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健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长负责制在儿科ICU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制在儿科ICU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ICU自2014年起实行组长负责制护理管理,将护士分成小组,选出小组组长进行责任包干制。比较组长责任制实施前后儿科ICU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的变化。结果:组长责任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基础护理、无菌技术、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家长在护士服务态度、护理宣教、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组长负责制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儿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确保患儿的住院安全。
- 季林梅林海鸟洪雪佩程健凌敏鹂
- 关键词:组长负责制儿科ICU护理质量满意度
- 品管圈活动在危重患儿皮肤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和降低危重患儿皮肤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探索危重患儿皮肤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活动周期为6个月。回顾性统计分析对照组71例患儿皮肤损伤部位、采取的措施和愈合时间;现状调查护理人员引起患儿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方案。结果:经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危重患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从21.7%降至8.7%,皮肤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护士皮肤伤口护理知识掌握率从63.1%提高至92.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危重患儿皮肤损伤率,缩短皮肤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护士对各种皮肤问题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皮肤质量管理模式。
- 张丹如潘婧婧黄建芬邵素青金海霞黄凡程健管璇季林梅
- 关键词:品管圈皮肤损伤
- 角膜接触镜配戴前后球结膜微循环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配戴前后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与主观不适症状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纳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双眼配戴月抛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在校研究生进行研究,取右眼作为实验对象。于戴镜前与戴镜后1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填写,检查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TBUT),并采用功能性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球结膜血流速度和微血管网密度进行评估,观察各指标在戴镜前后的变化并分析配戴者主观感受与球结膜微循环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影响配戴者主观感受的主要因素。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的OSDI、血流速度、微血管网密度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戴镜前后SchirmerⅠ和TBUT的差异。球结膜微循环参数与OSD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干眼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估影响角膜接触镜配戴主观感受的主要因素。结果27名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8名,女性19名,年龄(22.7±1.6)岁。OSDI评分戴镜前为(11.860±7.783)分,戴镜后为(24.017±12.181)分,戴镜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P<0.001),球结膜血流速度戴镜前为(0.534±0.132)mm/s,戴镜后为(0.587±0.134)mm/s,戴镜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6,P=0.048)。戴镜后1个月OSDI与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383,P=0.048),广义估计方程模型中自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时间、血流速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接触镜配戴后球结膜血流速度增加,配戴者的主观不适症状与球结膜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 胡亮舒徐鹏徐杨扬程健许志强王建华吕帆
- 关键词:接触镜球结膜血流速度显微镜检查
- ICU护士社会智能与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ICU护士社会智能、工作疏离感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hromsΦ社会智能量表、护士工作疏离感问卷对温州市4所综合医院的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的社会智能、工作疏离感得分分别为(96.54±10.78)、(30.66±9.58)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月收入的ICU护士工作疏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智能各维度与工作疏离感及无意义感、无奈感、无助感3个维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ICU护士的社会智能越高,其工作疏离感越低。
- 凌敏鹂程健季林梅张丹如童柳赛
- 关键词:护士
- 儿童脓毒性休克年龄适应性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模型的建立及价值分析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儿童年龄适应性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模型建立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警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ICU确诊为脓毒性休克168例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1月~1岁组,>1~6岁组,>6~14岁组。回顾统计各年龄组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入科时的临床观察指标数据,建立儿童年龄适应性qSOFA模型并与pSOFA进行严重程度和预警价值对比。结果 儿童年龄适应性qSOFA与儿童序贯器官功能障碍(pSOFA)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儿童年龄适应性qSOFAZ值为-6.984, pSOFA的Z值为-7.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绘制脓毒性休克患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儿童年龄适应性qSOFA评分的AUC为0.855(P<0.000),约登指数为0.567,最佳截断点1.5,灵敏度(%)为0.817,特异度(%)为0.75。pSOFA评分的AUC为0.864(P<0.000),约登指数为0.619,最佳截断点7.5,灵敏度(%)为0.767,特异度(%)为0.852。当儿童年龄适应性qSOFA≥1分时有发生脓毒性休克的风险,≥2分时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结论 AqSOFA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建议可以作为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警评估量表,且只有3个变量值,使用更便捷,有助于客观、标准地快速识别出潜在的脓毒性休克患儿。
- 张丹如梁亚峰程健林凌洁季林梅严纯雪
- 关键词:儿童脓毒性休克预警
- FSLB在眼表精准测量用于角膜接触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 目的: 本研究通过应用功能性生物显微裂隙灯(Functional slit-lamp biomicroscopy)对角膜接触镜配戴过程中无并发症人群与有并发症人群间结膜血管的参数进行检测,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检测结膜血管参...
- 程健
- 关键词:角膜接触镜
- PICU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其预后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患儿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将该院收治的100例PICU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将观察组分为正常组(17例)、不足组(32例)及缺乏组(51例)。观察PICU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同时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平均住院时间、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维生素D水平为(29.8±4.5)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6.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与性别、年龄、季节及体质量无相关性(P>0.05)。不足组和缺乏组的平均住院时间[(7.5±1.3) d、(14.5±2.1) d]、MODS发生率(25.0%、37.3%)及死亡率(18.6%、31.4%)明显高于正常组[(5.2±3.2) d、5.9%、5.9%],而PCIS评分[(76.8±5.9)分、(64.8±8.9)分]则明显低于正常组[(85.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U感染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且PICU感染患儿维生素D水平越低其预后效果越差,及时监测维生素D水平可为临床早期提供诊断依据。
- 童柳赛倪永永杨淑琴张丹如程健
-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维生素D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