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妮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仪器及软件定量分析正常儿童心肌应变差异
- 2021年
- 目的评估斑点追踪成像(STE)用于临床测量正常儿童的可行性;观察采用不同仪器及配套软件所测心肌应变参数的差异。方法以GE Vivid E9及Philips Epiq 5超声仪对50名正常儿童采集超声心动图,比较EchoPac 203及QLab 10.8软件定量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3个切面纵向应变(LS)的均值(GLPS_(A2C)、GLPS_(LAX)、GLPS_(A4C))的差异,评价不同仪器及相应软件之间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最终纳入30名儿童,软件图像追踪成功率为69.77%。以EchoPac和QLab软件测得的应变数据分别为GLS(21.83±1.80、26.32±2.16)、GLPS_(A2C)(-20.99±1.50,-25.33±2.93)、GLPS_(LAX)(-21.20±1.98,-26.04±2.75)、GLPS_(A4C)(-21.37±1.74,-25.37±2.65),QLab软件所测各应变指标值均高于EchoPac(P均<0.01),其中GLS绝对差异高达4.51%应变单位;各参数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31、0.15、0.23及0.17。结论不同仪器及软件评估左心室GLS测值差异主要为仪器、软件及图像质量等因素所致;由同一检查者采用相同仪器及软件对相同受试者进行评估及随访有利于保证STE测值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 程春玥杨春江唐毅邓丹陈镜宇孙妮朱丽容樊莉
- 关键词:儿童超声心动描记术
- 细胞内外环境中凝溶胶蛋白水平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细胞内外环境中凝溶胶蛋白水平变化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趋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采集血液标本,分离PMN,制成1×107个/ml悬液。在Transwell细胞培养系统中进行趋化实验,分别在上、下室培养基中加入重组凝溶胶蛋白,或者采用电穿孔方法向PMN中分别转入凝溶胶蛋白及其抗体,观察PMN趋化功能的变化。结果:在Transwell上、下室加入凝溶胶蛋白,以及向PMN中转入凝溶胶蛋白,趋化至下室的PMN数量和趋化指数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向PMN中转入凝溶胶蛋白抗体后,趋化至下室的PMN数量减少,趋化指数降低(P<0.05)。结论:细胞外凝溶胶蛋白水平改变,或向细胞内导入外源性凝溶胶蛋白,均不能影响PMN的趋化能力,但向细胞内导入凝溶胶蛋白抗体,可以抑制PMN的趋化功能。
- 王颖孙妮刘书婷王寿勇
- 关键词:凝溶胶蛋白嗜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
- 远程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1986年,Murry等[1]在犬冠状动脉阻塞实验中发现,预先给予心脏短暂、轻微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后心肌坏死面积。1993年,Przyklenk[2]等在同类研究中发现,预先给予肢体短暂、轻微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同样可以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后心肌坏死面积。以心脏为靶器官,上述两种处理过程分别被称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目前,已经证实,除肢体外,小肠、肾脏、
- 孙妮王颖王寿勇
- 关键词:远程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
- 全身麻醉对婴幼儿脑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5
- 2016年
- 传统的观点认为,尽管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是其作用时间短暂,消除快速,因此,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长时间的不良影响。然而,动物实验证据表明,全身麻醉药作用于未成熟大脑,可以引起神经元大量死亡,阻碍神经细胞间突触联系的形成,并可导致实验动物短期和长期大脑功能的异常[1-4]。这些研究结果引出了一个严肃的临床问题:处于大脑快速生长发育期的新生儿或婴幼儿,接受全身麻醉后,其大脑发育和功能形成是否会受到不良影响?
- 孙妮涂然王寿勇
- 关键词:大脑婴幼儿
- 恶性高热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肌肉系统疾病,由临床常用的卤素类吸入麻醉剂和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所诱发,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5 000~1/100 000[1-2]。男女发病率比值为2.5~4.5。本文就MH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3]。1发病机制1.1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公认,
- 刘书婷孙妮王颖王寿勇
- 关键词:恶性高热发病机制
- 超声诊断儿童颅骨骨膜窦的临床价值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颅骨骨膜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颅骨骨膜窦的18例患儿,总结其超声表现,并与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18例患儿术前二维超声均显示病变处头皮下可复性囊性肿块,探头加压肿块消失;13例肿块与骨膜关系密切,肿块深层骨皮质凹陷或可见缺损;16例肿块内见低速静脉血流;10例病变内血供经骨皮质缺损处与颅内静脉血管相通。CT平扫示18例可见颅外软组织肿块影;15例骨窗见相应部位颅骨变薄、缺损或颅骨破坏;12例CTA见局部异常血管团通过板障静脉或导血管与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超声和CT对颅骨骨膜窦患儿肿块、颅骨改变和病变内异常血管的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appa=1.00、0.68、0.77)。结论超声诊断颅骨骨膜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孙妮高洋杨春江唐毅王荞肖欢
- 关键词:超声检查颅骨骨膜窦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