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东
-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睢县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豫东平原雎县城乡腹泻病原学的调查研究
- 1989年
- 1987年5月~1988年4月我们对雎县城乡腹泻患者1253例进行了致泻病原菌、输状病毒、寄生虫三方面的调查。检出病原者486例,阳性率为38.79%,共检出病原14种,共550株,总检出率43.89%。病原菌10种,检出率为28.57%,其中志贺氏菌9.42%、变形杆菌7.58%、EPEC6.56%、沙门氏菌.19%、ETEC2.39%,非0—1群弧菌3.12%、EIEC1.28%、副溶血弧菌0.97%、空肠弯曲菌0.33%、小肠结肠炎邯尔森氏菌0.08%,输状病毒检出率16.84%;致泻寄生虫检出率12.69%,其中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包括包囊)7.82%、肠内滴虫3.99%、兰氏贾第鞭毛虫0.32%。文中对不同季节、不同临床诊断、不同粪便状性等病原检出情况作了调查分析。并对家畜进行了耶氏分菌的调查研究。
- 沈祥生王洪如沈钢建陈振东靳福成吴建梅邵振冬周用直
- 关键词:腹泻病人豫东平原血清分型志贺氏菌混合感染者
- 鼠伤寒噬菌体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4年
- 鼠伤寒噬菌体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周刚,茹维萍,周用直,沈刚建,陈振东,张友纯,严家泌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沙门氏菌病,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由于该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有多种传播途径及时药性不断增加,在许多地区引起爆发流行[1、2...
- 周刚茹维萍周用直沈刚建陈振东张友纯严家泌
- 关键词:鼠伤寒噬菌体分型流行病学
- 睢县腹泻患者中志贺氏菌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在一般医院门诊,不少阿米巴痢疾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因而病人久治不愈。为了解我县细菌与阿米巴痢疾病原的存在情况,我们从1987年5月~1988年4月对我县腹泻患者及健康人进行了志贺氏菌和阿米巴原虫的调查。标本来源于2个县医院及4个疾病监测乡卫生院的肠道门诊及住院腹泻病人。健康人标本来源于1年内未患过腹泻的成年人和儿童。志贺氏菌诊断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检验方法,按常规。
- 沈祥生陈振东沈钢建王洪如刘钦锡沈建平马洪仁
- 关键词:腹泻志贺氏菌阿米巴原虫痢疾
- 睢县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通过三年的监测 ,发现E .coliO1 5 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及外环境污染程度。方法 用O1 5 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应用分子生学、微生物学、生化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学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 2 0 0 0年— 2 0 0 2年从 2 5 4 1份标本中检出E .coliO1 5 7∶H71 99株 ,其中 76株具有毒素基因 ;显示有 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 E .coliO1 5 7∶H7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致病菌 。
- 沈刚建柴锡德陈振东徐强邵振冬黄培昌郭秋生郇树清韩敬华
- 河南省睢县一起腹泻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爆发的调查被引量:19
- 2002年
-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O15 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及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和外环境污染程度。方法 用现患调查方法 ,描述大肠埃希菌O15 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 ,分析引起流行的原因 ,用O15 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应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学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 睢县是河南省首先发现的疫区 ,从 3月 17日至 7月 6日共发生病人 35例 ,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32例 ,死亡 2 8例 ,病死率 87.5 0 % ,6 0岁以上发病占 91% ;从家畜、家禽分离出 10 7株O15 7∶H7菌株 ,从腹泻病人中分离出4 8株 ;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技术鉴定 6 7株具有毒素基因 ;显示有 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 大肠埃希菌O15 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家畜、家禽的高带菌率可通过污染水、食物传染给人 ,亦可通过蝇和日常生活接触感染。睢县疫情是一起大肠埃希菌O15
- 张锦夏胜利沈刚健陈振东黄培昌傅炳南涂光理
- 关键词:腹泻急性肾功能衰竭爆发流行病学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聚合酶链反应
- 来自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疫区的99株E.coli O157∶H7的鉴定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2000年3月17日-7月6日发生的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的致病菌。方法采集病人、外环境、家畜和家禽标本620份,采用免疫磁珠集菌法、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及营养肉汤增菌、rfbO157、rfbO111引物多重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分离出99份E.coli O157∶H7菌株,其中rfbO157、志贺氏样毒素2(stx2)、溶血素(hlyA)、肠上皮细胞纤毛消除素(eaeA)基因和vero细胞毒性试验均阳性的有56株,其它基因组合7株,36株无毒力基因。结论99株E.coli O157∶H7在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生长形态、颜色,生化反应及毒力基因表现等方面出现多样化,对于今后在制定对该菌的诊断标准、传染源的控制及细菌毒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夏胜利张锦陈振东郭秋生
- 关键词:腹泻E.COLIO157:H7
- 疾病监测点痢疾感染特点及病原特性研究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近几年志贺氏痢疾病原菌的流行优势菌型及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对河南省监测点 2 0 0 0、2 0 0 1分离到的 6 8株痢疾杆菌应用血清学、生化学、药物敏感性等试验对菌种进行了系统的鉴定 ;结果 6 8株痢疾杆菌均属福氏志贺氏菌 ,其中福氏 2a、5b分别占 2 7.94 %和 2 6 .5 % ;F3 a占 2 2 .0 % ;6 8株菌均对多粘菌素B、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 10 0 %敏感 ,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率在 97%以上 ,对吡哌酸、四环素、氯霉素、CO .SMZ的耐药率均在 87% ;结论 农村近两年痢疾感染的优势菌型仍为福氏志贺氏菌 ,但福氏 5b及 3a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
- 郭文敏苟晓琴郭秋生陈振东
- 关键词: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2A血清学药物敏感试验
- 我国中原地区农村腹泻病病原谱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流行广泛,危害较严重,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是当今全球性公共卫生重要问题之一。据WHO统计,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急性腹泻的约有7亿5千万至10亿人次,其中死亡约5百万人,相当于平均每分钟死亡10人。这个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未完全解决。感染性腹泻在我国急性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目前已知能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
- 卢海魏承毓沈钢建陈振东沈祥生白艳丽刘爱红吴新竹
- 关键词:腹泻病原谱流行病学
- 卫生细菌检验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1992年
- 质量控制(简称质控)是现代实验室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国内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报道,而卫生细菌质控尚未见报道。为使卫生细菌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有指标证明检出的结果是被检物的客观实际,我们从1986年2月根据卫生细菌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 沈刚建陈振东邵振东沈祥生
- 关键词:细菌检验细菌监测无菌室标本检验临床化学
- 睢县农村细菌性痢疾发病状况与病原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了解睢县农村细菌性痢疾流行优势菌型及菌型变迁和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4个经济状况基本相同的行政村, 对在该村诊所就诊的患者进行采便、检验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5例腹泻病例中,检出痢疾杆菌144株,其中忐 贺氏福氏痢疾菌137株,宋内氏痢疾菌7株,检出率为29.09%;日常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引起发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睢县 农村人群感染痢疾的主要菌型以F4c、F2a为主,占65.28%。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降低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 施。
- 郇树青徐强刘成杰陈振东邵振东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发病状况病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