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春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癌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清
  • 2篇胃癌患者
  • 2篇胃蛋白酶
  • 2篇胃蛋白酶原
  • 2篇癌患者
  • 2篇病床
  • 1篇锻炼
  • 1篇信息卡
  • 1篇血清MMP-...
  • 1篇血清胃蛋白酶...
  • 1篇医护
  • 1篇医护人员
  • 1篇医院病床
  • 1篇医院病房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治疗溃疡性结...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凤春
  • 4篇王竞
  • 4篇杨春春
  • 2篇何丽
  • 2篇霍晓辉
  • 2篇霍晓红
  • 2篇崔贵荣
  • 2篇张强
  • 1篇张雪丽
  • 1篇段志英
  • 1篇朱秀芳
  • 1篇王洪敏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铁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胃病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将其分良性胃病组、胃癌组以及健康组,比较三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铁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单独和联合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良性胃病组以及胃癌组的血清PGⅠ/Ⅱ水平较低(P<0.05),与良性胃病组比较,胃癌组血清PGⅠ/Ⅱ水平较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良性胃病组以及胃癌组的血清铁蛋白以及TNF-α水平较高(P<0.05),与良性胃病组比较,胃癌组血清铁蛋白以及TNF-α水平较高(P<0.05)。PGⅠ/Ⅱ、铁蛋白以及TNF-α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8.4%以及83.1%,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PGⅠ/Ⅱ、血清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效能优于单一检测。
王竞崔贵荣霍晓红杨春春李凤春
关键词: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胃癌
一种适用于医院病房的新型床头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医院病房的新型床头卡,包括由纸卡制成用于填写患者住院信息的信息卡,信息卡配装于病床的床头,还包括信息显示转轮,信息显示转轮包括信息面、无信息面、转筒和芯轴,转筒套装于芯轴,转筒围绕芯轴转动连接,...
李凤春李凤菊何丽王洪敏张强
文献传递
PGⅠ、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3例纳入研究,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以及胃溃疡分为5组,对照组为57名来我院检查的健康的人群。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比较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以及PGR,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 Ⅰ、PG ⅠⅠ均明显升高,PGR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PGⅠ、PGR均明显降低(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GR显著降低(P<0.05)。手术治疗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含量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79、0.920以及0.99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均明显降低,二者可用于初步筛查胃癌。
王竞崔贵荣霍晓红杨春春李凤春
关键词:胃癌
多功能病床
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病床,属于护理病床技术领域,包括母床和子床,所述子床与所述母床为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子床沿所述母床的一侧进入所述母床内时,所述子床能够与所述母床合并组成一张床,当所述子床与所述母床分离时,所述子床能成为一...
李凤春李凤菊张雪丽张强
文献传递
白介素6、白介素8与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液及组织中IL-6、IL-8水平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胃炎及胃癌患者264例,根据胃镜组织活检病理确诊的结果分成3组,胃黏膜未见明显病变者为对照组(8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者为癌前病变组(84例)和胃黏膜癌病者为胃癌组(100例),再通过12C呼吸实验的检测结果将以上3组分成对应的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胃液中IL-6、IL-8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IL-6、IL-8水平,比较各组Hp阳性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血清、胃液及粘膜组织IL-6、IL-8较高(P<0.05),与癌前病变组比较,胃癌组血清、胃液及粘膜组织IL-6、IL-8较高(P<0.05)。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患者血清、胃液及粘膜组织IL-6、IL-8较高(P<0.05)。三联用药抗幽门螺杆菌后,与胃癌组比较,癌前病变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较高(P<0.05),对照组与癌前病变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胃液和胃黏膜组织中IL-6、IL-8水平升高,Hp阳性患者IL-6、IL-8水平更高;IL-6、IL-8升高可能是胃癌形成的机制,对胃癌的诊断、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王竞杨春春李凤春
关键词:胃癌IL-8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
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苦参注射液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MP-2、肿瘤标志物水平及S100A4水平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究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苦参注射液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MP-2、肿瘤标志物水平及S100A4水平影响研究。方法:收集入住肿瘤科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氟尿嘧啶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后对患者MMP-2、肿瘤标志物水平、S100A4水平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TNF-α、CEA、CA724以及CA199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100A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MMP-2表达水平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CEA、CA724以及CA199水平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水平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佳,预后良好,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王竞崔贵荣霍晓辉杨春春李凤春
关键词:氟尿嘧啶苦参注射液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MP-2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美常安或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美常安或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UC患者96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2例。C组单独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A组在C组基础上增用美常安,B组在c组基础上增用丽珠肠乐,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大便菌群积分、症状积分降低百分比、Sutherland指数、肠镜分级积分、病理分级积分、肠镜图像及组织学图像,并观察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治疗后大便菌群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C组治疗后,且症状积分降低百分比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三组治疗后Sutherland指数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A、B组治疗后Sutherland指数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且A、B组的变化差值均显著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治疗后肠镜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A、B组治疗后肠镜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均显著低于c组,且A、B组的变化差值均显著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与美常安或丽珠肠乐均可有效治疗UC,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段志英李凤春何丽朱秀芳霍晓辉
关键词:柳氮磺胺吡啶美常安丽珠肠乐溃疡性结肠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