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云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头痛
  • 8篇偏头痛
  • 7篇三叉神经
  • 7篇三叉神经节
  • 7篇神经节
  • 4篇痛模型
  • 4篇偏头痛模型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桂利嗪
  • 3篇氟桂利嗪
  • 3篇IL-1Β
  • 3篇大鼠三叉神经...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相关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铁

机构

  • 8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王成云
  • 8篇万琪
  • 4篇夏磊
  • 4篇张成林
  • 4篇刘东
  • 4篇关欣颖
  • 3篇尚进
  • 3篇董欣
  • 2篇孙波
  • 2篇陈柯言
  • 1篇肖峰
  • 1篇仲玲玲
  • 1篇李明超
  • 1篇佟强
  • 1篇陈爱年
  • 1篇张雪
  • 1篇陈泉
  • 1篇陈冰

传媒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吡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和白介素1β的表达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炎性小体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预防对照组、10 mg/kg托吡酯组、30 mg/kg托吡酯组、60 mg/kg托吡酯组和90 mg/kg托吡酯组,每组5只。采用致炎剂反复刺激硬脑膜法建立偏头痛模型,其中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刺激硬脑膜,不同浓度托吡酯组给予模型大鼠不同浓度托吡酯处理,预防对照组给予模型大鼠含1 %Tween80的生理盐水处理。最后一次给药后3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NALP3、胱天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胱天蛋白酶1(Caspase-1)、IL-1β的表达量,并选择出最佳托吡酯浓度行后续实验。10只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预防对照组干预相同)和托吡酯组(与60 mg/kg托吡酯组干预相同),每组5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内NALP3、Caspase-1、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理盐水组NALP3、pro-Caspase-1、Caspase-1、IL-1β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NALP3、pro-Caspase-1、Caspase-1、IL-1β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防对照组比较,60 mg/kg托吡酯组、90 mg/kg托吡酯组NALP3、pro-Caspase-1、Caspase-1、IL-1β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托吡酯组NALP3、Caspase-1、IL-1β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减弱。结论托吡酯能够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和IL-1β表达,其可能是偏头痛预防治疗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成云董欣金善泉陈柯言万琪
关键词:托吡酯偏头痛三叉神经节
头痛宁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IL-1β表达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头痛宁对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IL-1β(interleukin-1bet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初始质量180~220 g。先取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7天组(sham)、致炎剂(inflammatory soup,IS)1天组(IS1)、致炎剂3天组(IS3)和致炎剂7天组(IS7),建立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再取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致炎剂7天对照组(IS7)、0.375 g/kg头痛宁干预组(T1)、0.75 g/kg头痛宁干预组(T2)、1.5 g/kg头痛宁干预组(T3)和3.0 g/kg头痛宁干预组(T4),取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进行IL-1β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及IL-1βm 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最后取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7天组(sham)、致炎剂7天组(IS7)和3.0 g/kg头痛宁干预组(T4),灌流固定后各组分别取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进行IL-1β蛋白免疫荧光检测。结果:(1)与生理盐水7天组比较,致炎剂7天组IL-1β的表达在硬脑膜(P<0.01)及三叉神经节(P<0.01)均明显升高;(2)与致炎剂7天组相较,在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0.75 g/kg头痛宁干预组(P<0.01/P<0.01)、1.5 g/kg头痛宁干预组(P<0.01/P<0.05)和3.0 g/kg头痛宁干预组(P<0.01/P<0.01)IL-1β表达均明显降低,0.375 g/kg头痛宁干预组IL-1β表达下降不明显;(3)与致炎剂7天组相较,3.0 g/kg头痛宁干预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细胞胞质内免疫荧光斑点数明显减少,大鼠硬脑膜未能成功染色;(4)与致炎剂7天组相较,3.0 g/kg头痛宁干预组在硬脑膜(P<0.01)及三叉神经节(P<0.05)IL-1βm RNA表达均减少。结论:头痛宁抑制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IL-1β基因转录,下调IL-1β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金善泉王成云董欣陈柯言张雪万琪
关键词:偏头痛硬脑膜三叉神经节IL-1Β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s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影像结果 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42例和非易损斑块组7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对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sB7-H3、sICAM-1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男性占比及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sB7-H3、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sB7-H3、sICAM-1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B7-H3、sICAM-1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1.16 ng/ml,342.50 ng/ml,灵敏度分别为83.33%和80.95%,特异度分别为67.11%和76.3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6和0.845,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6.05%和0.88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B7-H3、sICAM-1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关,临床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B7-H3、sICAM-1可以作为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敏感指标。
陈爱年仲玲玲王成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
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院内预后不良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院内预后不良的影响.方法 随机连续纳入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ACI患者共1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TEG等相关检查,记录患者在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4)及预后不良组(n=113),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TEG指标之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升高,凝血反应时间(R)和血形成时间(K)显著缩短.NIHSS评分高水平以及K和R时间与ACI患者发生院内预后不良有关,其优势比(OR)(95%CI)分别为7.92(6.85~9.15)、0.93(0.92~0.95)及0.96(0.94~0.99).结论 TEG中K及R时间是ACI院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晓峰王成云夏磊佟强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急性脑梗死
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炎性小体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5只,取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致炎剂1d组、致炎剂3d组、致炎剂7d组,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L-1β的表达。取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预防对照组、0.5mg/kg氟桂利嗪组、1mg/kg氟桂利嗪组、2mg/kg氟桂利嗪组和4mg/kg氟桂利嗪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预防对照组和2mg/kg氟桂利嗪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致炎剂1、3、7d组IL-1β表达明显增高(0.606±0.069,0.868±0.077,0.952±0.098 vs 0.384±0.027,P<0.01)。与预防对照组比较,2mg/kg氟桂利嗪组、4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前体、胱天蛋白酶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2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IL-1β荧光红斑较预防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氟桂利嗪抑制三叉神经初级伤害感觉神经元的炎症作用可能是偏头痛预防治疗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成云金善泉刘东张成林董欣关欣颖严妤涵万琪
关键词:氟桂利嗪偏头痛三叉神经节白细胞介素1Β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血清铁蛋白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血清铁蛋白(SF)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ACI)的关系。方法128例AACI患者分为两组,即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LP-PLA2、S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LP-PLA2、SF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经相关分析提示,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LP-PLA2和SF均无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P-PLA2和SF与AACI独立相关(OR=1.881、1.728,P<0.05)。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LP-PLA2和SF两者同时检测的阳性率全部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4.443,均P<0.05)。结论LP-PLA2和SF可以作为AACI发生风险的评估指标,两者同时检测对AACI发生的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成云夏磊朱晓峰尚进孙波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清铁蛋白
3D打印辅助微创精准穿刺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估3D打印导板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MIPD)对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8-05—2021-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采用3D打印导板引导下MIPD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30例为治疗组。倾向性评分与治疗组相匹配的行保守治疗的30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的血肿体积以及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再出血的发生率、院内病死率、住院时间、出院30 d的mRS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血肿体积(8.29±2.47)mL与对照组(13.67±5.08)mL及术前(12.51±4.40)mL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HAP发生率(13.3%)和院内病死率(6.9%)低于对照组的50%和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24.4±4.38)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4.63)d(P<0.001)。出院30 d时治疗组mRS评分1、2分例数(1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例)(P=0.037)。结论3D打印辅助微创精准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能够及早解除血肿压迫,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H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致死及致残率。
夏磊尚进朱晓峰王成云肖峰陈冰陈泉韩秋
关键词:脑干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3D打印医院获得性肺炎
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NLRP3炎症小体及IL-1β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FLN)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NLRP3炎症小体及IL-1β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致炎剂(IS)1天组(IS1d组)、致炎剂3天组(IS3d组)、致炎剂7天组...
王成云万琪
偏头痛大鼠颈髓中间神经元的变化及其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偏头痛大鼠模型颈髓1-2中间神经元的变化及其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致炎剂(inflammatory soup,IS)组(IS 3 d、6 d、10 d)、生理盐水组。采用IS刺激大鼠硬脑膜模型,应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眶周痛觉阈值,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颈髓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随着IS反复刺激,大鼠眶周痛阈逐渐下降;IS组大鼠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和c-Fos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多,平均吸光度值增加;谷氨酸能中间神经元表达增强,GABA能中间神经元表达减弱。结论:反复硬脑膜给予致炎剂能有效诱导大鼠反复发作偏头痛并出现痛觉超敏,颈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这可能与颈髓中间神经元"兴奋—抑制"稳态失调相关。
严妤函关欣颖张成林刘东王成云万琪
关键词:偏头痛中间神经元谷氨酸Γ-氨基丁酸运动神经元
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中调节CGRP表达的miRNA的研究
<正>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比较偏头痛和假手术大鼠三叉神经节中miRNA表达谱差异等试验方法,找出靶向调节CGRP表达的miRNA。方法:首先,通过TargetScan、miRanda、PITA等算法预测...
张成林刘东严妤函王成云关欣颖万琪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