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平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凹凸棒
  • 3篇凹凸棒土
  • 3篇ATP
  • 2篇单宁酸
  • 2篇杂化膜
  • 2篇改性
  • 2篇PVDF
  • 2篇成膜
  • 2篇成膜过程
  • 1篇有机改性
  • 1篇致孔剂
  • 1篇镍离子
  • 1篇离子
  • 1篇甲基
  • 1篇甲基丙磺酸
  • 1篇甲基橙
  • 1篇交联
  • 1篇交联改性
  • 1篇改性凹凸棒土
  • 1篇2-丙烯酰胺...

机构

  • 5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赵义平
  • 5篇张平
  • 4篇陈莉
  • 3篇张桂芳
  • 2篇石月荣
  • 1篇吕超
  • 1篇王雪
  • 1篇田雪涛
  • 1篇陶雯雯

传媒

  • 3篇功能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TS/AT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CTS)与凹凸棒土(ATP)混合,采用水相反应和乳液反应两种方法,并进而利用戊二醛对其进行交联制备CTS/ATP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乳液反应,水相反应对吸附具有积极作用。高分子量CTS复合后对镍离子吸附影响不大,而低分子量CTS与ATP复合后产生吸附协同作用,对镍离子吸附大幅度增加,且交联反应后对甲基橙的吸附效果较为明显。
文梦娟张平陶雯雯石月荣赵义平
关键词:凹凸棒土镍离子甲基橙交联改性
AMPS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及其Cd^(2+)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提高凹凸棒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改善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本研究以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对凹凸棒土进行初步有机改性后再与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进行双键加成反应,制备了1种新型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改性凹凸棒土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Cd^(2+)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在结构上未因改性而发生破坏,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其中Cd^(2+)的吸附率可达66%,且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明显提高。
张平石月荣张桂芳吕超秦颖玺赵义平陈莉
关键词:凹凸棒土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有机改性
凝固浴组成对PVDF/TA-ATP杂化膜成膜过程及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5年
将单宁酸(TA)改性的凹凸棒土(ATP)与聚偏氟乙烯(PVDF)和致孔剂聚乙二醇(PEG)混合,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TA-ATP杂化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杂化膜的热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力学相图和超声反射方法探讨了凝固浴组成对膜成膜过程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凝固浴组成对膜水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固浴中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含量的增加,PVDF/TA-ATP体系耐非溶剂能力增强,成膜速度减慢,膜孔结构由指状孔向海绵层结构渐变,纯水通量整体呈增大趋势。
张桂芳文梦娟刘兴甜秦颖玺张平赵义平陈莉
关键词:凹凸棒土单宁酸PVDF杂化膜
致孔剂对PVDF/TA-ATP杂化膜成膜过程及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掺杂单宁酸(TA)改性的凹凸棒土(ATP)制备PVDF/TA-ATP杂化平板分离膜。利用热力学相图、无损超声波检测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纯水通量等对不同添加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致孔剂聚乙二醇(PEG)对杂化膜成膜过程以及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VDF/TA-ATP/PEG体系耐非溶剂能力减弱,成膜速度减缓,膜孔尺寸变大,数量变多,纯水通量增加;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大,PVDF/TA-ATP/PEG体系耐非溶剂能力减弱,成膜速度加快,膜孔由海绵层向指状孔渐变,纯水通量增加。
张桂芳秦颖玺刘兴甜张平赵义平陈莉
关键词:单宁酸杂化膜
梯度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梯度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殊的功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材料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围绕高分子梯度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等展开调研,综述了共聚物型、填充复合型、共混型、互穿网络型等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种类,以及单体反应活性差异法、溶胀法、温度梯度场法、溶解扩散法、熔融挤出法、组分用量调控法、光场梯度法等制备方法,并对其表征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梯度高分子材料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田雪涛王雪文梦娟张平秦颖玺赵义平陈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