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
- 作品数:23 被引量:295H指数:10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2007年
-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33例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给予CIK细胞治疗,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CD3^+CD4^+、CD3^+CD8^+、CD3^+CD56^+、CD25^+细胞以及mDC和pDC。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细胞、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也明显增高。12例患者HBVDNA阴转,4例患者拷贝数下降大于2个log。在14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阴转,2例出现HBeAb转换。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Cl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毒副作用低,对患者伤害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取得了显著疗效。
- 黄顺苏海滨王慧芬施明张冰汤紫荣王福生
- 关键词:CIK细胞肝硬化乙型肝炎护理
-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苏海滨施明牟劲松张冰汤紫荣李捍卫雷周云许海苗王福生王慧芬
- 关键词:过继性免疫治疗HBV感染患者细胞因子诱导免疫活性细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慢性
- 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转移诱导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观察携带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BB-102)转染BEL-7402、HLE及HuH-7肝癌细胞后p53基因的表达,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方法BB-102以MOI为50pfu/细胞 感染肝癌细胞系BEL-7402(p53基因为野生型)、HLE及HuH-7(p53基因为突变型)。免疫组织化学祛检测BB-102携带的p53基因的表达,TdT法原位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结果BB-102携带的p53基因能在转染了 BB-102的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转染 BB-102后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染毒后第 4- 10 d期间, BEL-7402、 HLE及 HuH-7三株肝癌细胞的平均受抑率分别为 58.5%、 81.5%及71.1%,其中对 p53基因突变的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要大于对p53基因为野生型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转染BB-102还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BB-102通过其介导p53基因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这为BB-102应用于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施明王福生刘明旭张冰邱兆华雷周云Masayoshi Namha高兰兴吴祖泽
- 关键词:脱噬作用GM-CSFB7-1基因
-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HBV感染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 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HBV 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33例HBV 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给予CIK细胞治疗,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CD3^+ CD4^+、CD3^+ CD8^+、CD3^+ CD56^+、CD25^+细胞以及mDC和pDC。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细胞、CD3^+ CD8^+细胞、CD3^+ 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也明显增高。12例患者HBV DNA阴转,4例患者拷贝数下降大于2个log。在14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阴转,2例出现HBeAb转换。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CI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作用,毒副作用低。
- 苏海滨李捍卫赵洪兰施明张冰汤紫荣雷周云王慧芬王福生
- 关键词:细胞系细胞因子类
- 中国普通人群中HIV-1感染辅助受体和配体基因多态性的分析被引量:29
- 2001年
- 实验目的是分析中国人群中HIV-1感染相关的CCR5-D32, CCR5-m303, 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 研究的人群包括2318例中国普通人群(来自全国各地8个民族), 年龄范围在15~80岁之间, 他们中没有一例是HIV感染者. 从上述人群外周血的PBMC中抽提基因组DNA, 然后分别应用PCR和PCR/RFLP等方法做基因分型, 用直接DNA测序法进一步证实其准确性. 结果发现: (1) 我国汉族、维族和蒙古族人群中CCR5- D32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6%, 3.48%和1.12%, 但是在藏族、佤族、瑶族、普米族和彝族人群未检测到CCR5- D32突变基因型. 与白种人相比, 我国人群中CCR5- D32基因突变频率很低. 对具有D32突变家系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突变可能以孟德尔规律遗传给下一代. (2) 在中国人群中, 未检测到存在CCR5-m303突变. (3) 我国人群的CCR2-64I和SDF1-3′A突变频率分别为19.15%~28.79%和19.10%~29.86%. 统计学分析表明中国汉族人群中上述等位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上述结果提示在中国人群中除了维族以外, 其他民族人群的CCR5-D32遗传突变频率很低, 可能不是抗HIV感染的主要因素. 此外中国人群却具有较高的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 它们可能与延缓艾滋病发病进程有关. 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证实.
- 王福生金磊刘明旭洪卫国施红雷周云Wang Jiming杜清友侯静张冰蒋建东汪悦李跃旗徐安龙徐东平刘发军
- 关键词:HIV-1趋化因子受体5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
- 中国人群中艾滋病抗性的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等8个民族人群中HIV-1抗性的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中国健康人群(2 415例)、性病患者(259例)和 HIV-1感染(217例)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 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彝族、普米族和佤族健康人群中,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在28.13%~29.86%之间,瑶族和汉族人群分别为26.8%和27.81%;维吾尔族、蒙古族和藏族人群介于19.10%~20.41%之间。性病和HIV-1感染者中,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是 27.4%和 24.65%。和美国白人相比(约20%),我国汉族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群的SDF1-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结论 本项研究报道中国人群中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王福生金磊洪卫国刘明旭张冰雷周云侯静
- 关键词:HIV-1艾滋病基因突变多态性
- CIK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0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经IFN γ ,rIL 2和anti CD3McAb诱导后细胞表型的变化及CIK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成份血采血机采集 6例健康自愿者PBMC ,经多因子诱导后 ,计数活细胞数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 ;裸鼠肩胛下接种肝癌细胞 ,次日起连续 6d给予不同数量的CIK细胞 ,观察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诱导培养后 13d ,效应细胞增殖 7.1倍 ,CD3 +CD5 6+双阳性细胞增殖约 6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 ,且肿瘤抑制率与CIK细胞的数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PBMC细胞体外经多因子诱导成CIK细胞 ,其数量及抗肿瘤活性显著增加 。
- 施明雷周云王福生张冰黎文亮刘敬超
- 关键词:CIK细胞细胞表型肝细胞癌
-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参加CIK细胞培养、质量控制人员均经过GMP培训和健康查体,符合GMP上岗要求。在肝癌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用采血机(Spectra v ...
- 施明王福生张冰汤紫荣雷周云王慧芬冯永毅
- 关键词:CIK细胞治疗
- 文献传递
-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当MOI为 5 0pfu/细胞时 ,腺病毒载体对 3株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均达到 80 %以上。转染BB 10 2后 ,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11倍和 2 8倍 ,对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3 .75倍和 2 0倍。而BB 10 2的转染对BEL 74 0 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没有影响。结论 :BB 10 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能显著提高p5 3基因突变的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和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 ,因而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 C对HLE和HuH
- 施明王福生刘明旭张冰雷周云邱兆华高兰兴吴祖泽
-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P53基因丝裂霉素-C
- 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后免疫活性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细胞 )回输后 ,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评价CIK细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成份血采血机采集13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 ,于培养的第 4、7、10、13、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 ;CIK细胞回输前及回输后取病人外周血 ,流式细胞仪测定Ⅰ型树突状细胞(DC1)和Ⅱ型树突状细胞 (CD2 )的比例。结果 诱导培养后 ,CD3+ CD8+ ,CD3+ CD5 6 + ,CD2 5 + 效应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 ,分别由最初的 33 5 %± 10 1%、7 7%± 2 8%和 12 3%± 4 5 % ,上升至 36 6 %±9 0 %、18 9%± 6 9%和 16 4 %± 5 9% ,其中CD3+ CD8+ 可维持较高水平 ,CD2 5 + 和CD3+ CD5 6 + 比例分别于培养后的第 7天和第 13天开始下降。CD3+ CD4 + 和NK细胞比例略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CIK细胞回输后DC1和CD2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 ,分别由回输前的 0 5 9%± 0 2 3%和0 2 6 %± 0 12 %上升至回输后的 0 85 %± 0 2 7%和 0 4 3%± 0 2 0 %。CIK细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施明张冰汤紫荣雷周云王慧芬冯永毅刘敬超范振平李捍卫牟劲松王福生
- 关键词:肝癌杀伤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亚群免疫疗法