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组织
  • 2篇肝组织病理
  • 2篇肝组织病理学
  • 2篇感染者
  • 1篇导管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BV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隐匿性HBV...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患...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88...
  • 1篇济南军区疾病...

作者

  • 3篇安永
  • 3篇商庆华
  • 3篇张伟
  • 2篇王永清
  • 2篇陈刚
  • 1篇张光曙
  • 1篇杨雯
  • 1篇何登明
  • 1篇于建国
  • 1篇白薇
  • 1篇于国荷
  • 1篇李洁

传媒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ALT水平持续正常的HBV感染者167例,均进行常规肝活检。按照<20岁、20~29岁、30~39岁、40~50岁分为4个年龄组,按HBV DNA阳性与否分为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测定血清HBV DNA载量,观察肝组织学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并分析其改变程度与年龄、HBV DNA水平、HBV DNA阳性与否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均可见肝组织学改变,其中轻度改变者(G0~1S0~1)为29.94%(50/167),中度改变者(G1~2S1~2)为33.53%(56/167),重度改变者(>G2S2)为36.53%(61/167);其中30~39岁年龄组中重度病理改变者占53.19%,40~50岁年龄组中重度病理改变者占59.26%,和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HBV DNA阳性者,病毒载量与肝组织病变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HBV DNA阳性者与HBV DNA阴性者之间,肝组织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ALT水平持续正常的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加重趋势,尤其是40~50岁者,可考虑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建议应用抗病毒治疗。
于建国何登明商庆华安永白薇张伟杨雯孙密密李洁
关键词:组织学病理学
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M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隐匿性HBV感染(OBI)者血清HBV M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在临床表现为OBI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6例、肝硬化(LC)患者29例和原发性肝癌(PLC)患者22例,常规检测血清HBV M和HBV DNA,对CHB患者行肝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和HBcAg。结果在CHB、LC和PLC患者,血清HBV DNA分别为(4.26±1.82)lgcopies/ml(P<0.05)、(3.13±1.43)lgcopies/ml和(2.78±1.26)lgcopies/ml;在36例CHB患者,肝组织HBsAg阳性8例(22.2%),HBcAg阳性15例(41.7%),HBsAg/HBcAg同时阳性9例(25.0%);在三组患者中,血清HBV M以抗-HBc阳性最多见,分别为15例(41.7%)、12例(41.4%)和12例(54.5%);在36例CHB患者,肝组织呈G1、G2、G3和G4构成比分别为16.7%(6/36)、30.5%(11/36)、33.3%(12/36)和19.4%(7/36),S1、S2、S3和S4构成比分别为11.1%(4/36)、22.2%(8/36)、50%(18/36)和16.7%(6/36);在本组87例患者中有HBV感染家族史者57例(65.5%)。结论 OBI可引起慢性肝病病变进展,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血清抗-HBc阳性和HBV感染家族史是OBI发生的高危指标。单纯检测血清HBV DNA易造成OBI漏诊,及时行肝组织学检查可提高OBI诊断率。
于国荷商庆华张伟王永清陈刚孙密密安永张光曙
关键词:隐匿性HBV感染肝组织病理学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联合组30例和TACE组30例,分别给予TACE联合RFA或TACE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6.7%和50.0%,显著高于TACE组的6.7%和2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86±0.48)年,显著长于TACE组的(0.93±0.2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75.4±200.7)μg/L、(416.4±229.0)μg/L、(320.4±243.5)μg/L,显著低于TACE组的(639.1±190.9)μg/L、(623.4±234.6)μg/L、(674.4±300.2)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 a、2a、3 a生存率分别为86.7%、66.7%、56.7%,显著高于TACE组的46.7%、26.7%、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张伟陈刚孙密密安永王永清商庆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