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瑜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排放清单
  • 6篇污染
  • 5篇大气污染
  • 4篇污染物
  • 4篇大气污染物
  • 2篇有机物
  • 2篇在线监测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排放因子
  • 2篇污染物排放
  • 2篇挥发
  • 2篇挥发性有机
  • 2篇挥发性有机物
  • 2篇超低排放
  • 2篇臭氧
  • 2篇大气污染物排...
  • 1篇电厂
  • 1篇动车
  • 1篇应急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辽宁省环境监...
  • 1篇国电环境保护...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江苏省环境工...

作者

  • 14篇赵瑜
  • 1篇崔建升
  • 1篇张宴
  • 1篇任洪强
  • 1篇夏思佳
  • 1篇李时蓓
  • 1篇任阵海
  • 1篇伯鑫
  • 1篇张青新
  • 1篇莫华
  • 1篇封雪
  • 1篇朱法华
  • 1篇祖彪
  • 1篇杨杨
  • 1篇李荔
  • 1篇黄奕玮
  • 1篇吴秀才
  • 1篇仇丽萍
  • 1篇周亚端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第19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在线监测的2015年中国火电排放清单被引量:21
2018年
伴随着超低排放技术在中国火电行业的广泛应用,中国火电行业排放水平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故现有火电排放清单排放因子和排放量等无法反映当前火电污染物排放提标情况.基于全国火电在线监测(CEMS)、环境统计和排污许可等数据,提出一种自下而上逐企业建立中国火电行业排放清单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的特点是更加全面的考虑了火电行业超低技术,实际排放浓度与活动水平等综合因素.作为实例,本文基于所提出的火电行业排放清单的方法计算了新的2015年中国火电行业排放清单(HPEC).结果表明2015年全国火电厂SO_2、NO_x和烟尘平均排放浓度范围分别为7.88~208.57、40.33~238.2和5.86~53.93mg/m^3.北京、上海火电排放基本达到《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制定的超低改造目标;绝大部分的省份SO_2、NO_x在线监测均值小于排污许可执行标准均值.中国燃煤机组的SO_2、NO_x、烟尘排放因子平均值分别为0.67、0.76、0.16g/kg(以入炉煤计).全国火电CO、VOCs、NO_x、SO_2、PM_(10)、PM_(2.5)总排放量分别为403.87、10.73、122.94、146.68、28.72和22.80万t/a,平均排放绩效值分别为1.06、0.03、0.32、0.39、0.08、0.06g/(k W?h).
崔建升屈加豹伯鑫常象宇封雪莫华李时蓓赵瑜朱法华任阵海
关键词:排放清单火电超低排放排污许可在线监测
南京市秋季细颗粒物及臭氧生成敏感性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为考察江苏省南部地区重点排放源对南京市秋季细颗粒物(PM_(2.5))的贡献率及O_3生成敏感性,采用强力法针对特定排放源及污染物设置不同的排放情景,利用化学传输模拟系统Models-3/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分析模拟区域内不同情景下地表PM_(2.5)及O_3浓度变化。2012年10月,电厂、钢铁和水泥的污染物排放对南京市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0%、25.5%和15.9%,对国控站点的贡献率分别为7.2%、17.7%和16.2%。钢铁对下风向区域的地表PM_(2.5)浓度的影响显著高于电厂及水泥部门的排放。从不同情境下模拟O_3地表浓度变化结果看出,南京市城区及下风向区域的O_3浓度随VOC排放削减降低,随NO_x排放削减升高,因而判定南京市秋季O_3生成属于VOC控制区。
周亚端赵瑜仇丽萍毛攀
关键词:CMAQPM2.5臭氧敏感性
基于不同方法的省级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详细评估省级尺度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基于相同的车辆活动水平信息,分别采用COPERT模型和基于国内实测的排放因子数据建立了江苏省2012年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由于排放因子的差异,基于国内实测的排放因子法估算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_x)、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NMVOCs)、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2.5,PM2.5)、黑碳(black carbon,BC)和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排放量分别为COPERT模型结果的2.38、1.39、1.49、2.66、3.33和1.72倍。不同测试数据和模型结果的比较表明,COPERT模型可能对我国机动车CO、NO_x和NMVOC的排放因子有所低估,而不同测试的颗粒物排放因子结果不确定性较大。小型汽油客车对CO和NMVOC的排放贡献率分别为36%和23%;重型货车对NO_x、PM2.5和BC的贡献率都超过50%。基于COPERT模型计算结果和全省道路等级信息对机动车排放量进行空间分配,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和路网较为密集的江苏南部地区;城际间高速路网对NO_x和颗粒物排放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黄奕玮赵瑜杨杨谢轶松谢放尖许立峰
关键词: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排放因子
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补充标准,通过解析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环节的关键问题,探索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等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实现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专业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提供良好借鉴。
张宴赵瑜任洪强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
江苏省工业源动态排放清单建立及排放控制效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工业是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现有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尚未充分反映排放快速变化的特征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其行业、时间分辨率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以工业经济发达省份江苏为例,基于污染源连续在线监测(CEMS)数据、环境统计等资料,建立2015—2020年工业源以日为单位的大气颗粒物(PM)、SO_(2)和NO_(x)动态排放清单;结合WRF-CMAO空气质量模式评估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带来的大气环境改善效益;选取典型时段量化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下的减排量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20年工业源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10)、SO_(2)和NO_(x)年排放量分别下降35.7%、34.9%、66.2%和67.0%,2015—2017年排放变化主要受电力行业影响,2018—2019年钢铁行业对排放时间变化特征起主导作用;在钢铁、水泥行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和所有非电行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两种情景下,2017年典型月份PM_(2.5)浓度将分别下降4.34%~8.29%和8.99%~14.92%,最大8 h臭氧(MDA8 O_(3))浓度分别上升0.08%~4.31%和-0.64%~7.61%;在2019年两个典型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时段,应急减排措施导致PM_(2.5)浓度分别下降1.68和1.29μg·m^(-3),而O_(3)浓度在大部分时间有所上升.研究证明了基于CEMS信息的动态排放清单能够较好反映污染防治成效,并证实应从挥发性有机物(VOC)和NO_(x)协同控制角度改善O_(3)污染状况.
李千雨赵文鑫胡未央张洁张妍赵瑜
关键词:在线监测超低排放减排成效
自下而上的中国CO与CO2排放:近年趋势、不确定性,以及对能源效率和污控水平提升的反映
基于我国经济部门和分省经济与能源数据的详细分类,使用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方法计算了我国2005-2010 年人为源CO 和CO2 的排放量.该研究依据和采用最新的中国本土排放测试结果编制了我国分行业的CO 和CO2 排放因...
赵瑜Chris.P.NielsenMichael.B.McElroy
关键词:排放因子不确定性能源效率污染控制
南京市化工行业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详细评估城市尺度化工行业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的排放特征,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基于详细企业调查信息的南京市化工行业NMVOC排放清单,利用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分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wds,VOC)排放的大气氧化活性,使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同时,将本研究结果与基于公开发表统计资料的排放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南京市化工行业NMVOC排放量约为11.2万t,其中石油炼制贡献了化工行业总量的51.5%,基础化工原料、合成化工、精细化工、炼焦、其他化工贡献依次为13.3%、12.0%、11.4%、8.0%、3.8%。烯烃是OFP值最大的一类组分,对OFP贡献超过58%。2011年南京市化工行业NMVOC排放的不确定性用95%置信区间表示为(-74%,+267%)。研究发现,基于统计资料的方法遗漏了基础化学原料、合成化工中的部分排放源,导致对化工行业NMVOC排放存在约18.8%的低估。根据人口分布NMVOC排放进行空间分配,得到的结果未能较好反映重点排放源地理位置的影响。上述对比证实,在城市尺度进行详细排放源调查对改善排放清单具有重要作用。
毛攀吴秀才赵瑜
关键词:排放清单挥发性有机物化工行业
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22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燃煤电厂是大气污染物主要排放源之一。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中国制定和实施了逐步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准确量化燃煤电厂的排放特征和长期趋势对于深入认识煤电行业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回顾了20 a来我国燃煤电厂的控制历程与排放标准,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升对我国煤电行业大气污染控制进程和排放演变规律的认识,并为其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0—2020年,我国燃煤电厂经历了排放增加、污染缓和、政策加严和超低排放改造4个阶段基于逐步完善的“自下而上”排放清单研究方法,三大常规污染物(PM_(2.5)、SO_(2)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在2004—2005、2005—2006和2011年前后出现拐点并稳步下降。其中,细颗粒物年排放量由百万吨级下降至十万吨级,SO_(2)和NOx年排放量由千万吨级下降至百万吨级。由于对污染治理信息掌握不足,部分全球及亚洲排放清单对我国煤电行业排放水平存在高估。在西电东送等国家战略影响下,我国东部高电力需求区域煤电行业排放占比逐渐下降,而西部能源富集区域排放占比逐渐增加。此外,基于卫星观测的“自上而下”方法也被应用于评估煤电行业排放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过去20 a间,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显著下降,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对较高。未来应在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占比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充分发挥其在电力安全和供应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持续降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
顾晨赵瑜
关键词:燃煤电厂排放特征大气污染物年际变化
不同模式版本对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模拟结果对比评估被引量:1
2020年
选取2015年1、4、7、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4季),应用CMAQv4.7.1和CMAQv5.1模式模拟长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对比了NO2、SO2、O3、PM2.54个常规污染物的模拟结果,表明CMAQv5.1对NO2、SO2和PM2.5的模拟效果优于CMAQv4.7.1,而CMAQv4.7.1的O3模拟效果优于CMAQv5.1;CMAQv5.1的NO2模拟值更接近地面观测值,比起不同版本的化学机制对NO2模拟效果的影响,NO2的模拟偏差受排放高估的影响更大;2个版本SO2的模拟值差距较小,且都与地面观测值之间差异较小;CMAQv5.1 PM2.5的模拟值比CMAQv4.7.1更接近观测值,气溶胶模块机制的更新(例如新增细分的PM2.5模式物种和部分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的改进等)对PM2.5模拟效果的改善显著;CMAQv5.1的O3模拟值比CMAQv4.7.1高,CMAQv5.1的O3模拟值在O3观测值的高值时段更接近观测值,而CMAQv4.7.1的O3模拟值在低值时段更接近观测值,CMAQv5.1在日最大8小时平均(MDA8)O3观测浓度超标日的O3模拟效果相比CMAQv4.7.1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非超标日模拟效果变差,CMAQv5.1的O3模拟效果总体相比CMAQv4.7.1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提出,未来针对低值时段和低值区域的O3模拟机制的改进将进一步提升O3模拟效果。
卢怡赵雪芬赵瑜
辽宁省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为全面评估辽宁省关键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系统收集和整理全省基础活动水平信息,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该省2012年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2年辽宁省SO_2、NO_x、CO、PM10、PM_(2.5)、BC、OC及NH_3排放总量分别为1434.8×10~3、1632.3×10~3、6682.9×10~3、1529.9×10~3、1087.8×10~3、74.5×10~3、176.1×10~3t及880.4×10~3t.BC和OC最大贡献源为生物质燃烧源,排放集中分布在辽宁中、西部;NH_3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与化肥施用,排放高值区位于辽宁中部农业畜牧业发达地区;其他污染物主要来自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集中分布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以及大连金州区、甘井子区和普兰店区.大连、沈阳是SO_2、NO_x、NH_3和颗粒物主要排放城市,鞍山和本溪由于钢铁行业发达,成为CO排放量最大的城市.基于卫星观测获得的NO_2垂直柱浓度对NO_x排放空间分布进行评估,两者相关性系数为0.57(p<0.01).辽宁省级排放清单与国家尺度排放清单在一定程度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采用的活动水平和污染物控制效率的不同,基于详细本地化污染源信息建立的省级排放清单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建议完善点源排放特征信息并加强本地化测试,进一步降低省级排放清单不确定性.
袁梦晨祖彪张青新刘鹏辉赵瑜
关键词:排放清单人为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