁
关键词:桡动脉采血疼痛非营养性吸吮
微量泵应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更系统化、规范化,服务更广泛,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因为护理安全是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等。现在微量注射泵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微量泵的功能是将少量液体和药物精确、恒速、持续地泵人体内,有利于特殊药物的使用,临床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任月红
关键词:安全隐患微量泵护理安全特殊药物微量注射泵护理模式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分析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改良组(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每组40例。2组均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观察2组通气0、6、12、24 h后的pH值、TcPCO_(2)/TcPO_(2)指标、无创通气时间、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通气0 h,2组血液pH值、TcPCO_(2)、Tc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通气6、12、24 h血液pH值、TcPO_(2)均明显升高,TcPCO_(2)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创通气时间和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均明显降低(P<0.05)。2组气漏、腹胀、鼻部损伤、肺出血、感染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为5.00%(2/40),改良组病死率为2.50%(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儿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刘晓恩陈娜任月红张洁张凤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
新桡动脉定位下不同角度穿刺对新生儿采血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新桡动脉定位下不同角度穿刺应用于新生儿采血的不同结局,得出结论和制定标准化流程,用于指导临床,服务于广大患儿。方法选取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19年5~10月收治的新生儿病例患者3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新生儿体重计算公式)大小将其分成体重≤1.0 kg组、1.0 kg<体重≤1.5 kg组、1.5 kg<体重≤2.5 kg组、2.5 kg<体重≤3.5 kg组、体重>3.5 kg组。穿刺针尖与皮肤分别呈10°~15°、15°~20°、20°~30°、30°~40°、40°~60°采血操作者均按统一的桡动脉定位法(新目测定位法)采集并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未拔针试穿成功率、疼痛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操作性疼痛(NIPS)、啼哭率]。结果体重>3.5 kg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未拔针试穿成功率、失败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3.5 kg组穿刺结束时的NFCS、NIPS评分均低于其他4组,心率上升幅度较其他4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3.5 kg组啼哭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不啼哭率高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桡动脉定位法的预测相关系数较传统定位法更低,有效的降低了测量误差,准确性较高(r=0.9012,EMSE=0.8956%)。新生儿桡动脉穿刺角度的大小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体重越大,桡动脉穿刺角度越大。结论新桡动脉定位法可有效降低测量误差,准确性高,且新生儿体重与桡动脉采血穿刺角度关系密切。
任月红郭佳堂张洁李宁张樊张凤王伟
关键词:新生儿体重桡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