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贵明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全新世
  • 5篇古洪水
  • 4篇滞流沉积物
  • 4篇黄河
  • 2篇水文
  • 2篇水文学
  • 2篇黄河上游
  • 1篇地层
  • 1篇地震
  • 1篇遗址
  • 1篇山洪
  • 1篇释光测年
  • 1篇泥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背景
  • 1篇气候背景分析
  • 1篇物源研究
  • 1篇历史洪水
  • 1篇环境变迁
  • 1篇黄河中游

机构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查小春
  • 6篇庞奖励
  • 6篇黄春长
  • 6篇胡贵明
  • 5篇郭永强
  • 4篇周亚利
  • 2篇张玉柱
  • 1篇周强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河柳林滩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物源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黄河中游进行古洪水沉积学研究和水文学研究,为超长尺度水文学提供数据基础。对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进行详细的考察,在黄河窟野河口右侧柳林滩附近发现3层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表明,这一期3次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1 800~11 000aB.P.,10 800~10 200a B.P.,10 600~9 600aB.P.。通过对样品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粒度成分、化学元素和扫描电镜的试验分析,确定其为河流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产物,是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其中,古洪水SWD的磁化率和烧失量较古土壤低,说明其是新鲜的滞流沉积物,未受到风化成壤作用的影响。3层古洪水SWD的自然分布频率曲线都呈现单峰,峰态尖锐,为极正偏态,说明其分选性好。扫描电镜的分析表明,3层SWD属于河流沙,偏关县L0属于典型的黄土—风积粉砂。不同层次的沉积物记录了不同期次的古洪水事件,反映出其水动力大小的不同或物质来源的差异。结合粒度分析和化学元素的结果,确定古洪水SWD2、SWD3与现代洪水SWD均为细沙质粉沙,化学成分相同,表明是黄河主流大洪水悬移质沉积形成。古洪水SWD1为中沙,与SWD2、SWD3在常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而与前人在毛乌素沙漠地区所进行的粒度和元素分析结果接近,说明本层古洪水SWD是支流窟野河流域暴雨洪水从毛乌素沙漠地区侵蚀搬运而沉积下来的物质。该研究成果为今后准确鉴别古洪水SWD及来源判断提供参考借鉴。
刘雯瑾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赵雪如胡贵明石彬楠
关键词: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全新世黄河中游
黄河上游靖远金坪段全新世古洪水沉积物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对黄河上游靖远-景泰峡谷段进行系统地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考察,确定金坪村剖面含有一组14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同时在该河段多处发现2012年大洪水洪痕和滞流沉积物的尖灭点。对两种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粒度成分分类为粘土质粉沙和细沙质粉沙。其粒度分布集中,分选性良好,与现代大洪水滞流沉积物完全相同,明显不同于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全新世中期古土壤。这些特征表面他们是黄河上游古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缓慢沉积的产物,记录了黄河上游靖远-景泰峡谷段一期14次特大古洪水事件。该剖面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磁化率很低、烧失量小、Ca CO3含量低,与现代洪水滞流沉积物对应指标相似。说明这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在沉积之后很快被坡积石渣土覆盖保存,没有受到地表风化成壤作用的影响。并且经过OSL测年,本期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3 000 a B.P.,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河上游特大洪水沉积物性质和泥沙来源、开展黄河流域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揭示黄河上游洪水水文泥沙过程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雪如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郭永强胡贵明
关键词:环境变迁黄河上游全新世
黄河靖远-景泰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事件水文指标模拟及气候背景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依黄河上游靖远-景泰峡谷段金坪村和营坪村两地点发现的典型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地层,将其命名为JPC和YPC剖面,系统观测该河段水文参数,采取Arc GIS耦合HEC-RAS模型技术路线,推算出其洪峰流量介于(15 110~17 740)m3/s。河槽糙率灵敏度检验表明,给定糙率±25%变幅,模型模拟得到的洪峰流量误差在-10.6%~5.5%之间。采用该模型和相同水文参数,根据该河段2012年大洪水洪痕高程,恢复推算其洪峰流量,其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仅为2.7%,可知采用Arc GIS耦合HEC-RAS模型模拟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结果是可靠的。通过OSL技术测年和地层对比方法,确定该期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a B.P.~3 000a B.P.,此时段东亚季风发生恶化转折,河流水文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该期特大古洪水事件是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季风气候事件的响应。这些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上游水利枢纽、交通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性数据,对深入了解黄河上游流域环境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胡贵明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郭永强赵雪如
关键词:全新世古洪水HEC-RAS模型
伊河龙门峡段全新世古洪水和历史洪水水文学重建被引量:14
2015年
对伊洛河流域进行水文学和沉积学野外调查,在伊河龙门峡(LMX)地点发现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根据野外沉积特征和磁化率、粒度分析判定该剖面夹有五层洪水滞流沉积层(SWD)。通过OSL测年和地层对比,确定该地层记录了四期五次特大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3100~3000 a BP、1800~1700 a BP、770~610 a BP和420~340 a BP,并结合史料等初步判断其中包含了AD 223和1761年历史洪水的沉积记录。这些古洪水事件与全新世气候恶化、转折和气候事件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采用古洪水水文学方法恢复洪峰水位,并采用比降—面积法计算出古洪水和历史洪水事件的洪峰流量介于14100~15800 m3/s。同时,根据实测获得1958年7月17日伊河龙门大洪水的洪峰水位和流量数据,采用相同参数和方法恢复其洪峰流量,误差仅有-3.6%,表明在该河段古洪水水文学重建所选参数和计算结果是可靠的。这些研究成果既证明季风气候区河流水文系统对全新世气候异常事件响应敏感,又为伊洛河流域水利、交通和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胡贵明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郭永强张玉柱赵雪如
关键词: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全新世
黄河上游靖远—景泰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被引量:3
2015年
对黄河上游靖远—景泰段峡谷进行系统野外考察,在靖远县金坪村(JPC)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和与黄河吉县段FJJ剖面进行地层对比,确定这期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3 000aB.P.,即全新世中期—晚期气候恶化转折阶段,对应着我国历史上商末至西周早期。采用古洪水水文学方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并且采用比降-面积法计算这一期多次古洪水事件的洪峰流量为16 110~17 740m3/s。同时,根据野外调查获得2012年7月31日黄河上游大洪水的洪痕高程,采用相同参数和方法恢复其洪峰流量,误差仅有2.7%,表明在该河段对于古洪水水文恢复计算参数选取和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胡贵明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郭永强
关键词:黄河上游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水文学
民和盆地马厂塬遗址古地震与暴雨山洪泥流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青海民和盆地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民和马厂塬遗址周围首次发现多处黄土地裂缝(呈现N30°~40°W和N40°~50°E走向)分布区。详细观察可见有一层红色黏土覆盖文化层或者人类活动扰动层,并且填充了这些裂隙,判定这是古地震与暴雨山洪泥流事件的沉积记录。对马厂塬遗址边墙村南剖面两个地点相同地层单元平行采样,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技术对红色泥流及其上下黄土夹层进行释光(OSL)测年研究,并对这些样品等效剂量(De)值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OSL年代。综合OSL年代结果、全新世黄土地层关系、考古记录及研究区马家窑文化类型的放射性14 C测年数据,确定这次古地震及暴雨山洪泥流事件发生在4.9ka BP左右,对应于马家窑文化类型(5.3~4.8ka BP)晚期。本文研究揭示了史前古地震事件与暴雨山洪泥流沉积物的OSL特征,对于马厂塬遗址环境考古和深刻认识民和盆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郭永强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张玉柱胡贵明周强
关键词:古地震光释光测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