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菊花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廉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血性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缺血
  • 4篇脑卒中
  • 4篇急性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2篇血清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泵
  • 2篇溶栓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机构

  • 15篇廉江市人民医...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15篇刘菊花
  • 12篇宋文明
  • 10篇黄勇
  • 3篇李舜
  • 2篇苏伟青
  • 1篇李婷
  • 1篇林智君
  • 1篇许志明
  • 1篇林大欢
  • 1篇欧华群
  • 1篇钟智
  • 1篇李金秋
  • 1篇曹秋凤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IS患者溶栓治疗后的END发生率、END病因及END在不同TOAST分型AIS中的分布情况。根据是否发生END将AIS患者分为END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的发生率为23.3%(35/150)。原因未明的END占45.7%(16/35)。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的END占48.6%(17/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踝肱指数≤0.9、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入院NIHSS评分>7分、无抗血小板治疗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因未明和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的END最为常见。踝肱指数≤0.9、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入院NIHSS评分>7分、无抗血小板治疗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文明刘菊花黄勇林晰敏王发欧华群
关键词: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A组)、80例脑卒中后未抑郁患者(B组)和在院体检的正常人80例(C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三组的认知功能、痴呆量表、血清Hcy评测结果。结果 A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在定向力和语言能力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在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C组显著优于B组(P<0.05)。A组、B组、C组的CDR评分分别为(2.74±0.65)分、(2.24±0.52)分、(1.84±0.48)分,A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显著高于C组(均P<0.05)。A组、B组、C组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24.54±5.75)μmol/L、(18.25±5.56)μmol/L、(13.47±5.48)μmol/L,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显著高于C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与Hcy水平有关,并且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临床上应及时对血清Hcy水平进行检查和控制。
宋文明李金秋刘菊花黄勇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降钙素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重度AECOPD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6例)和预后良好组(66例),检测对比两组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ROC曲线评价预后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P值均<0.05。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的AUC分别为0.743、0.778、0.708(P<0.01)。降钙素原联合D-二聚体、降钙素原联合NT-proBNP、D-二聚体联合NT-proBNP的AUC分别为0.847、0.815和0.798(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62(P<0.01)。结论: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均是重度AE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重度AECOPD预后预测中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三者联合检测的预后预测效能最高。
刘菊花刘军钟如柱
关键词:降钙素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
糖尿病足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感染糖尿病足(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情况,分析浅部与深部溃疡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及耐药性。结果 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3株(41.25%)是多重耐药菌,30株(37.50%)是产ESBLs,在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中90.0%(27/30)为多重耐药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在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5);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在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P<0.05);深部溃疡的多重耐药菌比率、产ESBLs比率和既是产ESBLs菌又是多重耐药菌比率均明显高于浅部溃疡(P<0.05)。结论感染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产ESBLs和来源于深部溃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更加严峻。
林晰敏刘菊花李舜宋文明黄勇关忠勇
关键词:糖尿病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析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疗法对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10 mg/d比索洛尔,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心功能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烷B2(TXB2)、白介素-6(IL-6)、嗜铬粒蛋白A(CGA)、瘦素(LP)、心房钠尿肽(ANP)、B型尿钠肽(BNP)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LVEDV、LVESV、LVEDd等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s-CRP、ET、TNF-α、TXB2、IL-6、CGA、LP、ANP、BNP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比索洛尔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和心功能指标水平,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吴阿兰苏伟青胡荣权钟智曹秋凤刘菊花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因子心力衰竭比索洛尔
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发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315例青年AIS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再发MACCE发生率、类型及再发MACCE在各种亚型AIS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发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发MACCE的发生率为16.5%(52例),其中卒中复发占40.4%(21例),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AIS占42.3%(2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嘱依从性差、饮酒、踝肱指数≤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再发MACCE关系密切(P<0.05)。结论青年AIS患者再发MACCE的类型以卒中复发和来源于LAA最为常见。医嘱依从性差、饮酒、踝肱指数≤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AIS患者再发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文明刘菊花黄勇林晰敏王发
关键词: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肌梗死及其预后与心肌酶谱、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与红细胞参数及心肌酶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以及心肌梗死40例,同期选取以"胸痛"为症状且经检查和诊断排除冠心病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四组患者的心肌酶谱与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心肌酶谱与红细胞参数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学参数(MCV、MCH、MCHC以及RDW)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cTnT、cTn I、CK-MB、LDH以及AST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10 d内的红细胞形态学参数(MCV、MCH、MCHC以及RDW)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心肌梗死与体内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和心肌酶指标水平密切相关,因此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和心肌酶指标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该疾病严重程度的手段。
吴阿兰苏伟青胡荣权刘菊花
关键词:心肌梗死红细胞参数心肌酶谱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不同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不同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来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时间窗不同分为三组:A组为发病3 h内溶栓组(27例)、B组为发病3~4.5 h溶栓组(31例)和C组为发病4.5~6 h溶栓组(34例)。三组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统计三组的NIHSS评分,疗效和不良事件,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yates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A组溶栓后6 h、溶栓后24 h、溶栓后14天和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和C组(P〈0.05);B组和C组溶栓后6 h溶栓后14天和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溶栓前(P〈0.05);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6 h内疗效明确和安全性极佳,而且溶栓治疗越早,其疗效越佳。
宋文明林智君刘菊花黄勇
关键词: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治疗中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的使用,总结分析患者的胰岛素泵使用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应用情况对胰岛素泵的使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所有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后其血糖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10 d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为5.6 mmol/L、8.3 mmol/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症状,无皮肤感染以及泵管堵塞等情况发生。结论: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胰岛素泵能够显著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同时无低血糖、皮肤感染以及导管堵塞等情况发生。
林晰敏李舜刘菊花宋文明黄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血糖
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04—2017-12期间廉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溶栓。对照组入院后即刻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入院后即刻予80mg阿托伐他汀,入院第2天按40mg/d的剂量继续口服。评估两组的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炎症因子浓度。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不稳定斑块数目和斑块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89%和4.4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联合强化他汀治疗ACI可提高疗效,同时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因子浓度,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宋文明黎永仙林智君刘菊花黄勇林晰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阿托伐他汀血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