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湖泊湿地面积大,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退化较为严重。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是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在一些发达国家相关的工作已较为成熟,我国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北美大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旨在为建立我国的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提供借鉴与启示。北美大湖湿地共设置约1,500个监测样点,研究人员通过每年对水体环境和五大生物类群(植物、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进行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IBI),以评价大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健康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北美大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不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且可操作性强,对构建我国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有参考价值。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base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是广泛应用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基于30个采样点(7个参照点,23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数据,构建鄱阳湖湿地的B-IBI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非常健康、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标准,据此评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基于B-IBI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一般;(2)就采样点B-IBI分值而言,呈现出西部健康状况优于东部的格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状况较好,而工业区、城镇、农田及河流入湖口附近状况较差;(3)B-IBI指数与前期构建的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栖息地环境质量指数(QHEI)以及植被完整性指数(V-IBI)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基于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构建的B-IBI指数能为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健康评价和监测提供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