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林
- 作品数:24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更多>>
- 单颗粒锆石LA-MC-ICP-MS原位微区UPb定年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193nm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LA),联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在激光频率为2Hz,束斑直径为24μm条件下,对91500、GJ-1、TEMORA-1、Plesovice和Qinghu等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原位U-Pb年龄测定。测试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62.3±4.3)Ma(2σ,n=21),(604.8±3.1)Ma(2σ,n=20),(418.3±1.6)Ma(2σ,n=27),(337.3±1.3)Ma(2σ,n=28),(159.86±0.64)Ma(2σ,n=28),^(207)Pb/^(206)Pb、^(206)Pb/^(238)U、^(207)Pb/^(235)U比值的分析精度(2σ)2%左右,加权平均年龄的分析精度(2σ)均小于0.5%。上述结果表明,91500、GJ-1、TEMORA-1、Plesovice和Qinghu等5个标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报道完全一致。对产在胶东玲珑花岗岩中的实际锆石样品JD-47进行测试,所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3±2.1)Ma,与SHRIMP测试结果吻合。文中建立的24μm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测试方法,与LA-ICP-MS方法相比,测试精度高,剥蚀时间短,激光剥蚀空间分辨率提高。
- 李增胜张晨西舒磊单伟迟乃杰李凤春王继林杨慧
-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
- 闽西南永定大坪辉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南岭地区湘南-赣南-粤北-闽西南近东西向的岩浆岩活动带在年龄、成因、动力学背景等方面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以福建西南部永定地区的大坪辉长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及镜下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了斜锆石U-Pb同位素定...
- 王锦荣吕新彪张建平林晓晖王继林林香
- 关键词:闽西南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
- 东昆仑地区沙松乌拉组物质来源及源区构造-热事件——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3
- 2020年
- 沙松乌拉组出露于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确定其地层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恢复构造演化过程,对研究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出露于东昆仑黑海湖—拉宁灶火沟一带的沙松乌拉组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定,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632±6 Ma,结合地层接触关系,为沙松乌拉组的时代划分提供了年龄依据;得到约650 Ma、约800 Ma、980 Ma三个明显峰值及大量未形成明显峰值的其他古老年龄,推测沙松乌拉组的主要物源有小庙群、万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次要物源为白沙河组。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各期构造-岩浆活动比对,认为沙松乌拉组的源区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和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
- 靳立杰王继林赵体群周汉文孙天河李春稼韩智昕贾伟伟
-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地层时代
- 东昆仑黑海地区赛什腾组变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质来源的制约被引量:5
- 2022年
- 东昆仑地区出露的赛什腾组为一套边缘前陆盆地沉积,是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俯冲消减到碰撞闭合的沉积记录。对赛什腾组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源区的类型和性质。本次对东昆仑黑海地区赛什腾组的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典型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黑海地区赛什腾组的变质碎屑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少量的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其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赛什腾组主要来自陆源碎屑岩或中酸性岩浆岩等长英质物质来源区,并且在沉积过程中有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等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此外,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岛弧花岗岩,也为赛什腾组提供物质来源。
- 靳立杰王继林周汉文孙天河王子圣李春稼于春楠
-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大地构造背景东昆仑
- 闽西南永定大坪辉长岩脉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南岭地区湘南-赣南-粤北-闽西南近东西向的岩浆岩活动带在年龄、成因、动力学背景等方面一直存有争议.以福建西南部永定地区的大坪辉长岩脉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及镜下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了斜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以及Sr-Nd同位素比值的测试工作.获得同位素年龄为184.0±6.5 Ma,表明岩浆活动为早侏罗世.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碱高钾的特点,无Nb,Ta的正异常,(^87Sr/^86Sr)i初始值变化在0.708 0~0.709 0之间,εNd(t)值在-3.6~-3.0之间,显示辉长岩脉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未经历过壳源物质的AFC作用.该地区同时发育有双峰式火山岩及A型花岗岩,表明在早侏罗世包括永定在内的该岩浆带处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软流圈上涌,加热EMII型富集岩石圈地幔,分别形成了藩坑组玄武岩和永定大坪辉长岩脉.
- 王锦荣王锦荣吕新彪林晓晖林晓晖王继林
- 关键词:闽西南岩石地球化学
-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植物重金属元素污染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LA-ICP-MS设备应用于多种植物样品的测试方法,这种快速检测污染植物重金属的方法省略了传统化学分析中前处理繁琐的过程、避免了酸溶过程中易受二次污染等问题,不但绿色环保,且测试数据精确,可以在同型设备上批量推广。
- 李凤春刘阳栾日坚张玉强张玉强王继林马晓辉徐爽王继林顾清宇侯越颖
- 关键词:LA-ICP-MS污染重金属
- 江西庐山星子群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和变质机制:独居石和锆石SIMS年代学被引量:2
- 2023年
-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群片麻岩的构造属性对认识江西甚至华南的大地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对星子群片麻岩穹窿不同构造部位的4个片麻岩中独居石进行高精度SIMS 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1.0±1.0 Ma、143.0±1.0 Ma、143.5±1.0 Ma和144.2±1.6 Ma,因此将星子群的峰期变质时代限定于141.0~144.2 Ma。同时本文首次报道了庐山观音尖辉长岩的锆石SIMS U-Pb定年,确定其侵位年龄为141.1±1.5 Ma,这与星子群片麻岩独居石获得的峰期变质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星子群的变质温度和变质分带特征,推测庐山片麻岩穹窿可能是中生代岩浆热穹窿,其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可能是岩浆热动力变质的产物。本研究不仅为庐山地区构造变形属性的厘定提供了详实的定年证据,还能为中国东部中生代板内强烈变质变形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侯莹玲莫佳君何斌徐义刚王继林
- 关键词:辉长岩
- 东昆仑地区纳赤台群碎屑岩段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2015年
-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的地层时代及物质来源进行限定,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提供依据。前人多认为纳赤台群的地层时代为奥陶纪或奥陶纪—志留纪,但是志留纪、二叠纪甚至新生代的观点也同时存在。通过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进行碎屑锆石年龄研究,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538±10Ma,结合侵入其中的英云闪长岩体的年龄为427.7Ma,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沉积时代限定于538~427Ma之间,另外由于纳赤台群特殊的演化意义,结合沙松乌拉组和赛什腾组的地层时代,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地层时代确定为奥陶纪,并认为有可能延伸至早志留世。得到的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约2450Ma、约1100Ma、约980Ma、约810Ma、约650Ma五个明显峰值,结合纳赤台群碎屑岩近源堆积的特征,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及邻区出露的老地层和岩体时代进行比对,推测白沙河岩组、小庙群、万宝沟群及新元古代早期在东昆仑地区形成的中酸性岩体为其可能物源。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各期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在昆仑造山带留下的地质记录进行对比,推测认为,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源区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并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格林威尔运动)和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
- 靳立杰周汉文王继林朱云海林启祥
- 关键词:U-PB年龄地层时代
- LA-ICP-MS独居石定年技术初探
- 独居石常见于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在一些沉积岩中也存在,常与锆石、磷钇矿及磷灰石等伴生.独居石因其富含Th(质量分数一般为3%~15%,有时达到25%)和U(几百个ug/g~5%)及普通铅含量低等特点,被广泛用于Th-...
- 李凤春王继林徐爽顾清宇
- 关键词:独居石
- 山东栖霞煌斑岩脉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对山东栖霞河西夼地区的煌斑岩脉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煌斑岩中锆石年龄可以分为151~163 Ma、212~230 Ma、1822~1962 Ma及2431~(2613±37)Ma四个年龄区间.其中8颗年轻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151±2)~(163±4)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53.7±2.8 Ma,认为这一年龄代表了其形成时代.其余锆石均为继承锆石,指示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煌斑岩具有Rb、Ba、Th、Pb及轻稀土元素富集,Ta、Nb、Zr、Hf、Ti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综合认为研究区煌斑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背景下的火山弧环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
- 靳立杰刘晓刘伟王继林徐爽高继雷李春稼王子圣武志敬
- 关键词:煌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