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迪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雄性不育
  • 2篇雄性不育系
  • 2篇小麦雄性不育
  • 2篇小麦雄性不育...
  • 2篇不育
  • 2篇不育系
  • 2篇F
  • 1篇英文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小麦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分析
  • 1篇品系
  • 1篇普通小麦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发育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观察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郑炜君
  • 3篇柴守诚
  • 3篇陈林
  • 3篇吴迪
  • 2篇赵卜
  • 1篇李敏
  • 1篇白文明
  • 1篇李嵩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9
2015年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其余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但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出现,其比率为77.04%。成熟花粉粒经1%I2-KI染色后显示异常的花粉粒比率高达94.8%,其中包括圆败、典败和染败类型,但以染败型为主。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5%。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结果彼此相符,据此认为,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产生是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
赵卜张向展郑炜君陈林吴迪柴守诚
关键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减数分裂
小麦品系91260抗白粉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英文)被引量:3
2015年
白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小麦品系91260具有优良的成株期白粉病抗性并对白粉菌生理小种E09免疫。为给抗白粉病小麦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抗病品系91260和感病品种豫麦49的杂交F2代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F2代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为9∶7,表明91260含有两对显性互补的抗白粉基因,暂时命名为Ml91260-1和Ml91260-2。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Ml91260-1位于2AL染色体上,侧翼分子标记为Xcfa2263和Xwmc170,遗传距离分别是8.3 c M和4.1 c M;Ml91260-2位于2BL染色体上,侧翼分子标记为Xgpw4103和Xwmc332,遗传距离分别是4.1 c M和6.7 c M。其中,Ml91260-2是2BL上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张向展赵卜陈林吴迪郑炜君柴守诚
关键词:普通小麦白粉病分子标记定位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测恢研究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是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本研究利用36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与F型雄性不育系FA杂交配制F1,测定其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49个小麦品种(系)对F型不育系具有完全恢复性,其F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达到甚至超过对照(黄淮冬麦区主栽品种周麦18),这些材料可作为FA的恢复系供进一步研究利用。这一结果说明,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较易恢复。另外,7个小麦品种(系)对不育系FA不具有恢复力,可用于转育新不育系。从364个组合初选出15个组合,经超标杂种优势分析,7个组合表现更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潜力,需进一步升级试验、筛选鉴定。
陈林吴迪白文明李嵩李敏张向展郑炜君柴守诚
关键词:小麦杂交小麦杂种优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